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傢醫事   》 立儲之憂害健康(2)      屈維英 Qu Weiying

  1703年5月,忍無可忍的康熙帝决定拿太子黨的首腦人物索額圖開刀,下令逮捕了索額圖,此舉進一步加深了帝黨和太子黨之間的矛盾。1708年10月17日,康熙在巡視塞外返京途中,因怕太子加害於他,便先發製人,迫不及待地宣佈廢除太子。此時從皇太子初立到被廢已有24年。此事在康熙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創痛,憤恨、失望、惋惜、憐愛,各種心情交織在一起,使他痛心疾首,六天六夜寢食難安。每當與衆大臣談起此事時,他總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1708年12月25日,康熙召滿漢文武大臣齊集暢春園,說:“朕身體近來漸覺虛弱,人生難以預料,今日的大清江山並非朕親手創建,所以關係尤為重大。衹因目前找不到能夠代替朕處理朝政的皇太子,致使朕心氣不寧,精神恍惚。”1709年4月19日,康熙正式復立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壇。
  但胤礽復出之後,重新成為衆矢之的,帝黨與太子黨的矛盾又漸漸加深,康熙决定再廢太子以拯救社稷。1712年10月29日康熙嚮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大業斷不可托付此人,着將胤礽拘捕囚禁。”於是,皇太子又成了階下囚。
  皇太子的兩立兩廢使康熙帝傷透了腦筋,耗盡了心神,健康受損,體力逐漸不支。康熙五十六年秋,皇帝自稱“朕精神大不如前,凡事易忘,嚮有怔忡之疾,每一舉發,愈覺迷暈”。康熙五十七年,皇帝說:“朕現在氣血耗盡,勉強支持,萬一耽誤國傢大事,五十七年以來的一切努力都要付之東流,豈不可惜?這些都是朕的肺腑之言。”康熙五十八年四月,皇帝又說自己“氣血漸衰,精神漸減,辦事頗覺疲憊,寫字手已漸顫。”……
  就這樣,康熙帝一步步地走近了自己生命的終點,直到臨終時,立儲一事仍未來得及完成。
  民間流傳雍正篡改遺詔的傳說,認為雍正把康熙遺詔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學者對此有一番闢謠:
  第一、“傳位於四子”的“於”字按當時的寫法應寫為“於”;整句話即為“傳位於四子”,或“傳位於十四子”,為此,便不會有改“十”為“於”的可能性。
  第二、皇帝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在序數前加上 “皇”字,傳位詔書這樣正式的官文書更不會例外,所以詔書應為“傳位皇四子”或“傳位皇十四子”,假如是後一種,改“十”為“於”根本就讀不通。
  第三、皇帝傳位的正式說法應該是立儲,皇帝駕崩後,儲君繼位,不管是先期立儲還是臨終前立儲,撰寫詔書時皇帝還都在世,所以不可能寫成傳位給誰,而應寫作立誰為太子。那麽如果康熙寫的是“立皇十四子為太子”的話,無論如何也改不成“四子”的。
  第四、在清代,皇帝發佈的官方文書都有兩份,一份滿文,一份漢文。就算漢字“十四“可以改作“於四”,滿文如何改法?
  應該說以上四說都有道理,其中任何一樣成立,則雍正篡改遺詔之說就站不住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皇傢醫事》目錄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帝王也需用猛藥(1)
帝王也需用猛藥(2)醫療護理方法多(1)醫療護理方法多(2)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藥材地道要講究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重視未病控病情(1)
重視未病控病情(2)中醫治西人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臨終救命生脈散(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