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林建筑 》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從縫隙中尋找休閑的香港(4)
劉元舉 Liu Yuanju
鍾華南先生是廣東新會人,他喜歡叼着一個古怪的大煙斗,一看就是個非常有趣的人。我在頭一次去香港時,他就請我去了他的建築師事務所。他的事務所很小很小,小得無法記憶,能記住的是滿室筆墨芳香。他喜歡書法,喜歡古文,頗像個搞古典的學者。最令我難忘得還是他招待我的方式。他給我沏的是功夫茶,那是個繁復的體現茶文化的序列過程。茶桌茶杯茶壺,那是真正的講究,真正的品位。茶杯小如大拇指肚,平時,朋友們曾送給我幾套這種茶具,我都一一送人,主要原因是沒功夫擺弄這玩藝。茶杯倒着扣着,指法手形,各個環節都得講究,哪有那麽多窮講究?我們家乡有句話,凡是愛講究的人,都得被譏笑為窮講究,就好像人窮是因為愛講究纔窮的。然而,鍾先生在繁忙的香港,在他的忙碌的事務所竟然有條不紊的給我喝起了功夫茶。他的耐性與休閑充分體現了他的心境他的追求。這一切與他所處的城市有着多麽大的差異呀!因而許多年之後,他嫻熟操作的茶道茶功令我栩栩如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曾七次去往五臺山,不厭其煩地僅僅為了一睹南禪寺,當初我不理解他為何七次都去看一個陳舊破寺,當我喝懂了他的功夫茶時,我懂了他究竟為了什麽。就像我原先以為他是香港的富人,真正熟悉了纔知道他是窮人,他連回國內參加建築界會議還得現賣掉一件收藏的古玩,才能有路費動身。
無論有沒有錢,鐘先生都是幽默的。幽默風趣應該與貧富無關。他叼着煙斗滿有滋味地給我講述香港:戰前香港建築都是很矮的低層房子。港口兩側維多利亞峰高聳於城市之上,那時的建築大多四至五層樓房,城市與山峰一起往高裏長,但山峰卻遠長不過城市。到了第三次建築高峰出現時,40到60層的商業大夏在狹窄的港口拔地而起,港口兩側更多的建築樓群,使得維多利亞山峰變得低矮委屈起來。如果照此下去,到了未來的建築時,這片有香味兒的港口豈不被擁擠成了排水溝了?
我們常常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像鐘先生這樣的有着文化底藴有着足夠耐性有着闊卓的內心閑適的建築師的確太少見了!因而,他令我更加懂得了香港懂得了現代人的生命哲學。如果將他的這個哲學套用於香港的話,肯定不會被接受。就說走在我前邊的這位記者朋友,她就不可能真正接受這個哲學的。她走得太快了,她可能數年內都無法走入閑適的境界。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境,如何能夠真正適應香港的居住?
如果按着記者朋友的緊張按排,我們確實沒有看完,甚至纔看了一半都不到。但是,這一半也許會比看完給予我的還要多,還要有味道。我提議我們在這種地方衹能慢點走,充分感受一下,看,不是目的,感受與領略纔是真。這有點禪味兒,在香港生活最需要的就是來點禪味兒。就像人生歷程,總是要朝一個目標奔,奔得過於匆忙了,就不會註意途中的良辰美景。真正需要駐足感受時,沒有停下來,沒有一個與此相匹配的好心緒,而一味地前行,其實,即使目的達到了,也缺失了你應該在途中得到的對於美好景緻的享受。美好景緻並不都在山頂,而我們過份強調了山頂的意義與壯美。半途的感覺有時也是壯美的呀!有的人並沒有活很長久,有的活了一半,比如張國榮的跳樓,對於他的生命而言還沒有走到盡頭,算一半?一多半?但他跳下去了,或許因為這一跳過於悲壯而燦爛,一朵屬於張國榮的殷紅花朵,吸引了那麽多人那麽多的鮮花,居然也引來了那麽多彩蝶。網上說是張國榮化蝶了。香港文化酒店在什麽地方我沒有去過,如果當時能預知後來有張國榮的這一跳,我想我會看看那個建築的。人們除了惋惜之外,最感興趣的是他何以在事業輝煌狀態中有了這樣的不幸抉擇。種種猜測中,我以為這與他在這座過密的城市中生活得緊張絶對有關。
人的自殺方式與建築肯定有關。香港是個適合選擇跳樓方式的城市。我所說的適合不一定就是適合每一個輕生者,但至少,在這個城市裏選擇這種方式的人比在其它城市裏要多些。就像在日本選擇跳樓的人也很多一樣。日本的樓也太高,樓間距也太密,休閑對於日本人而言,也衹能從縫隙處尋找。能不能找到還不一定。自殺是個復雜問題,絶不像研究建築這麽單純。好在何銳先生約我寫的是香港的建築而不是香港人的自戮方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自戮者的選擇方式一定與他生存的城市有關:別忘了什麽是建築的定義,如果說古人說建築是組織人們的生活,那麽我們現代人是否可以補充發展一句:建築也可以組織人們的死亡方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
|
| 目錄 | 尋找建築文脈(1) | 尋找建築文脈(2) | | 尋找建築文脈(3) | 尋找建築文脈(4) | 尋找建築文脈(5) | | 尋找建築文脈(6) | 尋找建築文脈(7) | 尋找建築文脈(8) | | 尋找建築文脈(9) | 西方的誘惑(1) | 西方的誘惑(2) | | 西方的誘惑(3) | 西方的誘惑(4) | 西方的誘惑(5) | | 西方的誘惑(6) | 西方的誘惑(7) | 西方的誘惑(8) | | 廣州有個佘俊南 | 張錦秋之於西安(1) | 張錦秋之於西安(2) | | 建築學巨擘陳植(1) | 建築學巨擘陳植(2) | 建築學巨擘陳植(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