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集 》  歐陽修集     》
捲六十二 居士外集捲十二
    
歐陽修 Ouyang Xiu
  
  ◎志銘六首
   【衛尉卿祁公神道碑銘〈天聖八年〉】
   惟太原祁氏,其先出於黃帝之子二十五人,一食於祁,遂為氏。太原晉公盛
   於春秋之際,祁氏亦盛於晉。其後世遠而衰,子孫散亡之他國,有居譙者,即為
   譙人。後幾世,生公,諱某。公由曾祖以來,畜德藴明,世不大顯。公生幾歲,
   始有賢子革。革,鹹平三年以鄉貢進士中第,始以祿榮其親。後幾歲,公卒。卒
   之歲,實景祐四年正月二十七曰,享年六十有一。革既棄官服喪於傢。日月訖,
   如禮起復,就仕。仕又某年,始為尚書郎。然後又以爵榮之,一命贈大理評事,
   纍升衛尉卿。夫人楚氏,某人女,其賢為公之配,後公以卒。天聖八年,始以公、
   夫人之喪,合葬譙縣湯陰鄉。將葬,乃考其世德,刻石藏墓中,又圖刻於墓隧之
   外,以暴露顯揚,孝子之心也。
   初,公閑居,常命革曰:“祁氏世有仕族,名聲可稱聞者,比比出於時。自
   國傢建隆以來,天子每歲下書四方,舉賢能之士以官之,而四方之人摩肩爭出,
   獨祁氏無一人之跡至譙刺史廷下稱應書者,豈吾門遂廢乎?抑大廢而後興也?或
   後遂興,興由汝也?”於是盡出其傢之有,益市群書,曰釀酒為具以待四方之賓,
   使與之遊。每鄉裏大儒先生講說授學校,子即隨酒具以往,勤勤盡其歡,歲時未
   嘗懈怠。不顧資産之有無者,惟奉其傢祭祀及以禮士君子爾,由是浸漸以成人。
   及享子祿,不數歲乃終,人謂力勞而報約,何也?既而享名爵,登九卿,然後鄉
   裏榮之。夫享子養人之常,歿而榮不朽,顧天之報予,孰雲無厚薄哉!惟公以純
   篤敦實,履其身,行其傢,以大其門。教其子,卒成其志,志成矣而身歿,身歿
   而名益榮矣。今又得顯書其行,揭之金石,以彰為善之效,而以其餘勸於後人,
   得為賢也。
   噫!今有人負材與能昂立人上,與時爭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睏厄顛
   踣,怏怏不得志,欲一縣佐不可得,以至窮且老歿無聞者;幸而得志,處富貴,
   極崇高,即死而身名俱滅,子孫至為僕隸轉死溝壑者,亦不可數。用彼較此,得
   失孰多乎?豈負材與畜德,所享固不同邪?碑具,使來乞辭。辭具,又為之詩,
   以貽譙裏之童子使歌之,以永公之無窮也。
   衣車赫赫馳者誰?生世不聞死莫知。鄉居裏門乃褐衣,歿榮之存令名垂。人
   有不信考斯碑,鄉之有碑由子為,後之父者宜所思。
   【都官郎中王公墓志銘〈明道二年〉】
   明道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尚書都官郎中王公,以疾終於許州私第。明年十月,
   其孤宗彭、宗古奉公之喪及公之先君、先夫人,俱葬於許州長社縣白兔原。
   公諱世昌,字次仲。少屬文,舉進士,端拱元年登科第,補鳳翔郿縣主簿,
   再調開封士曹參軍,知杭州????官縣,又改蘇州常熟縣。轉運使張式以治狀奏充秀
   州判官,遷著作佐郎,知彭州九隴縣,轉太常丞。會????鐵上言建安茶稅不充,請
   擇材臣轉其任,公膺是選,歲增四千萬。三年歸朝,優詔嘉奬,擢知饒州,連典
   屬、福二州。歷太常博士,屯田、都官、職方三員外郎,權三司判官,出知鄧州,
   轉屯田郎中,徙東川。錫三品服,移成州,權莅西京留守司御史臺,又知澤州,
   轉都官郎中,知絳州。老疾上章,得分司西京。享年七十有八。
   公性明察,凡為郡,獄訟無細大,皆呼前,面質其罪,有冤者立辨出之,獄
   官俯伏受教,僚佐充員而已。故所至稱有治聲,亦用此為人所擠,成州之遷是也。
   好接士類,不以年耆自處,候門者雖晚進,皆與均禮,論者多之。
   初娶李氏。再娶水丘氏,封歸安縣君,柔婉有婦道,早亡。生子三人:長宗
   說,終杭州臨安主簿;次宗古,前連州陽山令;次宗彭,前孟州汜水主簿。女四
   人:長適涇州支使朱齊古;次早夭;次適侍御史楊偕;次適光祿寺丞呂昌齡。臨
   安有子一人師溫,效社齋郎。陽山子師良、師儉,皆效社齋郎,二女俱幼。銘曰:
   八十其齡,三品其服。有子有孫,以纔以淑。籲嗟令人兮,嚮用茲福。
   【檢校司農少卿致仕張公墓志銘〈明道二年〉】
   君諱九思,鄆州陽𠔌縣人。張氏世以明經仕宦,君少習《春秋》三傳,太平
   興國五年,以舉中高第,凡仕若幹年而致之。又若幹年而考終命。初任雅州軍事
   推官,轉大理評事,光祿、大理二寺丞,太子中捨,殿中丞,國子博士,尚書虞
   部、比部、駕部三員外、郎中,凡居官一十有三,歷知黃、蘄、道三州。既老,
   又加檢校司農少卿於其傢,年八十有五。其終也,實天聖某年某月某日。其葬也,
   以明道二年某月某日。其葬之地,汝州襄城縣某村某山之下。父諱清,纍贈某官。
   母崔氏,追封某縣太君。初娶朱氏,某縣君,生子龜正、龜文,龜文先亡。女二
   人。後娶王氏,某縣君,生子龜誠。於其葬也,龜正為鄆州支使,知鄂州崇陽縣;
   龜誠,襄城縣尉。
   君為人沉樸謹檢,官能其職,為政以慈仁厚下為先。人有鬥訟,常兩諭之,
   初強不屈化,必以禮義柔之,卒相服從,原改自為善。故所至,人愛思之。其為
   黃州也,飛蝗越州不下,州人歌之以為異。凡居官所得俸廩,計身衣食足而已,
   秩滿還傢,輒以所餘分親族。噫,其賢厚而敏,亦經之效歟!銘曰:
   張世鄆居舉明經,樸儉勤孝傢所承。公壯而仕老康寧,八十其壽位則卿。始
   終以全為傢榮,去鄆而汝從新塋,後之世者考此銘。
   【河南府司錄張君墓志銘〈明道二年〉】
   吾友張堯夫,以今年七月癸酉,葬其先君於北邙山。既葬二十有九日壬寅,
   晨起感疾,復就寢,弗寤若醉狀。醫視其脈,曰:“疾勢,風甚盛,脈宜洪;今
   細蹶,殆不可為。”晝未盡數刻,啓手足於官署。翌曰,殮於正寢。戊申,葬先
   君墓次實明道二年八月也。
   堯夫內淳固,外曠簡,不妄與人交。初為河南府推官,後為司錄。予與之遊
   幾五年,出處多共之。其飭身臨事,予嘗愧堯夫,堯夫不予愧也。嗚呼,安能盡
   識吾友之善哉!
   堯夫名汝士,年三十七,歷官至大理寺丞。先君諱某,終虞部員外郎。母李
   氏,隴西縣君。娶崔氏,生二男三女,皆幼。渤海歐陽修為之銘曰:
   噫嘻哉!上者蒼蒼也。宜壽而夭,宜福而禍,有屍者邪?其無也?豐其躬者
   鮮其仁,予之賢者嗇其位,豈其不可兼邪?斯可怪也!其有莫施,其為不伐,充
   而不光,遂以昧滅,後孰知也!吊賓盈位,哭皆有涕,夫嗟於道,婦咄於竈,夫
   能使人之若此也!噫嘻哉!君子吾不得見而見善人,善人今復不得而見也。
   【尚書職方郎中分司南京歐陽公墓志銘〈景祐元年〉】
   公諱潁,字孝叔。鹹平三年,舉進士中第,初任峽州軍事判官,有能名,即
   州拜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建寧縣。未半歲,峽路轉運使薛顔巡部至萬州,逐其守
   之不治者,以謂繼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以治聞,由萬州
   相次九領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辭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最後嘉州,以老告,不行。實治七州,州大者繁廣,小者俗惡而姦,皆世指為難
   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習律令,性喜訟,傢傢自為簿書,凡聞人之陰私毫發,
   坐起語言,日時皆記之,有訟則取以證。其視入狴牢就桎梏,猶冠帶偃簀,恬如
   也。盜有殺其民董氏於市,三年捕不獲,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傢有盜夜
   入啓其藏者,有司百計捕之甚急,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公曰勿捕與
   購,獨召富傢二子,械付獄,鞫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
   疑互諫。公堅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
   物於某所,皆是,然後歡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剛果有氣,外嚴內明,不可犯,以是施於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
   郎為許田令,時丁晉公尚少,客其縣。皇考識之,曰貴人也,使與之遊,待之極
   厚。及公佐峽州,晉公薦之,遂拜著作。其後,晉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
   往因而登榮顯,而公屏不與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書丞、太常博士、
   尚書屯田、都官、職方三員外郎、郎中,皆以歲月考課,次第升,知萬、峽、鄂、
   歙、彭、嶽、閬、饒、嘉州,皆所當得。及晉公敗,士多不免,惟公不及。明道
   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荊南,遂歸焉。以景祐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終於傢,年七
   十有三。考諱某,贈某官。皇妣李氏,贈某縣君。夫人曾氏,某縣君,先亡。
   公平生強力,少疾病。居傢,忽晨起作遺戒數紙,以示其嗣子景昱曰:“吾
   將終矣。”後三日,乃終。而嗣子景昱能守其傢,如其戒。
   歐氏出於禹,禹之後有越王勾踐。勾踐之後有無疆者,為楚威王所滅,無疆
   之子皆受楚封,封之烏程歐陽亭者,為歐陽氏。漢世有仕為涿郡守者,子孫遂北,
   有居冀州之渤海,有居青州之千乘。而歐陽仕漢,世為博士,所謂歐陽尚書者也。
   渤海之歐陽有仕晉者曰建,所謂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者也。建遇趙王倫之亂,其兄
   子質南奔長沙。自質十二世生詢,詢生通,仕於唐,皆為長沙之歐陽,而猶以渤
   海為封。通又三世而生琮,琮為吉州刺史,子孫傢焉。自琮八世生萬,萬生和,
   和生雅,雅生高祖諱效,高祖生曾祖諱托,曾祖生皇祖武昌令諱郴,皇祖生公之
   父贈戶部侍郎諱仿,皆傢吉州,又為吉州之歐陽。及公,遂遷荊南,且葬焉,又
   為荊南之歐陽。嗚呼!公於修,叔父也。銘其叔父,宜於其世尤詳。銘曰:
   壽孰與之,七十而老。祿則自取,於取猶少。扶身以方,亦以從公。不變其
   初,以及其終。
   【諫議大夫楊公墓志銘〈景祐二年〉】
   府君,杭州錢塘人。其譜曰漢太尉震之後,世出弘農,其後微遠,不能譜錄。
   府君之九代祖隱朝,始復得次序,曰隱朝生燕客,燕客生堪,而猶為弘農人。堪
   生承休,是謂皇高祖,唐天祐元年,為刑部員外郎,副給事中鄭祁使吳越,册錢
   鏐為王,楊行密亂江淮,道阻不剋歸,遂留杭州,始分弘農之籍籍錢塘。初,承
   休之行也,契其子岩以俱,岩仕吳越國,位至丞相,是謂皇曾祖。生尚書職方員
   外郎諱郾,是謂皇祖。生贈禮部尚書諱蠙,是謂皇考。
   府君幼失其父,有志節,不群諸兒,母元夫人獨愛之。夫人之喪尚書也,內
   外之姻未嘗有見其笑者,府君生十歲,作《雪賦》一篇,始為之笑。及長,尤好
   學,日必誦書數萬言,或晝夜不息,臨食至失匕箸箸。已而疾其目,元夫人奪藏
   其書,府君盜之,亡鄰傢以讀。
   大宋受命,太宗皇帝即位之三年,吳越忠懿王朝京師,以其地納籍有司,吳
   越國除。隨其皇祖以族行,寓宋州。三舉進士,端拱二年中乙科,歷蔡州新昌縣
   令,遷著作佐郎、知德州。為政有治跡,詔書褒之。鹹平三年,交趾獻馴犀,府
   君以秘書丞監在京商稅院,因奏《犀賦》。真宗嘉之,召試學士院,遷太常博士。
   賦,一時文士爭相傳誦不及。明年,又上書自薦,獻所為文二十餘萬言,乃直集
   賢院,知袁、筠二州,提點開封府界諸縣。入為三司監鐵判官,知越州,提點淮
   南刑獄。為宰相王文穆公不悅,以事罷之,卒坐考試國子監生,貶監陳州榷酒。
   逾年,得知常州,復入三司,判磨勘司。丁元夫人憂,服除,判戶部勾院。比自
   薦及是,二十七年矣。然少孤,能自立,力勤苦為文章,履其身以儉約,不妄自
   為進取。其官業行己之方,一皆自信於聖人之道,不肯少顧時之人所為,而時之
   人亦以有德君子名之。故其直集賢院者二十七年,不遷官,由太常博士纔至刑部
   郎中,有出其後者往往至榮顯。或有笑其違世自守以質樸,諷使少改其為者。府
   君嘆曰:“吾不學乎世,學乎聖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薦於人,而
   嘗自獻於天子矣。今欲孰附以進邪?”其信道深篤不可屈麯如此。天聖四年,以
   久次,遷集賢修撰,出知應天府,同糾察在京刑獄,轉兵部郎中。六年,年六十
   五,老矣,始召以知製誥。
   府君與潁川陳從易,皆以好古有文行知名。然二人者,皆久不用,遂以老,
   既而一日並用之。是時學者稍相習,務偷窳為文章,在位稍以為患,皆以謂天子
   用耆老將有意矣。而又下詔書,敕學者禁浮華,使近古道,然後以謂用二人皆不
   無意矣,而皆恨其晚也。
   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出知亳州。於州封虢略縣男,食邑三
   百戶。明道二年四月十日,以疾卒於州之正寢,年六十有九。其病將卒,猶不廢
   學。有文三十捲,曰《隱居集》;又五捲,曰西垣集。
   嗚呼!畜其學以老,不剋用,獨見於文章,然其文卒待一施於朝廷,遂位榮
   顯。既貴,贈其皇考禮部尚書,母太原郡太君。其婦曰漳南縣君張氏,後夫人南
   陽郡君,亦張氏。蔭其男,長曰洎,明州觀察支使;次曰瀎,江陰軍司理參軍;
   次曰泳、漸、沆、渢,皆將作監主簿。既終,又蔭二孫某官。其餘慶之及者三
   世,則夫守道者,未必果不遇也。
   噫!楊氏嘗以族顯於漢,為三公者四世。漢之亂,更魏涉晉,戕賊於夷鬍,
   而漢之大人苗裔盡矣。比數百歲,下而及唐,然楊氏之後獨在。太和、開成之間,
   曰汝士者與虞卿、魯士、漢公,又以名顯於唐,居靖恭坊楊氏者,大以其族著。
   唐之亂,極於懿、僖、昭三宗,下更五姓,天下厖裂,焚蕩翦剃,而唐之名臣之
   後盡矣。又幾百年至於今,然楊氏之後獨在,及府君又大顯。始震嘗有德於漢而
   死以無辜,君子悼震曰不幸,然孰知夫世不昌且久歟?而府君又畜其德,則孰知
   其後世又不然歟?於其葬也,是宜銘。銘,蓋所以使後世之有考也。
   府君卒後若幹年,以景祐二年某月某日,葬杭州某縣某鄉。漳南縣君先府君
   二十六年以亡,及是合葬,自有志。府君初名侃,後避真宗皇帝舊名,改曰大雅,
   字子正。銘曰:
   楊氏之先,自震有聞。有盛有衰,世惟厥人。由漢迄今,更難冒亂。歷時千
   年,而世三顯。府君之顯,不彰於初。其久不渝,卒剋以敷。弘農之分,遂播南
   土。嗚呼!德則承其先,而葬也塋於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捲一 居士集捲一 | 捲二 居士集捲二 | 捲三 居士集捲三 |  | 捲四 居士集捲四 | 捲五 居士集捲五 | 捲六 居士集捲六 |  | 捲七 居士集捲七 | 捲八 居士集捲八 | 捲九 居士集捲九 |  | 捲十 居士集捲十 | 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 | 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  |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 | 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 | 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  |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 | 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 | 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  |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 | 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 | 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  |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