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62節:承接傾訴
劉心武 Liu Xinwu
藕農兄弟跟我說,他兒子去年考上了本省的大學,前些時暑假裏還來這裏幫他罱泥,他也是常煎荷包蛋給兒子吃,兒子說這荷包蛋真香死人了。他呵呵笑:"到底大學生,也不忌諱什麽,香麽該香得人更活潑,怎麽嘴裏死呀死的哩!"我就說:"等你兒子成了博士,當上CEO,在這邊買棟別墅,把你老伴也從家乡接來,你們住小樓,坐小車到處玩,那可就苦盡甘來啦!"他挑起眉頭:"苦?改革開放以前苦過,哪捨得用油煎蛋!現在我真是一點不覺得苦!傢裏蓋的樓沒有這邊的樓神氣,上下也有六七間,足夠了!老婆守在傢裏,種果樹;我鼕天回去,春盡過來,我在這邊種這些東西好快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煎自己喜歡的荷包蛋吃,我覺得成了活神仙呢!兒子已經扶他上了路,以後他就是成了你說的那樣,或者更加地大富大貴起來,我也不想去沾他的光,他能知道我心裏喜歡什麽纔叫真孝順!"
從藕農兄弟那小屋道謝出來,消化着那美味的荷包蛋蓋澆飯,漫步在田野裏,晚風愛撫着我整個身心,引出我縷縷不絶的感悟。莫道藕農不起眼,人微言深耐尋味。小康勝大富,難得是怡然。西邊緑野盡頭晚霞裹護着落日,恰似一份足夠天下百姓共享的荷包蛋,試問熙熙攘攘人世中,有幾多能心懷對平凡的敬畏、對純情的依戀?
承接傾訴
愛嘮叨當然不是什麽優點,有時還會令人厭煩。可是,人有時候就是想找人說話,倒並不一定要對方給予多麽深切的同情,或提供多麽深刻的忠告--衹要能靜靜地傾聽,也就感激莫名了。大體而言,女性在這方面的需求,比男性更加強烈。
於是想到魯迅先生的《祝福》,倘從人性辨析的角度分析,則魯迅先生這篇名著的最可貴之處,可能就正在於表達了人性中這種強烈的需求--傾訴。
祥林嫂當然極其不幸,尤其是她和賀老六的愛子被狼叼走以後,命運出現了最大的危機。賀老六死去後,無奈中她又投奔了魯四老爺傢。按小說裏的描寫,四老爺和魯傢太太也還勉強能容納她,衹是忌諱她的"不祥",不讓她參與年關的祭祀儀式罷了。他們最後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為她變得神經質地嘮叨,總想跟人傾訴關於她愛子在鼕天裏竟被狼叼走了一事是如何的"真沒想到",他們不但不願承接這一傾訴,而且覺得那是一個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癥狀,所以導致祥林嫂淪為乞丐,並在寒鼕裏,以"天問"式的自言自語,倒斃在了荒街野巷。
人生的大悲苦,在於其傾訴的欲望竟不能獲得哪怕僅僅一個"他者"的承接。
不承接祥林嫂傾訴的,豈止是魯四老爺和太太,就是跟祥林嫂社會地位差不多的那些人,也無人願善意、持久地承接。
更恐怖的是,有時一些人以假意承接來戲弄傾訴者,以為消遣,那在傾訴者心上劃下的傷痕,更深更痛。
傾訴是一種有尊嚴的人生行為。任何褻瀆、玩弄、壓製、禁絶傾訴行為與傾訴者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即使是"病態的傾訴"也要尊重,醫生難道可以不尊重患者嗎?
祥林嫂是在"傾訴欲望"不能有任何哪怕是輕微的承接者的大苦悶中,結束她凄慘一生的。
我以為,《祝福》的最可貴之處,不僅體現於"反封建"、"反禮教"或"控訴舊社會"等層面上,它深刻地將人性中的傾訴欲望加以了揭櫫,並沉痛地呼籲:人類應當懂得承接他人的傾訴,在相互承接傾訴中,逐步地達到人類大同。
依我的思路,所謂友情,其實主要就是互相承接傾訴的一種人際關係。
愛情呢?性愛或許可以越過相互的傾訴與承接達到"皮膚濫淫"的短暫快感,但情愛,則一定還要加上這一因素。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情愛,就貫穿着一條傾訴--承接--不滿意承接度--賭氣不傾訴--懇求傾訴--終於又傾訴--在傾訴與承接中獲得大歡喜--新一輪的傾訴欲望--新一輪的承接需求--新一輪的傾訴與承接的契合度的矛盾……
一個好的社會群體,必能提供多樣化的傾訴渠道,並具有多層次的、相互承接傾訴的良好機製。
或許會有人問:那麽,沉默的價值呢?
答曰:還是魯迅先生,他不是說了嗎?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又說,於無聲處聽驚雷。
我一再把魯迅先生《祝福》的意藴和這些配伍的話融會起來細加體味,衹覺得有許多以往未品出的新意,如血滴如水,絲絲縷縷地,在靈魂中浸散開去。
必要時出現
雖然是鄰居,甚至在單元樓裏住在同一層,往往很多天不照面,偶爾在電梯口遇上了,也不過點點頭,笑一笑罷了。鄰里之交淡如水。淡有淡的好處,現代社會給個體生命提供了凸顯個性的可能,也提供了更充裕的隱私空間多數人不願意他人,尤其是鄰居,過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分時候、狀態、氛圍,隨意闖入自己的私密空間,哪怕那是出於好意,噴溢着熱情。人們越來越願意"關起門來做皇帝",自己主宰自己的個人生活。
但是,哪怕是獨立性極強的人,也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往往是關鍵的時刻,平時淡然相處的鄰居,出現在了眼前,及時伸出了援手,使眼前的睏厄,開始有所化解。那也許衹不過是叫來了一輛急救車打通了一個必要的電話,或僅僅是道出了幾句在那特定情況下至為寶貴的忠告……而你的處境一旦稍為緩解,那在必要時出現的人,卻又飄然隱去,並不希求絲毫感激,更遑論企盼回報。
人際間,有些認識的人衹在必要時出現,在關鍵時刻纔與你有一度的親合。總體而言,他們與你,若即若離,若親若疏,似友非友,以禮相待,你不能期望他們跟你心心相映,不可將你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與他們相鈎連,但你卻可以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在舉目無親時,在自己實在無法獨立解决某一具體問題時,非常放心地嚮他們求助。而他們當中有的人,也可能在你認為是必要時,主動應召,甚至不請自到,使你在那一段特殊的時間裏,甚或衹是一瞬間,感受到人世間最可寶貴的善意與誠信。
在人際間,在衹關乎自我的事項上,他人的自覺回避,是我們生活裏的福分;而他人在必要時的及時出現,則是我們生命中的亮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