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綉雲閣   》 第六十二回絶塵山妖收吉了 登天閣道伏陰魔      魏文中 Wei Wenzhong

  雪母自榴姑去後,謂其女曰:“兒今歸來,因爾弟忍心害理,逼嫁所致,豈可罷休?”雪氏曰:“彼即不認其嫂,即與理論,仍許兒歸,終是不安。不若跟着吾母,以了此世,則吾婦道已盡,亦可以對泉下之人。”母曰:“奈兒母傢寒,以兒素享豐厚,粗糲之食,何以聊生?”雪氏曰:“隨遇而安,兒之願也。況兒曾拜三緘仙官為徒,贈銀十兩,榴姑復贈廿兩,交與兒母,以為生活。兒候榴姑傳道習功,自此不染毫釐矣。”母曰:“榴姑此去,未知來否?”雪氏曰:“造道人豈無信實?
  矧兒歸時,仙官囑彼保護,彼已應諾。母無憂慮,兒知榴姑之必來也。”母曰:“如是,衹要兒心堅定,有此銀兩,可為生活計矣。”言猶未已,門外一女突如其來。母女視之,乃榴姑也。雪氏曰:“榴姑道姊,為何不辭而去?”榴姑曰:“吾出洞已久,恐母倚門悵望,故隱然歸傢,以慰母心。然後悉告吾母,始敢復來。聖人云:『遊必有方』,即此意耳。”雪氏曰:“道姊這次能住幾日耶?”榴姑曰:“傳爾入門之法,不過三日。爾知之而習之。俟習熟時,吾又來傳二步。”雪氏喜甚,即請入室。
  榴姑將入門秘訣詳細傳之。雪氏聰慧異常,一說便曉。住了三日,榴姑辭去,曰:“道妹,好好習功,他日師尊命人傳宣,方可團聚,此刻正屬姊妹各煉大道時也。”言畢飛身竟去。雪氏從此朝日苦煉,自不必言。
  且說三緘自命榴姑送雪氏後,師徒行行止止,又不知途去幾何。一日,三緘謂狐疑曰:“近日奔走太急,體已倦矣。前去尋一所在,暫養精力,何如?”狐疑曰:“如此,師與紫光緩緩而來,弟子即去訪之。”行約廿裏餘,遙見一山,高聳可愛,剛欲訪問,突一中年來自當頭。狐疑揖而詢曰:“前面一山高聳,是何名號?”其人曰:“是乃絶塵山也。”狐疑曰:“何為絶塵?”其人曰:“以其山高而險,與塵世相絶耳。”狐疑曰:“山上有剎觀否?”其人曰:“天下名山,居之者非僧即道。
  絶塵山內,有剎一觀一。剎則老僧主之,觀則老道主之。”狐疑尚欲究問,其人曰:“吾難久待與爾詳談。”言別一聲,拱手而去。
  當是時也,三緘與紫光已至,見狐疑挺立道左,而詢之曰:“息肩何地,可尋得乎?”狐疑曰:“得已久矣。”三緘曰:“剎耶,觀耶?”狐疑曰:“剎、觀各一,隨師居之。”三緘曰:“僧耶,道耶?”狐疑曰:“僧、道皆有,隨師擇之。”三緘曰:“是地山耶,水耶?”狐疑曰:“山也,非水也。”三緘曰:“山在何處?”狐疑曰:“前面高聳雲端者,即其地耳。”三緘翹首望去,果見層巒麯麯,翠迭重重,煙霧迷離,備極幽雅。
  三緘曰:“有是佳山,又可消閑數日。”師徒於是竟嚮此投,麯折紆徐,拾級而上。
  將到頂矣,見頂之東偏又露一頂,每頂一廟,兩相對焉。
  三緘曰:“不知何處是觀?觀中有道,係吾同侶,可得而居之。”狐疑曰:“師暫息此,弟子去訪一遭。”三緘與紫光息於忪下,狐疑竟至左剎,昂首見額曰“古佛寺”。轉身便走,來到鬆下,嚮三緘言曰:“左頂剎也,觀當在右頂焉。”師徒忙忙望右頂而趨。及到觀門,仰望一額曰“玄天觀”。師徒剛入,觀內老道見而迎之。入得客堂,師徒列坐。老道將茗獻畢,問其裏居。
  三緘一一詳言,並道來意。老道曰:“敝觀湫隘不堪,道爺既不見嫌,衹管寬閑數日。”言罷,即引師徒入一廂中,四面窗欞,蕉梧掩映,廂內牀榻幾案,件件俱備。潔無纖塵,老道曰:“道爺師徒即在此間安居,可否?”三緘曰:“甚合,旨意。有煩道長多矣!”是夜餐了齋飯,安宿不提。
  次早早齋未熟,三緘嚮左廂內散步消閑。左廂亦如右廂佈置,但窗欞四面緊閉難開。三緘於窗隙中窺之,以外皆青鬆翠柏。轉從左壁窗隙嚮外視去,忽見桑枝之上坐一女子,唇紅若朱,面白如粉,身着黃裙翠服,嬌姿媚態,逐逐逼人。三緘竊思:“人世無此女子,此必妖物所化無疑。但不知何物所化,曾有害於人否?”待早齋食畢,老道入廂,陪坐閑談。三緘曰:“左廂佈置與右廂無殊,其間窗欞緊閉弗啓者何故?”老道曰:“數年前窗欞皆開,近年緊閉者,以廂外多怪也。”三緘曰:“何怪?”老道曰:“嘗見一美女,或時披發,或時裹足,或時對鏡,或時着衣,人一見之,即以手捂。凡近此女者,必昏絶數日始蘇。故如今窗欞不敢開耳。”三緘曰:“鬍不收之?”老道曰:“去歲亦有逸客來此,逞彼法力,與怪鬥於林中。不惟勝之不能,險將性命喪卻。吾見是怪馳追逸客,無法可施,急命道童擊鼓鳴鐘,是怪方隱。究弗識怪為何物,厲害如斯。”三緘曰:“是怪在此,曾斃有人乎?”老道曰:“怪在此地,歷二載矣,未嘗斃得一人。”三緘曰:“是必修道而未成者。”老道曰:“道爺何以知之?”三緘曰:“凡怪之善於噬人者,皆未入修道之門也。如修道未成之怪,斷不妄斃人命,且能護衛於人。”老道曰:“果爾,則彼乃修道未成者也。”三緘曰:“汝又何知?”老道曰:“前數月,有一逃女在此山中,年僅十二三齡,吾於窗隙視之,怪常餌以果屬。茲以道爺所說,合吾所見,已知能護衛人矣,非修道未成者乎?”三緘曰:“如是,今夜老道早臥,吾欲收之。”老道曰:“汝毋驚彼,恐如逸客之見逐也。”三緘曰:“吾術不比逸客。汝各早寢,明日此怪自消。”老道曰:“如不能勝,為彼追逐,可命汝弟子敲動鐘鼓,以救汝躬。”三緘曰:“老道放心,毋用挂慮。”果於是夜,老道焚香後即歸寢所,三緘暗命狐疑翻出窗欞,以收此怪。狐疑出,見怪笑容可掬,也不言語,上前扭着女子之衣。女子曰:“汝欲何為?”狐疑曰:“吾奉師命,特來擒汝。”女子曰:“汝欲擒吾,且將道法試試。”狐疑曰:“汝欲試者何道耶?”女子曰:“任汝施之。”狐疑聽罷,化為三頭六臂,青面紅須,手執鐵桿長矛,嚮女子便刺。女子扭身一化,化作鐵鴉千百,前後左右,飛啄狐疑。正危急間,三緘將飛竜瓶望空拋下,金光萬道,道道皆火竜飛繞。鐵鴉一見,畏而驚逃。三緘收轉此瓶,忙以腸紼子拋在空際,衹見青黃二光從天外合來,頃將是妖束入左廂地下。三緘曰:“汝屬何妖,詳細道出。如傲吾令,决不汝饒!”女子曰:“妾乃吉了所化,在秦嶺之北碧雲洞中修煉。突來一老狐,道法甚高,將洞奪去,吾逃至此,不能歸洞。其實未能害人也,望仙官恕之。妾願拜於門墻,以求大道。”三緘曰:“汝既有求道之心,自是可成之器。”收回腸紼,命彼起立。吉了整整衣裙,參拜三緘,並拜狐疑、紫光畢,三緘賜以道號曰“了塵子”焉。吉了欣然求指大道,三緘傳以一二,曰:“汝可另尋洞府,朝夕修煉。他日有命傳汝,汝速來之。”了塵子唯唯,拜辭而去。
  次早,三緘命狐疑、紫光將左廂窗欞盡行推開,又是一番新樣。老道早起,慌忙來至廂內,詢及三緘曰:“妖可收乎?”三緘曰:“已收之矣。”老道曰:“收在何處?”三緘曰:“收之而復縱之矣。”老道懷疑,轉至左廂,見窗欞四面,逐一推啓。試臨窗外望,妖跡果無。老道心中暗驚不已,因謂三緘曰:“道爺道法高妙,收妖如是其易!歷此數十裏,有一閣曰『登天』,以其山高而閣在乎上,常有雲霞擁護,故以登天閣名之。
  閣甚宏敞,未審何妖在內,不惟無人敢往,而且是地絶無人跡焉。吾見道爺有此法力,何弗遍施仁德,趕出是怪,俾登天閣之諸神諸佛不致冷落乎?”三緘曰:“收妖不難,未識順吾歸路否?”老道曰:“道爺歸路,所嚮何方?”三緘曰:“今之途程,則嚮西去。”老道喜曰:“登天閣正在此山之西面耳。”三緘曰:“如是,舉手之勞,有何妨處?”老道曰:“道爺既已應諾,待吾先到其地,與鄉人商之。道爺權在此間安住數日。吾去商妥歸來,迎爾一行。”三緘諾。
  老道遂於次早,望登天閣山麓而來。先至鄉老傢中,拜見鄉老。鄉老曰:“道長自棄登天閣,又在何處主持?”老道曰:“棲身無地,化緣度日,今得玄天觀而居焉。”鄉老曰:“其絶塵山之玄天觀乎?”老道曰:“然。”鄉老曰:“爾身倒得安妥,登天閣內,為妖所霸,香火全無。即閣之左右村人,亦皆遠徙,田生荊棘,真令人觸目心傷矣。”老道曰:“吾正為此事而來也。”鄉老曰:“如何?”老道曰:“玄天觀中有一妖女,煞有法術。前日忽來道爺師徒三人,業已將妖收卻。吾祈彼遍施仁德,順收登天閣之妖物,彼亦允之。今日來此者,特與鄉鄰籌商也。”鄉老曰:“彼既能收,煩爾歸迎至此。如妖除後,爾可仍歸是閣,料理香火。”老道曰:“這是自然。然欲請道爺收妖,須告知村衆,必要人人欣喜,吾方迎之。”鄉老然其言,即於次日遍村傳說。
  村中少長鹹集鄉老傢下,彼此詢明所以,交相言曰:“有人能收是怪,閤村迪吉矣,何幸如之!”中一少年曰:“世之巫師釋道,輒以言語迷人,吾見市廛賣嘴者多矣。有言目內能見妖鬼,舉手可擒。既信其言,請入傢中。不假謂鬼猾難收,即逛言妖惡難伏,嫌其謝禮些微,做樣裝模,告辭欲去。主傢為妖鬼所害,無可如何,衹得央人攀留。重加謝禮,然後排設神位,做些法事。觀其作用,儼然能收妖鬼矣。殊彼去後,為害愈甚。如往問之,則言爾傢鬼妖,吾已收入櫃中,埋於淨土。今之作怪者,或又別來妖類也。爾若求收,復要一番謝紮。豈知若輩徒以言語惑人,其實道法毫無,反將妖鬼得罪,愈肆侮弄。道長所言收妖如神、得毋類是?”老道曰:“吾觀妖女,吾親見之;而其收伏也,亦吾親見之,非徒以言語惑人者比也。況彼不需謝禮,何可疑乎?”村人曰:“天下事,惟不索錢者,自令鬼伏神欽。其能收妖也,必矣?”又一少年曰:“世有巫師之屬,始以不索財帛為口裏招牌,俟爾用時,將事完局,苦索重謝者,往往然也,亦屬俗情所有之事。道長還宜斟酌。”老道曰:“吾觀收妖,絲毫不索耳。”村人曰:“既是如斯,凡事以道長為計。吾村謝禮絲毫無出。數餐飯食,竊願給之。”一一商妥,老道歸來。
  三緘曰:“道長何去一日而即歸耶?”老道曰:“彼境村人聞道爺收妖手段,個個欣喜,虔祈道爺施及仁慈,為一方除害。故吾速轉,不敢稍遲。”三緘曰:“何日去之?”老道曰:“村人與吾已約詰朝矣。”次日早起,老道始出齋飯。師徒餐罷,即與偕往。時方午刻,已到鄉老傢中。鄉老厚設齋筵,以待師徒。住了一夕,三緘謂老道曰:“吾師徒要去登天閣收此妖孽。將妖收後,爾須呼集村人,砍伐蓬蒿。”老道諾之。
  三緘遂與狐疑緩緩嚮閣而去。行至山麓,旋旋轉轉,直到閣前,滿徑蓬蒿,不堪入目。狐疑曰:“師且暫息閣門,待弟子入內一視。”三緘曰:“可。”狐疑入得閣中,隱着身形,搜視閣之上下,一無所見。轉望東廂內面,見一獰猙惡鬼坐於石凳。左右男女排立,盡屬披發吐舌者。狐疑視已,四面遊遍,別無他妖。暗思:“此乃陰魔也。”忙忙來至閣外,與三緘說之。三緘曰:“吾以妖部霸占此地,恐有道法。如係陰鬼,收之不難。”狐疑曰:“師毋小視也,曾記三服之難收乎?”三緘曰:“爾我須提防之。”狐疑曰:“師收此鬼,若何進步?”三緘曰:“汝且前去,與之試敵。如服則已,否則吸以飛竜瓶焉。”狐疑得命,將身一化,化為丈六雄軀,逞步入廂,大聲吼曰:“何處野鬼,敢占此閣?”惡鬼見之,手執鋼叉,直刺狐疑。狐疑手持金劍,與之鬥於廂內。惡鬼敗,興起陰風,一時走石飛沙,山林摧折。三緘聽得風聲大震,舉首仰望,瞥見惡鬼正為狐疑所追,急將飛竜瓶一拋,一道金光繚繞空際。惡鬼愈懼,飛奔而逃。殊意此瓶大張瓶口,可包天下。惡鬼正在馳奔,早被瓶口吸入,金光一道,墜於三緘之前。三緘接在手中,當命狐疑將惡鬼之相從者盡行誅戮,然後入閣。復命下山呼集村人,齊執斧斤,以去荊棘。去後,村人同入閣內,叩謝三緘,曰:“道爺收除妖孽,有費心力矣。”三緘曰:“此閣乃陰魔霸占,吾已收下。爾等欲見之乎?”村人皆曰:“正欲一見耳。”三緘曰:“如是,吾將此鬼放出,爾等毋得畏之。有吾在茲,彼不敢肆也。”村人曰:“速祈道爺放出,俾吾等一視妖魔。”三緘即將寶瓶嚮地一傾,果然出一巨鬼,形像兇惡,高與檐齊,目極村人,舞爪張牙,狠聲不已。村人懼甚,三緘仍吸入瓶中而沒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聚仙臺諸真論道 虛無子四境遊神第二回遵師言投生擇地 遊冥府奉命提魂
第三回三緘觀劇遇狐狸 七竅乘舟見毒竜第四回訪友人誤入仙莊 遇蘇子巧生魔障
第五回背福海三妖喪命 遇不情七竅迷心第六回迷女色師提入夢 臨渤海怪亦充仙
第七回望紅燈誤認蘭若 遊緑野忽遇仙亭第八回率野鬼石村排陣 遇柳精泥郭為神
第九回朝元洞六魔擾世 靈根寺三道傳功第十回黃河島赤鯉為害 泥丸國白鳳銜珠
第十一回盜電光三緘負疾 遊白馬萬裏思親第十二回奉父母誠感天地 讀詩書道易功名
第十三回查良緣三請月老 得王爵四失雲卿第十四回謫遼陽情傷毒役 過秦嶺念切慈親
第十五回遇杜公山亭養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第十六回羊奔澗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第十七回轉後洞折磨苦甚 訴前言贖取情深第十八回化仙府憑空試法 出遼陽選地為傢
第十九回集諸仙洞中議道 化田翁郭外談玄第二十回冒三緘題詩訪友 引七竅入閣言情
第二十一回過裙山邀入洞府 離沐水錯認歸途第二十二回棄道心皆由巧辯 崇儒學幸服青衿
第二十三回純陽觀求桃卜卦 聚陰臺遇鬼問神第二十四回仙緣莊夢友談道 盤澗𠔌有怪為鄰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