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下一站,中国 》
第62节:第六章."唱衰中国"--当代的两种"中国想象"(上)(5)
陈季冰 Chen Jibing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GDP就一直是一个所有中国人关心的"中心词"。在不少地方官员的思维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实就是"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可以想见GDP之数据的重要性。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误差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过了,统计部门也很早就采取措施压缩可能的水分。经济学家易纲曾经透露,1998年全国各省上报到国家统计局的GDP增长率中,没有一个低于8%的,(作者注: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当年"两会"上代表国务院公布的经济目标是GDP增长8%。)经过加总后全国的GDP增长率应该是9.9%,但国家统计局最后公布的1999年全国GDP增长率是7.8%,那两个百分点就是被压缩掉的水分。易纲因此认为,"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过去的数字也不完全可比。中国的GDP从90年代的最高峰、1992年的14.1%,以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到1999年的7.1%。但是近几年的GDP增长速度要比过去实得多……现在GDP增长7%相当于过去的9%……"(见易纲《通货紧缩回头看》,《求解中国经济--2000年网上宏观经济研讨会》第58-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一般认为,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中国北方省份通常倾向于多报GDP增长率,而南方省份则倾向于少报。但更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统计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出在技术方面。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统计质量差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中国还有额外的困难,就是处于转轨时期,统计方法也正在从前苏联系统向国际通行系统转轨。但尽管如此,"若与转轨国家对比,中国的统计质量几乎是最好的"。中国现有的统计数字价值和任何别的国家的统计数字一样有价值,只要我们承认它们的问题主要是技术误差而非蓄意的杜撰。技术误差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但不至于否定判断本身。"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的身高有1米68、1米69、1米70三种说法,但任何一种说法都不会改变人们的如下判断:马拉多纳是个矮个子。"(《中国经济--在"崩溃"还是在成长?》,载2002年6月27日《南方周末》。)
此后的形势发展可能会令罗斯基的理论更加站不住脚,2005年底,统计专家在经过谨慎的审查之后对中国的GDP总量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整。他们发现,之前的统计漏计了285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这个数值大约相当于欧洲的奥地利或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度经济规模的40%。
放到今天倡导"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再回头看,"中国统计数据造假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体这一点,也不会因为人们对中国GDP统计的不同看法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当年能够引起海外如此强烈关注,正好印证了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中的上升。
3."中国崩溃论"
2001年8月,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一本注定要在太平洋对岸引起轩然大波的书--《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它的作者--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Gordon G. Chang) 在书中宣告:"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作者还试图让我们相信,"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10年"。
祖籍江苏的章家敦于1951年出生于美国,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博士。有意思的是,同样毕业于康乃尔大学的章家敦的"学长"李登辉(注:李登辉于1968年获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曾经不遗余力地推销过这本书。章家敦受一家跨国律师事务所派遣,在上海工作了10年。2001年5月,带着在上海起笔、完成的这部书的手稿,章家敦夫妇离开上海返回美国。章家敦在上海做律师的时候,曾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有关中国经济的评论,并曾为美国国会及华盛顿的各种智囊机构做过有关中国经济的简报。
章家敦凭什么认定中国会在10年内"崩溃"?在他看来,中国"崩溃"的"导火索",恰恰是中国多年来一直急切渴望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领导人希望把入世当作'震撼疗法',来治疗50年来的经济沉疴……入世当然有它的好处,但必须等到结构性改革见效后才会到来。入世最严重的效应会在今后数年内冲击中国:更多企业倒闭,更多人失业,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中国的各行各业,从银行到零售到纺织业,对全球竞争都没有作好准备。政府本身对入世的意义也是不甚了了。"(《中国即将崩溃》中文版第7页,中文版自序《我为什么看衰中国》,章家敦著,侯思嘉、阎纪宇译,台湾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至于WTO将怎样一步一步把中国引向"崩溃"?章家敦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国很不幸地在全球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加入了WTO,各国企业为了生存,必定会竭尽全力抢占中国市场。而此时,中国政府已不再像入世以前那样有能力控制贸易流向,中国本身的国有企业又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能力。因此,中国入世以后,必然会出现进口激增而出口衰退的情势,随之而来的是贸易赤字和人民币贬值。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经济增长大幅度减缓甚至停滞,从而出现高失业率。"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国内生产毛额(注: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在2000年增加了8%。国家统计局预估,2001年的经济成长只有7.3%,学者则认为此数据已降到7%以下,而7%正是官方为现行的5年计划设定的目标;北京当局认为,至少需要达到此一目标才能为下岗工人与新进的人力创造就业机会。"失业率的高涨必定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直至"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见《中国即将崩溃》中文版第8-10页,中文版自序《我为什么看衰中国》,章家敦著,侯思嘉、阎纪宇译,台湾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 | 第2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2) | 第3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3) | 第4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4) | 第5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5) | 第6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6) | 第7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7) | 第8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8) | 第9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9) | 第10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0) | 第1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 | 第1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2) | 第13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3) | 第14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4) | 第15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5) | 第16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6) | 第17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7) | 第18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8) | 第19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9) | 第20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0) | 第2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1) | 第2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2) | 第23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1) | 第24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2)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