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四、“我自信我能得到我所要的,也能拒絶(4)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瀋從文生命中的第二個“偶然”(瀋從文所說的他生命中第一個“偶然”和第二個“偶然”,可能是指結婚前後而言,筆者註。)用“另外一種形式存在”下來。抗戰時期,瀋從文與高青子在昆明重逢。瀋從文在西南聯大任教,高青子在圖書館任職。同處一校,張兆和又未在身邊,昔日未了之緣,在校內蔓延開來。情與理爭鬥的結果,情感占了上風。瀋從文備受爭議的作品《看虹錄》就是這種情感發酵的産物。小說用寫意的手法,十分含蓄隱晦地描寫作傢在深夜去探訪自己的情人。窗外雪花飄飛,室內爐火溫馨。“戰爭中維持了十年友誼”,在這美妙氣氛中開花結果了。含蓄的引誘和趨就,二人在氤氳中放縱自己,靈與肉融為一體。小說中的性描寫和對女性身體的細緻刻畫,完全詩化,若隱若現。正因為如此,這篇小說晦澀難懂,朋友們也不理解,郭沫若甚至指責他在“作文字上的裸體畫,甚至寫文字上的春宮”。《看虹錄》所描寫的房間,據瀋從文好友翻譯傢金隄證實,正是瀋從文在昆明的傢,其中的女子,在性情、服飾、舉止等方面都取自高青子。參見金介甫著,符傢欽譯《瀋從文史詩》,臺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版,第442頁。瀋從文在《水雲》中說:“火爐邊柔和的燈光中,是能生長一切的,尤其是那個名為‘感情’或‘愛情’的東西……總之,‘偶然’之一和我之友誼越來越不同了。一年餘以來努力的趨避,在十分鐘內即證明等於精力白費。”“我真業已放棄了一切可由常識來應付的種種,一任自己沉陷到一種感情漩渦裏去。”《水雲》,《瀋從文自傳》,第232頁。1982年,金隄嚮瀋從文夫婦打聽《看虹錄》的真實性時,瀋從文笑而不答。張兆和則說,“瀋當時不讓她看《看虹錄》”。這再次說明“小說中必定有某種程度的真實性”參見《鳳凰之子·瀋從文傳》,第404頁。。或許瀋從文與張兆和對婚姻的尊重和共同的坦誠,“那個失去了十年的理性”,又回到了瀋從文身邊,瀋從文寫道:“因為明白這事得有個終結,就裝作為了友誼的完美……帶有一點悲傷,一種出於勉強的充滿痛苦的笑……就到另一地方去了。走時的神氣,和事前心情的紛亂,竟與她在某一時寫的一個故事完全相同。”同註①。瀋從文在這裏提到的故事自然使人聯想到高青子寫的小說《紫》。《紫》的結尾,寫璇青像流星匆匆劃過天空,不知所終,現在,高青子也永遠離開了。高青子的離開(時間大約在1942年),卻使瀋從文心有不捨,他滿懷遺憾地說:“自從‘偶然’離開了我後,雲南就衹有雲可看了。”同上書,第263頁。
  跟瀋從文有過纏綿繾綣之情的第三位“偶然”,是一位自然造就的安琪兒:身材勻稱、風姿綽約,唯一不足之處是修飾過分了些。她給瀋從文的印象:“毫無情欲,衹有藝術。”瀋從文以一個藝術鑒賞傢的身份,“從一個人的肉體認識了神與美”。並在音樂聲中感受這種超越性愛的美麗情感:“一個輕微的嘆息,一種目光的凝註,一點混合愛與怨的退避,或感謝與崇拜的輕微接近,一種象徵道德極緻的素樸,一種表示驚訝的呆……”同上書,第234頁。如在《新摘星錄》裏,瀋從文以玄思冥想的筆觸,通過一個26歲的女子,陷入情感中兩種力量(即小說中老朋友和大學生)對峙的睏惑(面對“過去”或“當前”,“古典”和“現代”,“自然”與“活人”,她不知如何做人才好?)來揭示人生的遭際,是過去一時的習慣和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共同形成的傳奇,而這種傳奇不過是“偶然中翻閱了些不應道及的篇章”同上書。罷了。
  正當瀋從文在疑惑中,知道了對“人生”還須學習時,他又掉進了他生命中第四個“偶然”的“顰笑中和這類顰笑取捨中了”。瀋從文在這次與“偶然”的相遇中,“失去了‘我’後卻認識了‘神’,以及神的莊嚴”。嵌入他記憶和印象中都“有了神性,成為一種神跡了”。瀋從文在“經驗了些極纖細微妙的感覺”後,靜默自身與宇宙微妙關係時,他“感覺到生命的莊嚴”,並“産生了偉大的宗教,或一切形式精美而情感深緻的藝術品”。《長河》就是瀋從文“用這種‘從深處認識’的情感來寫”的“故事”。《水雲》,《瀋從文自傳》,第259頁。老水手、夭夭和三黑子等人物在面對人生大患(社會急劇變動)時的反應上,就寄予了他對人生的理性思考。老水手面對社會劇變(蔣介石提倡的“新生活運動”)雖有憂患,但並不恐懼,面對“新生活”帶來的精神壓力和保安隊長的蠻橫霸道,滋生的卻是與命運抗爭的倔強。夭夭身上所擁有的對人生憂患的從容與鎮定,更是基於瀋從文在情與理的搏擊中的透徹感悟。經歷過內在情感的痛苦磨煉,外界的風雨侵襲衹能使人更加鎮靜。因為在情感發炎中,有“看不見的輕微的妒忌,無端的憂慮,有意的間隔,和那種無邊無際纍人而又悶人的白日夢。尤其是一點眼淚,來自愛怨交縛的一方,一點傳說,來自得失未明的一方,就在這種人與人,‘偶然’與‘偶然’的取捨分際上,我似乎重新接受了一種人生教育。”瀋從文看到的是:“眼目所及都若有神跡在其間,且從這一切都可發現有‘偶然’的友誼的笑語和愛情芬芳。”同上書,第260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