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閱世心語 》
第62節:"天人合一"新解(3)
季羨林 Ji Xianlin
首先介紹中國著名的哲學史傢馮芝生(友蘭)先生的意見。芝生先生畢生研究中國哲學史,著作等身,屢易其稿,前後意見也不可避免地不能完全一致。他的《中國哲學史》是一部皇皇巨著,在半個多世紀的寫作過程中,隨着時代潮流的變換,屢屢改變觀點,直到逝世前不久纔算是定稿。我不想在這裏詳細討論那許多版本的異同。我衹選出一種比較流行的也就是比較有影響的版本,加以徵引,略作介紹,使讀者看到馮先生對這個"天人合一"思想的評論意見。我選的是1984年中華書局版的《中國哲學史》。他在上册第164頁談到孟子時說:"'萬物皆備於我';'上下與天地同流'等語,頗有神秘主義之傾嚮。其本意如何,孟子所言簡略,不能詳也。"由此可見,馮先生對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沒有認真重視,認為"有神秘主義傾嚮"。看來他並不以為這種思想有什麽了不起。他的其他意見不再具引。
第二個我想介紹的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史傢侯外廬先生。他在《中國思想通史》第1捲第380頁中談到《中庸》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引用了《中庸》的幾段話,其中包括我在上面引的那一段。在第381頁侯先生寫道:"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已在西周的宗教神上面加上了一層'修道之謂教'。"看來這一位中國思想史專傢,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與欣賞水平,並沒能超過馮友蘭先生。
我想,我必須引證一些楊榮國先生的意見,他代表了一個特定時代的御用哲學家的意見。他是十年浩劫中幾乎僅有的一個受青睞的中國哲學史傢。他的《簡明中國哲學史》可以代表他的觀點。在這一部書中,楊榮國教授對與"天人合一"思想有關的古代哲學家一竿子批到底。他認為孔子"要輓救奴隸製的危亡,妄圖阻止人民的反抗"。孔子的"政治立場的保守,决定他有落後、反動的一面"。對子思和孟子則說,"力圖輓救種族統治、把孔子天命思想進一步主觀觀念化的唯心主義哲學。" "孟子鼓吹超階級的性善論"。"由於孟子是站在反動的奴隸主立場,是反對社會嚮前發展的,所以他的歷史觀必然走上唯心主義的歷史宿命論"。"由是孔孟之道更加成為奴役勞動人民的精神枷鎖。要徹底砸爛這些精神枷鎖,必須批判孔孟哲學,並肅清其流毒和影響"。下面對董仲舒,對周敦頤,對程頤,對朱熹,等等,所使用的詞句都差不多,我不一一具引了。這同平常我們所贊同的批判繼承的做法,不大調和。但是它確實代表了一個特定時期的思潮,讀者不可不知,所以我引證如上。
最後,我想着重介紹當代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對"天人合一"思想的看法。
錢賓四先生活到將近百歲纔去世。他一生勤勤懇懇,筆耕不輟,他真正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著作等身",對國學研究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涉獵方面極廣,但以中國古代思想史為軸心。因此,在他漫長的一生中,在他那些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著述中,很多地方都談到了"天人合一"。我不可能一一列舉。我想選他的一種早期的著作,稍加申述;然後再選他逝世前不久寫成的他最後一篇文章。兩個地方都講到"天人合一";但是他對這個命題的評價卻迥乎不同。我認為,這一件事情有極其重要的含義。一個像錢賓四先生這樣的國學大師,在漫長的生命中,對這個命題最後達到的認識,實在是值得我們非常重視的。
我先介紹他早期的認識。
賓四先生著的《中國思想史》中說:
中國思想,有與西方態度極相異處,乃在其不主嚮外覓理,而認真理即內在於人生界之本身,僅指其在人生界中之普遍者共同者而言,此可謂之內嚮覓理。
書中又說:
中國思想,則認為天地中有萬物,萬物中有人類,人類中有我。由我而言,我不啻為人類中心,人類不啻為天地萬物之中心,而我又為其中心之中心。而我之與人群與物與天,尋本而言,則渾然一體,既非相對,亦非絶對。
在這裏,賓四先生對"天人合一"的思想沒有加任何評價。大概他還沒有感覺到這個思想有什麽了不起之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人生 | 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 第4節:走運與倒黴 | 第5節:緣分與命運 | 第6節:牽就與適應 | 第7節:謙虛與虛偽 | 第8節:時間 | 第9節:成功 | 第10節:愛情(1) | 第11節:愛情(2) | 第12節:知足知不足 |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 | 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 | 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 | 第17節:論朋友 | 第18節:談孝 | 第19節:老年談老 | 第20節:老年四"得" | 第21節:老年十忌(1) | 第22節:老年十忌(2) | 第23節:老年十忌(3) | 第24節:老年十忌(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