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灵体操   》 第62节:承接倾诉      刘心武 Liu Xinwu

  藕农兄弟跟我说,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本省的大学,前些时暑假里还来这里帮他罱泥,他也是常煎荷包蛋给儿子吃,儿子说这荷包蛋真香死人了。他呵呵笑:"到底大学生,也不忌讳什么,香么该香得人更活泼,怎么嘴里死呀死的哩!"我就说:"等你儿子成了博士,当上CEO,在这边买栋别墅,把你老伴也从家乡接来,你们住小楼,坐小车到处玩,那可就苦尽甘来啦!"他挑起眉头:"苦?改革开放以前苦过,哪舍得用油煎蛋!现在我真是一点不觉得苦!家里盖的楼没有这边的楼神气,上下也有六七间,足够了!老婆守在家里,种果树;我冬天回去,春尽过来,我在这边种这些东西好快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煎自己喜欢的荷包蛋吃,我觉得成了活神仙呢!儿子已经扶他上了路,以后他就是成了你说的那样,或者更加地大富大贵起来,我也不想去沾他的光,他能知道我心里喜欢什么才叫真孝顺!"
  从藕农兄弟那小屋道谢出来,消化着那美味的荷包蛋盖浇饭,漫步在田野里,晚风爱抚着我整个身心,引出我缕缕不绝的感悟。莫道藕农不起眼,人微言深耐寻味。小康胜大富,难得是怡然。西边绿野尽头晚霞裹护着落日,恰似一份足够天下百姓共享的荷包蛋,试问熙熙攘攘人世中,有几多能心怀对平凡的敬畏、对纯情的依恋?
  承接倾诉
  爱唠叨当然不是什么优点,有时还会令人厌烦。可是,人有时候就是想找人说话,倒并不一定要对方给予多么深切的同情,或提供多么深刻的忠告--只要能静静地倾听,也就感激莫名了。大体而言,女性在这方面的需求,比男性更加强烈。
  于是想到鲁迅先生的《祝福》,倘从人性辨析的角度分析,则鲁迅先生这篇名著的最可贵之处,可能就正在于表达了人性中这种强烈的需求--倾诉。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以后,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贺老六死去后,无奈中她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家。按小说里的描写,四老爷和鲁家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的"不祥",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仪式罢了。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地唠叨,总想跟人倾诉关于她爱子在冬天里竟被狼叼走了一事是如何的"真没想到",他们不但不愿承接这一倾诉,而且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所以导致祥林嫂沦为乞丐,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毙在了荒街野巷。
  人生的大悲苦,在于其倾诉的欲望竟不能获得哪怕仅仅一个"他者"的承接。
  不承接祥林嫂倾诉的,岂止是鲁四老爷和太太,就是跟祥林嫂社会地位差不多的那些人,也无人愿善意、持久地承接。
  更恐怖的是,有时一些人以假意承接来戏弄倾诉者,以为消遣,那在倾诉者心上划下的伤痕,更深更痛。
  倾诉是一种有尊严的人生行为。任何亵渎、玩弄、压制、禁绝倾诉行为与倾诉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即使是"病态的倾诉"也要尊重,医生难道可以不尊重患者吗?
  祥林嫂是在"倾诉欲望"不能有任何哪怕是轻微的承接者的大苦闷中,结束她凄惨一生的。
  我以为,《祝福》的最可贵之处,不仅体现于"反封建"、"反礼教"或"控诉旧社会"等层面上,它深刻地将人性中的倾诉欲望加以了揭橥,并沉痛地呼吁:人类应当懂得承接他人的倾诉,在相互承接倾诉中,逐步地达到人类大同。
  依我的思路,所谓友情,其实主要就是互相承接倾诉的一种人际关系。
  爱情呢?性爱或许可以越过相互的倾诉与承接达到"皮肤滥淫"的短暂快感,但情爱,则一定还要加上这一因素。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爱,就贯穿着一条倾诉--承接--不满意承接度--赌气不倾诉--恳求倾诉--终于又倾诉--在倾诉与承接中获得大欢喜--新一轮的倾诉欲望--新一轮的承接需求--新一轮的倾诉与承接的契合度的矛盾……
  一个好的社会群体,必能提供多样化的倾诉渠道,并具有多层次的、相互承接倾诉的良好机制。
  或许会有人问:那么,沉默的价值呢?
  答曰:还是鲁迅先生,他不是说了吗?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又说,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一再把鲁迅先生《祝福》的意蕴和这些配伍的话融会起来细加体味,只觉得有许多以往未品出的新意,如血滴如水,丝丝缕缕地,在灵魂中浸散开去。
  必要时出现
  虽然是邻居,甚至在单元楼里住在同一层,往往很多天不照面,偶尔在电梯口遇上了,也不过点点头,笑一笑罢了。邻里之交淡如水。淡有淡的好处,现代社会给个体生命提供了凸显个性的可能,也提供了更充裕的隐私空间多数人不愿意他人,尤其是邻居,过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分时候、状态、氛围,随意闯入自己的私密空间,哪怕那是出于好意,喷溢着热情。人们越来越愿意"关起门来做皇帝",自己主宰自己的个人生活。
  但是,哪怕是独立性极强的人,也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关键的时刻,平时淡然相处的邻居,出现在了眼前,及时伸出了援手,使眼前的困厄,开始有所化解。那也许只不过是叫来了一辆急救车打通了一个必要的电话,或仅仅是道出了几句在那特定情况下至为宝贵的忠告……而你的处境一旦稍为缓解,那在必要时出现的人,却又飘然隐去,并不希求丝毫感激,更遑论企盼回报。
  人际间,有些认识的人只在必要时出现,在关键时刻才与你有一度的亲合。总体而言,他们与你,若即若离,若亲若疏,似友非友,以礼相待,你不能期望他们跟你心心相映,不可将你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与他们相钩连,但你却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举目无亲时,在自己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非常放心地向他们求助。而他们当中有的人,也可能在你认为是必要时,主动应召,甚至不请自到,使你在那一段特殊的时间里,甚或只是一瞬间,感受到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善意与诚信。
  在人际间,在只关乎自我的事项上,他人的自觉回避,是我们生活里的福分;而他人在必要时的及时出现,则是我们生命中的亮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我的心理保健操第2节:皱皮苹果第3节:譬如朝露第4节:春水浴心
第5节:心灵百叶窗第6节:一把米有多少粒第7节:这朵花儿叫喜欢第8节:云锦满心湖
第9节:镟出自己的小木梨第10节:长吻蜂第11节:别临时摆动舌尖第12节:香槟玫瑰
第13节:淡黄的银杏第14节:亲近牛筋草第15节:康熙开心果第16节:碰头食
第17节:勇对平淡第18节:从今不怵这只杯第19节:顾影自赏第20节:栽棵自己的树
第21节:装满自己的碗第22节:半拉西瓜第23节:迈过本命年的“坎儿”第24节:我的绿宝石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