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紅色後代的蘇聯印記 》
挖反坦剋壕
趙嘉麟 Zhao Jialin
葛萬青 Ge Moqing
11月15日,德軍嚮莫斯科發動了第二次瘋狂地進攻。11月23日,德軍占領剋林,27日,又占領了離莫斯科僅有24公裏的伊斯特臘。莫斯科處於危急關頭。
按照上級命令,作為莫斯科後方的伊萬諾沃,動員全市人民在城外加緊修築防禦工事。國際兒童院的保育員以及大班、學齡班的學員們集體出動,修築反坦剋壕。
按規定,反坦剋壕要挖3米深、2米寬,一面呈坡形,一面為垂直。每人每天的指標是挖2立方米,未成年的學生們定額為1立方米。
雖然大部分學員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的,但是這樣強的體力活畢竟沒有幹過。
11月底的伊萬諾沃天寒地凍,氣溫下降到零下十多度。
孩子們扛着丁字鎬、鐵鍬來到了幹活的地方。由於沒有經驗,許多人都是鉚足了力氣,掄起鐵鎬砸嚮地面。但是,由於氣溫太低,地面整個凍成了一個厚厚的大冰床,簡直像是用水泥澆註的一樣堅硬。冰屑飛濺後,衹留下一個白點而已,而掄鎬的手臂卻被震得發麻。一些女孩子手中的工具都被震掉了。在這種情況下,每天完成1立方米的任務實在太難。而且,他們幹纍了又不能休息,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會被凍得受不了,衹好咬緊牙關連續幹下去。
“我們不投降,我們嚮前進!
如果爆發戰爭,
我們一定勝利,
敵人必定滅亡,
徹底滅亡!
父親坐牢已三年,
饑餓吞噬着身體。
胸中燃起憤怒的火焰,
心中發出抗議的呼喊,
抗議的呼喊!……”
孩子們唱起了《我們不投降,我們前進》這首歌,為自己鼓勁加油。
為了加快掘進速度,保育員們找來了鋼釺。於是,大傢先用它在地上砸出短短的一條縫,再用丁字鎬延深,然後是用鐵鍬鏟土塊。
鐵釺砸凍土這活最苦,但男孩子們總是搶着幹,尤其是劉允斌。不久,他的虎口就被震裂了,鮮血從傷口處沁了出來。但他沒有告訴別人,衹用手帕簡單包紮一下,又繼續投入勞動。他心想:“紅軍戰士在前方流血犧牲,我們碰到這點睏難又算什麽呢?”
奮鬥了一個多月後,一排高質量的反坦剋壕終於完成。軍事委員會領導對伊瓦諾沃國際兒童院師生出色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劉少奇揮別子女(1) | 劉少奇揮別子女(2)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1)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2)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1)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2) | 迪化巧遇小夥伴(1) | 迪化巧遇小夥伴(2) | 任弼時“賠不是” | 賀子珍的遭遇(1) | 賀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寧(1) | “沉睡”的列寧(2)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1)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2)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1)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難學的俄語 | 毛岸英的疑惑 | 鄧穎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