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母親楊沫   》 23.不張狂(1)      老鬼 Lao Gui

  母親對倒黴挨整的名人不張狂,對普普通通的人也不張狂。
  作傢舒麗珍含着淚說,1973年因為檔案不到位,她好長時間沒有工資,生活非常睏難,鼕天連取暖煤都沒錢買。那時她還默默無聞,沒人註意。在一個大雪飛揚的日子,楊沫同志全身披着雪花,來到她傢,給她送去了100元錢,鼓勵她不要灰心,把作品寫出來。
  1983年11月,北京92中學老師找他,想請她跟同學們講講讀書方面的體會,因該校發現一些同學喜歡讀淫穢書籍。本來第二天她要住院,聽了老師的想法和安排後,母親馬上打電話通知醫院,推遲兩天住院。次日她就剋服着腿疼,一瘸一拐地與這間學校中學生們見面座談,讓師生們深為感動。
  一個中學最高也就算個處級吧,母親沒有怠慢,也不敢怠慢。
  多年的思想改造,已把母親這個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人,改造得相當成功。她時時處處都知道自己骨子裏有剝削階級烙印,對人不得驕狂,不得擺譜,不得拿架子,翹尾巴。
  母親除了鬥爭性不強外,還比較虛榮,這給她惹了禍,比如當年為面子好看,多填了一個入黨介紹人。可又因為虛榮,很在乎自己的形象,《青春之歌》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她沒有得意忘形,一直保持着比較清醒的頭腦。即使是表揚她,表揚過頭了,她也不默認,怕人傢說三道四。
  1960年,《青春之歌》俄文譯本中關於母親有這樣的介紹:
  楊沫,中國著名女作傢,共産黨員。1915年生於北京,中學畢業後,她曾擔任過一個時期的家庭教師,後在小學校任教員。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楊沫參加了反抗外國侵略、解放祖國的戰士隊伍。她領導了中國北部的一些婦女遊擊隊組織。中國革命勝利之前,她在中國共産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編輯部工作。
  母親說這篇文章錯誤很多。
  1.自己是1914年生的;
  2.自己沒有中學畢業;
  3.自己是1936年參加革命,不是1931年;
  4.自己並沒有領導中國的遊擊隊組織,而衹是一個普通工作者。
  換了一般人,對這些錯誤可能也就默認了。因為文章不是自己寫的,即使有錯,也是翻譯翻的,責任在翻譯。況且也算不上什麽嚴重錯誤,中國人能有幾個懂俄文,看到這篇文章呢?但母親卻很較真。她特地寫信到中國作協外委會,把蘇聯翻譯的這些不符合事實的說法一一提出來,請示作協外委會怎麽辦。她重申:第一,我不是1931年參加革命,應為1936年。第二,我在這段期間從沒有當過什麽遊擊隊長,衹是一個普通的婦救會幹部,宣傳幹事,報社編輯。
  以後當有人采訪她,準備寫她時,她總要提起俄文譯本這件事,告誡記者或作者,寫我可以,但要實事求是,不要拔高。
  1962年9月左右,《人民中國》和《中國文學》為了對外宣傳的需要,采訪了一些母親的生活起居情況,折騰了半天,挺麻煩的。某天吃午飯時,母親不自覺地把這次采訪與同桌的同志談了,他們開玩笑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母親也哈哈大笑。但後來母親狠狠責備自己:什麽話也存不住。給人說這些幹什麽?這不是有意在炫耀自己嗎?告誡自己從今以後,不能嚮一些不太熟的同志談自己這些個人的事(見1962年9月16日日記)。
  她討厭自吹自擂。經過長年的思想改造,不敢爭位次,不敢盛氣凌人。比如讓她當中國作傢代表團團長,訪問巴基斯坦時,她多次嚮中國作協表示自己當團長不合適。後來作協說已經通知了巴基斯坦方面,不好再改了,她纔衹好接受。到了巴基斯坦後,副團長出於關心她,常常代表她,以團長身份處理問題。母親從不計較。她心想,正好,省得我費神呢。
  由於她不爭官,不嫉妒新人,比較謙虛,與同志們的關係融洽,上上下下的同志都能接受他,她才能在1989年1月以絶對多數票當選為北京市文聯主席。
  母親也不愛透露哪個大人物、知名人士對她好,接見了她。
  早在五十年代初毛主席就曾與她握手,她卻從沒有對我們孩子講過。在一個普通人的心裏,能與全國最高領袖毛主席握手,是多麽光彩,多麽值得炫耀呀!很少有人能保持住沉默。母親卻不曾對傢人說過。我衹是在她的日記中纔知道她受過毛主席的接見。
  文革前她住在頤和園期間,李立三同志多次看望她,與她聊天。1982年1月,她去海南島訪問,蕭剋同志曾到她的住處探望,這些她全都沒告訴過傢人。
  當路揚在中央軍委辦公廳當主任時,我們都不知道這個人是母親的老戰友,她從不跟我們提他。
  1982年6月15日,美國知名人士陳香梅給母親來信,表示很後悔沒有與她在美國相見,我是在整理母親信件時纔發現陳香梅的信,母親自己從沒說過。
  臺灣作傢江南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後,有那麽一段時間,江南成為新聞人物,港澳臺及國內各地的大小報連篇纍牘介紹他。母親卻沉默着。也是她去世後,我纔發現江南給她寫了那麽多的信。
  越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要求越嚴格,越夾着尾巴做人。
  母親很在乎別人會怎麽看待自己。
  1936年鼕剛出生的徐然患了重病,父母沒有錢,就嚮房東柱子媽藉了30元錢給徐然看病。一年後發生了七七事變,父母隨即離開北京,參加了抗日戰爭,直到1949年再進北京,已是13年之後。母親幾經尋覓,終於找到了柱子媽,歸還了這筆欠款。又過了很多年,徐然長大成人後,一次母親提起這件事時,悄悄問姐姐:“我衹給了柱子媽30塊錢,是不是少了點兒?可是藉了人傢十來年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長江文藝出版社
前記1.缺少溫暖的傢(1)1.缺少溫暖的傢(2)2.抗婚與失業(1)
2.抗婚與失業(2)3.與張中行相戀(1)3.與張中行相戀(2)4.兩人分手(1)
4.兩人分手(2)5.共産黨員是好人(1)5.共産黨員是好人(2)6.與共産黨員馬建民結合(1)
6.與共産黨員馬建民結合(2)7.戰火中錘煉(1)7.戰火中錘煉(2)7.戰火中錘煉(3)
8.寫《青春之歌》前夕(1)8.寫《青春之歌》前夕(2)8.寫《青春之歌》前夕(3)9.動筆寫《青春之歌》(1)
9.動筆寫《青春之歌》(2)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1)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2)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