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62節:《紅樓夢註釋》序(2)
啓功 Qi Gong
至於其它物品,如蓮葉羹(三十五回)等稀奇古怪的食品,固然今天誰也不易看到它是什麽樣子,但衹看作者的描述,讀者也會理解它是一種"富極無聊"的人們折騰出來的一種吃法,也就夠了。至於" 瓟斝"、"點犀 "(四十一回)又是什麽東西?有一位老先生曾嚮我說:" 瓟斝"即是壺蘆器,故宮陳列着許多,你看見過嗎?"其實不止故宮,從前我在我祖父的案頭也看見過,但作者同時並舉的點犀 又在哪裏去找呢?後來我恍然,又上了當,這裏仍是作者故弄狡狀,和什麽武則天、楊貴妃用過的什麽器皿(五回)正是一類的"調侃"手法,下筆描述它的形狀,便等於又畫了一次"廉吏為民之表圖"。
四、官製問題:作者所避忌露出的清代的特點中,官製方面尤為嚴格。凡是清代以前有過而清代也沿用的,便不屬清代特有,纔出本名稱;凡清代特有的,一律避開。像"竜禁尉"、"京營節度使"等等,不但清代沒有,即查遍《九通》、"二十四史",也仍然無跡可尋。又書中說明"五品竜禁尉",下文則說"秦氏恭人"(十三回)。各種八十回抄本(即所謂"脂批本")都如此。有人因為清代五品命婦稱"宜人",六品命婦稱"恭人",認為作者這裏是筆誤。於是高、程刻本一係的版本都直接改為"宜人"。要知作者用意正是要使品級和封號差開,纔露不出清代官製的痕跡。改為"宜人",於清代官製雖對了,而於作者本意卻錯了。
五、詩歌駢文的問題:書中有不少古、近體詩和駢體文,似乎衹有詞藻、典故的問題,至多需要加一些解題和串講也就夠了。其實本書中這方面的作品,和舊小說中那些"贊"或"有詩為證"的詩,都有所不同。同一個題目的幾首詩,如海棠詩(三十七回)、菊花詩(三十八回)等,寶玉作的,表現寶玉的身份、感情;黛玉、寶釵等人作的,則表現她們每個人的身份、感情。是書中人物自作的詩,而不是曹雪芹作的詩。換言之,每首詩都是人物形象的組成部分。作者曾為王熙鳳安排了一次聯句場面,使她被逼得脫口說出一句眼前的景物"一夜北風緊"(五十回)。這句中既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深奧的典故,又恰是喚起下文的聯句首唱。宋代歐陽修、蘇軾曾作過"禁體雪詩",所謂"禁體",是"不以????玉鶴鷺絮蝶飛舞之類為比,仍不使皓白潔素等字"。王熙鳳這一句,不正是絶好的禁體雪詩嗎?王熙鳳又怎能作出呢?讀者都知道,王熙鳳不識字,但她聰明、機智,具有潑辣、大膽的性格和遇事滿不在乎的作風。所以她能作這一句,也衹能作這一句。這樣一句,又絶不能換到寶釵、黛玉等人的口中、筆下。諸如此類,又不是詩選、文選註釋辦法所能負擔的了的。
六和七、即生活習慣和人物的關係問題:這方面看來像是書中最容易瞭然的部分。我十幾歲時看到母親那裏有一套《紅樓夢》,但不許我看。偷着看了幾次,怕被發現,都是匆忙地翻閱,沒頭沒腦地打開快看,衹覺得都是一些"傢常裏短",人物是些姥姥舅媽之類,情節是些吃飯喝酒之類,真使我廢書而嘆。認為這有什麽看頭,還值得那麽神秘?後來知道,即是吃一桌飯,其中也有不少文章。例如"壽怡紅"的"夜宴"(六十三回),哪個人坐在哪裏,本是毫無可註的,也是並不須註的。但如果有人問起某個人為什麽坐在某處,恐怕許多讀者未必都考慮過。又如趙姨娘已生兒育女,在賈府是妾而非婢,她的娘傢弟兄,當然是探春、賈環的親舅舅,為什麽探春在她親娘面前卻不承認,而說王子騰是她舅舅呢(五十五回)?按清代皇帝選妃是從內外各旗人的傢中挑選,而貴族官僚則嚮他們的莊頭傢挑選。姨娘的父母兄弟,在主人傢具有兩重身份:在主人面前,甚至包括他們的外甥、外甥女或外孫、外孫女面前,他們是奴才;他們的傢眷,在他們的女兒或姊妹的房中,不當着傢長面,仍可以暫時按傢人關係見禮。探春不承認莊頭身份的親舅舅,不但說明了階級制度,即從探春的性格言,這一席對話,也正是探春的完整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清代貴族官僚家庭中,以至親戚之間,"嫡出"的子女比"庶出"的子女被重視,常常有庶出子女生下後在旗下衙門報檔子(即檔案,這裏即戶口簿)時冒稱嫡出。探春公然自稱是王子騰的外甥女,也就是庶出子女公然自居是嫡出的,有時也實有這種根據。還有旗人家庭中(恐不止旗人,我見到許多漢人官僚家庭也是如此),未出嫁的姑娘身份最高貴;大伯子對小嬸必須十分有禮貌;嫂子對小叔子和侄輩,年齡儘管大不了幾歲,她都可以老氣橫秋地對待他們,生活細節上,有時也不太按"禮防"來避忌。所以鳳姐可以那樣對待寶玉,也可以那樣對待賈蓉。當賈蓉和鳳姐糾纏時(六回)在程偉元、高鶚的再版刻本中(即所謂"程乙本"),不知誰在"那鳳姐衹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之下給加上了"忽然把臉一紅"一句,大概修訂者認為這樣可以暗示她們之間有些曖昧,其實作者並不須要這類"廉價標簽"來貼"意淫"情節。因為在習慣上,她們之間本是許可接近的。即使面貌蒼白,了無血色,要曖昧仍可曖昧。又如薛寶釵終於做了寶玉的配偶,這固然有悲劇故事情節的必要安排,也實有封建家庭的生活背景。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寶釵是王夫人姊姊的女兒。封建家庭中,祖父祖母儘管是最高權威人物,但對"隔輩人"的婚姻,究竟要尊重孫子的父母的意見,尤其他母親的意見,因為婆媳的關係是最要緊的。賈母愛孫子寶玉,當然也愛外孫女黛玉,何況黛玉父母已死,賈母對她的憐愛,不言而喻會更多些。如果勉強把她嫁給寶玉,自己死了以後,黛玉的命運還要操之於王夫人之手,賈母又何敢魯莽從事呢?寶玉的婚姻既由王夫人作主,那麽寶釵中選,自然是必然的結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