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62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4)
於丹 Yu Dan
張越:我們說,我們學經典的目的是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面對生活,面對世界。其實,於丹她一個人救不了那麽多人,做不了那麽多事。
於丹:對。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如此之大的救贖力量,包括孔子。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以這些經典作為養分,融會貫通,變成你自己的一個生活方式。我整個人生的成長就是因為看見太多太多這樣融會貫通的人,所以我纔會對這些經典産生信任。
我讀碩士時候的導師是北師大中文係的教授聶石樵先生。我特別敬重我的導師和師母。師母鄧魁英先生是教唐宋文學的著名教授。現在他們兩個人都八十多歲了,我在他們傢讀書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也都年過花甲。我讀碩士是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沒有電腦,聶先生當時已經是學富五車、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了,但他堅持不用任何學生給他抄稿子,不用任何學生給他打下手。現在的大學呢?導師使喚學生都習以為常了。我的導師和師母非常關心學生,但是不能讓學生為他們做一丁點事情,什麽抄抄寫寫,跑個腿,送個信,他們認為這跟他們的價值體係是不符的,怎麽能這樣使喚學生呢?而且,聶先生上課從來不遲到一分鐘,對他來說,該上課的時間那就是天條。聶先生這些做法到今天對我還有很深的影響。
再比如我的博士導師黃會林教授,到七十多歲還在給本科生上戲劇文學課,不管外面是評奬還是開會,沒有聽說過老太太調過課。她老是把"嚴是愛,鬆是害"挂嘴邊上,學生們都服這個氣,是因為這麽些年看見老太太對她自己比對學生嚴格多了。
我現在想想,我當時讀這些經典,就是因為老師們的人格讓我對這些經典有一種信任。他們是我實實在在看得到的人,所以我信任經典。我覺得,一個人光學習不夠,他得把經典變成身體力行的東西。現在很多人剛剛知道經典是好東西,其實等你真正進入以後就會發現,它點點滴滴地進入你的生活,最後變成你的生活方式。
張越:我想起一個傳媒同行談到你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對於丹最大的傷害不是你批評她,而是你過高地期待她和贊美她。
於丹:這是劉春(資深電視人,鳳凰中文臺執行臺長)說的吧?劉春也是我的好朋友。我記得這是有一次我們倆在咖啡廳聊天的時候,我自己跟他說的。為什麽這麽說?我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事物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以真實為前提。我不希望要一種虛幻的美,如果以真實的隕落作為代價,那我寧可要一種真實的殘缺和不甚完美。我不喜歡現在加在我身上的種種褒義詞,說我怎麽出色,怎麽優秀,怎麽智慧什麽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