|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62節:禮儀踐行與古禮尋訪(5)
彭林 Peng Lin
第四,課堂之外的討論。本課程的教學在學生中引起較好的反響。校學生會曾經邀請我就禮儀問題做講演。清華大學環境4班的同學擬申請一個推廣禮儀文明的素質拓展項目,邀請我就此問題去與班上的幾十位同學做講座,並進行指導。最近又有電子係、傳播學院的同學來找我做講座。我的教學、科研任務非常繁重,但凡是遇到這類活動,總是千方百計地擠時間去與學生作交流,因為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這類討論,往往更加自由和活潑,可以更為直接和深入地貼近學生、瞭解學生,對日後的教學大有裨益。
講授傳統文化的語言風格問題
本課程是介紹傳統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為了體現課程的特點和授課風格,需要較多地並且是恰到好處地引用各種古典文獻,如果遠離文獻管子像,就難以原汁原味地體現原典的思想。而對非文史專業的學生講古文有相當的睏難,由於教學時間的限製,所引用的文獻必須非常精到,講解時要十分簡潔,否則講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是非常難處理的問題之一。
為此,我在課前總是精心選擇原典中最具代表性的段落或者語句,在課堂上引用,以此幫助學生推闡原文大意,衹要講解得法,可以引起其課後閱讀原文的興趣。
即使是回答學生的提問,也盡可能從文獻中尋找最為貼切的文句。例如,有學生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應該保持質樸的本色,何必要學習禮儀?”這種看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我們引《管子》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語來回答,說明經濟發展之後,人必然會從言談舉止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標準,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總是會有相應的平衡。學生聽後大多點頭贊同,但還是有少數學生不以為然,於是我又引《論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做進一步解釋,儒傢認為人的質樸和行為的文飾都需要,人必須要有質樸的本色,但不能單純強調質樸,不註意舉止的文雅,那樣會給人以粗野的印象,是與文明時代不合拍的;同樣的道理,如果片面追求外表的文雅,而失去了自身質樸,就變成了“做秀”,同樣是不可取的。儒傢主張,衹有既保持質樸的本質,又有文雅的言談舉止,纔是君子的形象。類似的講解,既從根本上講清了問題,又使學生親近了原典,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由於在講授過程中比較註重語言風格,學生反映較好,學生在對本課程的教學點評中說:“老師講課生動,很吸引人”;“講解生動,吸引人,知識淵博”;“生動有趣,學習資源很豐富”;“老師講授課程既風趣幽默,又淵博儒雅”;“老師授課聲情並茂、妙語連珠,用淺顯風趣的語言把高深睿智的學問輕鬆道出,不僅拓寬了我們的眼界,也熏陶了我們的心靈,激發同學去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很有文化底藴,有很高尚的人格,有很嚴肅的對待講學的態度”;“除了說‘敬仰’,沒有詞能夠形容對於彭老師淵博知識以及個人風采的欽佩與欣賞”;“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素養”;“感覺精神升華”;“確實讓人收穫很多”;“授課內容切入角度獨特,很感染人”;“老師很博學,在課堂中總是能講出一些很有哲理的道理,而且老師在課堂上盡量給你一點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意識”;“希望老師繼續延續現行的教授方法,現在已經非常好了”。
選修本課程的課容量,目前已經達到二百七十人,依然不能滿足學生需要,教室最後總有站着聽課的學生。也有的學生上學期已經選修過這門課,但本學期又來全程旁聽,說是聽一遍“不過癮”。學生們不僅比較喜歡這門課,而且普遍希望將這門課程推廣出去,他們在教學點評中說:“建議學校推廣此課,多讓彭老師做演講”;“希望能把禮儀文化發揚光大”;“希望老師能讓更多的學生聽到這門課”;“希望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在清華發起一種找回中國古代禮儀的活動”。學生的教學反饋表明,本課程預設的教學目的基本達到,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能為在全國各高校推廣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教育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增刊第1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