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捲 》
第62節:論人(22)
李鍌 Li Xian
章旨
孔子談論仲弓雖出身寒微,而其纔德足以用世。
註釋
① 犁牛雜色牛。
② 騂且角毛色純赤,而且兩角周正。騂,音xīng,赤色。角,音jué,角長得很周正。
③ 用用為犧牲以供祭祀。
④ 山川其捨諸山川之神怎麽會放棄它呢?山川,指山川之神。其,豈。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析論
魯人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年少二十九歲。出身寒微,師法孔子,力學修德,終成大儒。他不因貧賤而喪志(《孔子傢語·弟子行》),善於持險而應變(《荀子·儒效》),度量寬宏,足以南面為君。(《雍也》篇第一章:"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傢世不好,或許是他生命中與生俱來的缺憾,然而他憑着堅毅的志節、奮力的為學,超越了缺憾,名列孔門十哲。這樣的典範,實在令人欽仰。
《禮記·祭義》篇記載:古代天子、諸侯,都有官員專責培育供祭祀的牲口,這些牲口必須養得毛色純粹,肥碩無傷,以供祭祀之用。尋常的犁牛,無論毛色、體格,都難以達此標準,自然不會用為犧牲以祭祀山川之神了。但是犁牛之子假使長得毛色純赤(周代尚赤),兩角周圓端正,肥碩而無瑕疵,雖然想不用它來祭祀山川之神,神明恐怕也不會同意吧!
孔子用生動的譬喻稱贊仲弓,給了我們一項啓示,那就是一個人的出身雖然低賤寒微,但是衹要力爭上遊,志道據德,博學多能,兼備纔藝,還怕不能開創事業,對於國傢社會有所貢獻嗎?北宋的文壇領袖歐陽修、明初的開國功臣宋濂,都曾以具體的作為,超越了傢世不好的缺憾,濟人淑世,澤被生民。我們無論出身如何,研讀本章,沉思義理之餘,或許都會奮然興起,而立下一番大志,想要有所作為吧!
(十四)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①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先進》第一一·四)
章旨
孔子嘆美閔子騫的孝行著於當世。
註釋
① 間音jiàn,非議。
析論
閔子騫善事父母的事跡,《韓詩外傳》和《說苑》都曾記載。其內容大致如下:
閔子騫母親過世之後,父親再娶,又生二子。有一天,閔子騫為父親駕馬車,雙手凍得握不住繮繩。父親握着他的手,極為冰寒;再摸摸他的衣服,發現實在太單薄了。
父親回傢之後,發現閔子騫的兩個異母弟穿的衣服又厚又溫暖。就對閔子騫的後母說:"我娶你為妻,就是為了妥善照顧孩子;現在竟然如此!"於是要趕走閔子騫的後母。閔子騫對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他的父親為之默然。
當時社會上紛紛流傳此事,大傢對於他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異議,並且都說:"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
處人倫之常,實踐孝道,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處人倫之變,還能實踐孝道,成全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親情,一如閔子騫的孝心與作為,發自天性,出乎至誠,那就更是難能可貴了。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經常看到許多人倫的不幸事件。假使世人都能善體閔子騫發自天性的純孝,以處人倫之變,我們的社會必然充滿和諧的氣氛。
問題與討論
1. 如果一個人的傢世不好,他應該以什麽態度和作為來面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論道德(1) | 第3節:論道德(2) | 第4節:論仁愛(1) | 第5節:論仁愛(2) | 第6節:論仁愛(3) | 第7節:論仁愛(4) | 第8節:論仁愛(5) | 第9節:論仁愛(6) | 第10節:論孝友(1) | 第11節:論孝友(2) | 第12節:論孝友(3) | 第13節:論孝友(4) | 第14節:論孝友(5) | 第15節:論修養(1) | 第16節:論修養(2) | 第17節:論修養(3) | 第18節:論修養(4) | 第19節:論修養(5) | 第20節:論修養(6) | 第21節:論修養(7) | 第22節:論修養(8) | 第23節:論修養(9) | 第24節:論修養(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