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狄青演義   》 第六十二回 安樂王喜諧花燭 西夏主妄動幹戈      李雨堂 Li Yutang

  話說聖上母子商議恩封有功之人,天子道:“母後前在陳州時,兒已禱告上天,母後二目復明,願免陳州十年國課。今果得母後二日重明,兒如今即欲頒旨使下民知悉。”太後說:“皇兒言之有理,今日母子團圓,正該蠲免陳州國課,天下囚犯,須當減等寬恩。況陳州連年災荒,窮睏不堪,即有一二富厚之傢,設法施救窮民,無奈一連六七歲,顆粒無收,人民已是水深火熱,目今得皇兒敕免徵課,實乃萬民之幸了。”
  是日天子敕封寇宮女為淑德元君,陳琳溢為忠烈公,各造廟詞,春秋二祭,永受香煙。郭海壽敕封安樂王,賜黃白金各萬斤,並賜宮娥內監一十六名,不必朝謁,陳州地方文武官員,每月朔望請安。包待製加進竜圖閣學士,恩賜上殿坐位,五日一登朝參。大赦天下囚犯,十惡大罪,俱減一等,小罪一概赦免,陳州國課免徵十載。詔旨頒行,各省共沾皇恩。
  過不多時,朝中接得陳州表章,建造王府已竣。天子降旨,着包公、龐國丈二人護送安樂王榮歸。着龐國丈先回覆旨,包公仍留陳州,完了賑饑,然後回朝。當下又命欽天監選定良辰,登車起駕之日,更有文武官員俱來送行。郭海壽進宮拜別母後娘娘,太後囑咐須要一月一來朝覲。安樂王連聲諾諾,母子酒淚而別。又辭了天子,衆大臣紛紛錢送,京城內外居民店戶,夾道而觀,不能細述。
  衆文武送別數裏俱回,衹有龐國丈、包大人一路同行,處處地方官迎送。
  一日到了陳州,轟動了本處多少人民,紛紛議論,都說郭海壽幼年時,母子二人,也曾做過乞丐,後來長成,方得肩挑背負,販菜度日。他一貧如洗,仍不失奉養,原算是個孝順之人。今有發達之福,皆由孝養中得來。當日郭王爺未進陳州城,早有大小文武官員,本地縉紳耆老,車馬紛紛,在此恭迎。一路行來,文武軍兵,擁護他進了王府。郭王爺當中坐了,衆文武官員參見,大員打拱,小員俯伏塵埃。這郭海壽本是小戶出身,飯也討過,菜也賣過,雖見過包大人,朝參過聖上,對這些繁文縟節,卻是全然不懂。坐定金交椅,由得衆官叩首,不說一聲“免禮”,亦不說聲“請起”。衹有龐國丈好生氣惱,暗暗生嗔,旁有宮監代說一聲免禮,衆官纔起來。龐國丈嚮包公首一搖,目一睜,顯出大不耐煩的樣子。包公會意,便道:“千歲,龐國丈職在中書,不便在此耽延,理直速速還朝。”郭王道:“哪個留他耽延,由他自便罷了。”包公道:“下官也要辭駕了。”郭王道:“包大人你去不得,且在此與我作伴,未知尊意如何?”包公道:“衹因賑饑未畢,不得久留,故亦要相辭。”郭王道:“既包大人要去,本處地方官員也可退回,不必在此,日後亦不必日日來此拜謁請安,反覺麻煩,不便。”衆官員拜謝千歲,並國丈,包公,俱已登程去訖。原來郭海壽是淡泊胸襟,厭煩朝廷一定之規,故吩咐本處官員,不用天天來拜,衹樂得本處文武官員,省了日日請安之勞,暗自喜悅不提。
  是日包公、國丈辭別安樂王,分程而去。國丈回京復旨。包公仍往賑饑。不覺光陰迅速,一連三月,已是秋稻收成,十分豐稔,萬民歌頌天子、包公恩德。
  話體多煩,衹有郭海壽今已貴為王爵,又乃當今聖上的恩兄,他雖自甘樸素,本處文武官員,誰敢簡慢。這陳州有位致仕宰相姓王名曾,衹因年老歸隱,有孫女名喚美珠,年方及笄,尚待字閨幃,生來中人之貌,衹是性格賢淑端莊。王太師知安樂王尚未婚娶,有意締結絲蘿。一日,包公賑務事畢,來拜望王太師,言及招親之由,包公一諾擔承道:“包某依命,當告知安樂王,諒來門第相當,正好結秦晉之好。”王太師喜道:“此事全仗包大人,衹是有勞大駕,於心不安,客當後謝。”包公道:“此乃和諧美事,何足言勞。”登時告別王太師。太師送出門外,包公相辭登轎而去。一到王府,見了安樂王禮罷坐下,郭王問道:“包大人賑濟勞忙,今日何暇到此?”包公即道:“本處王太師有一位孫女,年將及笄,未曾受聘,生來性情端重,意欲送進王府,以侍巾帨。包某特來作伐,望千歲允納勿辭。”郭王聽了微笑道:“我出身微賤,偶然得遇母後,不期一朝顯貴,豈敢妄想高門?雖然嚮日貧時,蒙王太師周濟糧食,惟王小姐乃千金貴體,我係卑寒出身,豈敢相攀,望包大人轉告他另擇良配。”包公道:“此乃王太師有意招親,你前時寒苦,今日貴顯封王,他是世代名門閥閱,兩相匹配,甚屬相當,千歲休得過辭。”安樂王聽了包公勸言,不好當面力辭,衹得說道:“感包大人情意殷殷,衹我賤性不戀奢華,不貪歡樂,今既蒙大人此番美意,且為我奏知聖上,待旨允準如何?”包公道:“千歲高見有理,待老夫與你修本奏明。”言罷,抽身作別,仍回相府,將情復達王太師。太師大悅道:“奏明聖上作主,更覺有光。”
  當日包公辭別王太師,即回寓署,寫成本章,差官賫送到京。非止一日,到了汴京,黃門官接了本章,送呈御覽。天子看畢,竜顔大喜。進宮奏明母後,太後聞言大悅,欣然道:“老身在陳州,久知王太師為人忠厚,乃先帝老臣,此段姻緣,實甚相當。”太後即賜花粉銀十萬兩,另有珠翠金寶,聖上敕封王小姐為王妃夫人,御賜珠冠玉佩。批了本章,即着包拯為媒,欽賜完姻,迥異尋常。到了吉期,老太師送孫女到郭王府,此番鬧熱非凡,本州大小文武官員,盡皆拜賀。王府外殿內堂,盡行挂燈結彩,多設筵宴,十分豐盛,終日歌聲音樂,響徹雲霄。郭王夫婦和諧,且置不提。
  卻說天子自迎國母回宮,朝中文武各加升賞,再差官趕上孫兵部,不用清查倉庫。又值楊元帥表奏戰功,遂加封狄青為副元帥之職,與楊宗保一同鎮守邊關。其時焦廷貴也趕回關中,衆將士俱有加升官爵,元帥與衆將謝恩已畢,天使回朝復命,不必細述。
  衹說國丈惱得納悶昏昏,一心算計要害狄青,豈知反被他們聯成一黨,養成羽翼。喜得包拯現不在朝,正好尋個機會與他算賬,不料君王又依着包拯,調回孫秀,不查倉庫,反加狄青為副元帥之職,真是可恨。
  不表龐洪煩惱,再說邊關楊元帥,見四員虎將均沾聖恩,封贈統製官員,狄青又加封副元帥,關上文武官員,人人喜悅。忽然狄副帥染病,臥床不起,一連數日,水米不沾。楊元帥與範爺、楊將軍,自然延醫調治,弟兄們天天來到帳前問候。楊元帥心中憂悶,衹得與範爺酌議,賫本回朝奏知聖上,即日差官而去。
  次日升帳,忽然有探子報上:“西夏王復興兵三十萬,拜上將薛德禮為滅宋元帥,離關五十裏屯紮。”楊元帥聞報,當日自仗本領高強,兵精將勇,全不介懷。即令孟定國傳齊部將,並衆兵俱至帳前參見元帥候令。是日番營內戰書投發進關,楊元帥批回决戰之詞,不一刻有飛報進營道:“啓上元帥,番將薛德禮在城下討戰。”元帥聽報,令焦廷貴領兵一萬,與薛德禮會陣,須要小心。焦廷貴口稱得令,上馬開關,轟天炮響,手拿鐵棍,殺氣騰騰,一馬當先,一萬精兵旂幡飛揚,喊喝如雷。焦廷貴一看西戎番將,生得藍面撩牙,三綹花須,丈餘身材,手持一柄大鋼刀,座下一匹五色花鬃豹。焦廷貴膽氣雄壯,一馬相迎,鐵棍當頭打下。薛德禮乃西夏國有名上將,焦廷貴哪裏是他的對手?交鋒不上二十回合,連叫數聲厲害,即帶兵逃走回關。薛德禮催兵追趕,衹見城上箭如雨發,反被射傷兵丁數百,衹得收兵回營而去。
  楊元帥正在帳中與範禮部、楊將軍商議退敵之策,忽見焦廷貴來至帳前,尚是氣喘呼呼,打躬呼道:“元帥在上,末將殺不過薛德禮。這賊十分厲害,人雄馬壯,一柄大刀大如板門,重如泰山,小將與他交鋒五六十合,抵敵不過,衹得敗回。望元帥恕罪。”元帥道:“勝敗乃兵傢之常事,何得說謊?你出關片時即回,不像五六十回合的工夫,豈非謊言!”焦廷貴聽了,忙說:“小將說錯了,原是十五六回合。”楊元帥想道:西夏初陣逞強,諒來番將本事高強。但本帥有雄兵四十萬,猛將數十員,豈懼小小番奴,管教你馬倒人亡而回。
  次日,探子報進,薛德禮坐名元帥會陣,十分猖狂。楊元帥發令張忠出戰,至四五十合,大敗進關;元帥又差李義出馬,仍是敗回。薛德禮連勝了三員虎將,楊元帥好生不悅道:“薛德禮果然驍勇,但狄王親患病未痊,待本帥明日親自出馬,與他見個高低。”
  次早又報薛德禮討戰,楊元帥擇定此日親臨赴敵,上馬提刀,浩氣騰騰,好一位保國的老元勳。銀盔高竪赤幘,背插八角彩旗,三綹銀須,飄揚腦後,高乘銀獬豸,三聲號炮,三萬鐵甲軍擁隨左右,焦、孟二先鋒護衛陣腳,張忠、李義衝頭,一同飛擁出城。薛德禮一見來將生得威風凜凜,手執金刀,乘着白馬,身長丈餘,白麵銀須,比昨日來將大有分別。薛德禮衝近喝道:“來將可是狄青否?”元帥道:“無名小卒,有目無珠,人也不曾認得,還來混擾亂言!”薛德禮道:“你既不是狄青,且報名來!”元帥道:“本帥乃天波無佞府山後老令公之孫,官封定國王,大宋天子駕下敕授天下招討使楊宗保是也!”
  不知薛德禮聽了如何答話,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第二回 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第三回 寇公勸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第四回 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第五回 小英雄受睏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第六回 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第七回 打死兇頑除衆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第八回 說人情忠姦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第九回 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第十回 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第十一回 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姦佞賜贈金刀第十二回 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第十三回 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第十四回 感義俠同伴離姦 圓奇夢賢王慰母
第十五回 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竜馬第十六回 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第十七回 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第十八回 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第十九回 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姦徒就戮第二十回 奬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第二十一回 薦解徵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第二十二回 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徵衣二雄立志
第二十三回 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第二十四回 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