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故國行吟 》
第62節:故國行吟(61)
宋浩浩 Song Haohao
--《西湖韜光庵夜聞鵑聲柬劉三》
修行了一段時間後,曼殊又接到朋友的邀請,讓他到南京任教,發出邀請的是一所佛學學校,名叫祗垣精捨。這所學校是中國近代的佛學家楊仁山在南京創辦的,而且剛辦了不久,他辦這所學校是為了嚮僧侶們傳授佛經弘揚佛法。在這所學校中,蘇曼殊擔任梵文和英文兩門課程的老師,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他每天從早上八點一直教到中午十二點,培養起佛學人才來算是鞠躬盡瘁。德國的漢學家法蘭正好也在南京,他嚮蘇曼殊求教,兩人還一起討論了佛教的問題。開始學校的教員以為蘇曼殊是傳說中的那種放浪不羈的樣子,沒想到教學時的他如此嚴謹敬業。可是一嚮體弱的他終於病倒了,他咳嗽不止,偶爾痰中還夾有血絲,這正是他以前的老毛病了。到了一九零九年的春天,蘇曼殊離開了南京,打算去日本東京修養調整。到了東京,陳獨秀已在那開了個梵文講習班,見蘇曼殊來正好,就邀請他到班中講課。可是這個班級纔開了三個月就因為經費的問題停止了,這個時候蘇曼殊和陳獨秀住在一個名叫猿樂町的地方。猿樂町是歌舞演員居住的地區,這裏面有藝妓雲集,她們幾乎都是日本最好的藝妓。陳獨秀當時正感覺婚姻生活不太順利,常常將感情寄托在這些歌舞妓身上。陳獨秀不僅自己多情,還勸曼殊也要接近女色,甚至勸他還俗成傢。蘇曼殊謝絶了他的好意,每次遇到明眸皓齒的女子,曼殊總以平常心對待她們,這不是他的無情,而正是他一嚮對女性的同情,也許他是提升了這種愛,讓它上升到慈悲博愛的高度上去了。
在一次音樂會上,蘇曼殊認識了一位名叫百助楓子的調箏女孩。這個女孩溫文爾雅、素靜如玉,她踏着碎步緩緩地走上舞臺時,蘇曼殊就覺得她和一般的女孩子不一樣。弦索調定後,這個女孩嚮在坐的聽衆鞠躬致意,蘇曼殊突然發覺她竟沒象一般的藝妓在臉上塗滿脂粉,真如出水芙蓉。琴聲響起,百助楓子演奏的樂麯由淺入深,激起了聽者無限的愁緒,蘇曼殊似乎也有些心動了。百助楓子也註意到了聽衆中一位深沉而憂鬱,氣質不蘇俗的男子,他就是蘇曼殊。第二天,蘇曼殊打聽到了這個調箏女的住址,親自拜訪了她。那是個非常簡陋的住處,蘇曼殊瞭解到,百助姑娘是被她母親賣到此地調箏賣唱的,這讓曼殊對她産生無限的同情。自此以後,兩人成了知音。凡是百助楓子有演出,蘇曼殊必去聽,而第二天,倆人又定會在她簡陋的住處交談。時間一久,百助對蘇曼殊産生了依戀的感覺,她願以身相許,與他相伴一生。但是蘇曼殊不能答應她,因為他早已落發為僧,儘管他心裏是多麽地愛百助。百助的一腔熱情換來的衹是兩行傷心的眼淚。不過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女孩,她能體諒曼殊的難處,於是决定主動離開這裏,帶着對他深深地又無結果的愛到東京去。臨走之前,百助楓子對蘇曼殊提出了一個請求,讓心上人為自己畫一幅像,以作留念。曼殊答應了她,用飽含深情的筆將這位美麗多情又善良的姑娘,畫了下來。
百助楓子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蘇曼殊難道真的不在意她麽,不是的,好多年後,他還記得這這位善良的日本姑娘,這段美好而溫馨的往事。在《本事詩》的十首詩之中,有兩首這樣深情地寫到:
一
烏捨凌波肌似雪,
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鉢無情淚,
恨不相逢未剃時!
二
春雨樓頭尺八蕭,
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鉢無人識,
踏過櫻花第幾橋?
櫻花落滿了木橋,蘇曼殊惆悵地走過,再不見紅葉索詩,再不聞春雨簫聲,他唯有把百助楓子永遠銘記在心。
四
一九零九年的八月,蘇曼殊回到了國內。小住白雲庵之後,他决定要遠行南洋,作為一個遊方僧,遠方總是他最想去的。他要去的南洋國傢是爪哇,在太平洋的客船中,蘇曼殊把這一年來翻譯的英文詩歌匯集成册,定名為《潮音》。他剛翻譯過拜倫的詩,現在他又喜歡上了雪萊的詩,在《潮音》的這本册子中,蘇曼殊對比了這兩位傑出的英國詩人。他覺得拜倫的詩象一種有奮激性的酒,人喝了越多,越會甜蜜地陶醉;雪萊則審慎深思,是一位哲學家的戀愛者,他的一生都在戀愛中尋求涅盤,而蘇曼殊自己又是多麽象這兩位浪漫的詩人。船過香港時,發生了一個奇跡,蘇曼殊在甲板上遇見了那位西班牙牧師莊湘老師,他們一見如故。隨同莊湘老師的還有他的女兒雪鴻,雪鴻一直愛慕着父親的這位學生,衹是流水有意落花無情,蘇曼殊衹把這位可愛的西班牙姑娘當作妹妹一樣,這讓雪鴻的心裏非常地難受。莊湘老師理解自己的學生,更理解他的信仰,在新加坡轉船回西班牙時囑咐蘇曼殊一定要註意身體,以後還定有機會相見的。在到新加坡的前一天,雪鴻姑娘特意給蘇曼殊送來一束曼佗羅花,又奉上一册自己一直珍藏着的《拜倫詩集》,她在這本詩集的扉頁中夾着一張自己的照片,照片的反面,深情地寫着"曼殊惠存"四個字。曼殊也深為感動,在雪鴻詩集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詩:
秋風海上已黃昏,獨嚮遺編吊拜倫。
詞客飄蓬君與我,可能異域為招魂。
臨別時三人皆潸然淚下。對雪鴻這位善良溫柔的西班牙姑娘,蘇曼殊是永生不會忘記的,在後來他寫的《斷鴻零雁記》中,曾多次地提起她。在新加坡稍做休息之後,蘇曼殊來到了爪哇。這個地方處於赤道的附近,炎熱潮濕,蘇曼殊經常生病,作為一個僧人,他肯定不會在這呆多久。第二年,蘇曼殊就從爪哇出發,目的地是佛教聖地印度,那個他好久前就想去的地方。輪船沿着蘇門答臘島,出了馬六甲海峽,然後入印度洋。到了印度後,蘇曼殊虔誠地朝拜了許多古寺名剎。他還發現與中國蓮花衹有紅白二色不同,印度的蓮花有金、黃、紫、藍等各種顔色,而各種蓮花也比中國的大許多而且更香。隨後曼殊又在芒碣山寺住了許多時間,這座寺廟也在山裏,而山中多是果樹,蘇曼殊好甜品,每天都采摘許多鮮果食用,非常悠閑。蘇曼殊在印度也很謙虛,印度的僧人對他更是尊重,甚至他們將蘇曼殊與印象中的康有為比較。這個時候爪哇的朋友又來信,請蘇曼殊在回去到學校任教。蘇曼殊不能拒絶,在印度朝聖之後,又從原路返回爪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故國行吟 | 第2節:故國行吟(1) | 第3節:故國行吟(2) | 第4節:故國行吟(3) | 第5節:故國行吟(4) | 第6節:故國行吟(5) | 第7節:故國行吟(6) | 第8節:故國行吟(7) | 第9節:故國行吟(8) | 第10節:故國行吟(9) | 第11節:故國行吟(10) | 第12節:故國行吟(11) | 第13節:故國行吟(12) | 第14節:故國行吟(13) | 第15節:故國行吟(14) | 第16節:故國行吟(15) | 第17節:故國行吟(16) | 第18節:故國行吟(17) | 第19節:故國行吟(18) | 第20節:故國行吟(19) | 第21節:故國行吟(20) | 第22節:故國行吟(21) | 第23節:故國行吟(22) | 第24節:故國行吟(2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