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永恒的性感尤物:梦露的最后岁月   》 第61节:梦露的最后岁月(61)      米歇尔-施奈德 Michelle - Schneider

  1983年1月24日,丘克临终之时对一个朋友说:"这是件肮脏的事,是她所遭受过的最坏的排斥。归根结底,她太天真了。"
  洛杉矶,矮松峡
  1970年秋季
  1950年,约瑟夫·曼凯维奇让玛丽莲在影片《彗星美人》里扮演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银幕角色。这位导演在好莱坞被看做是心理分析派的电影人和电影人中的心理分析家。和格林逊一样,他也是来自东部的、欧洲移民的后代。曼凯维奇是俄国人,格林逊是德国人;两个人都在纽约接受过文学的熏陶,都属犹太人种。他们在加利福尼亚或多或少地感到是在流亡,这位导演说这里是"文化沙漠",所以他主要和从德国移民来的犹太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交往。他们都是从纳粹那里逃脱出来,在洛杉矶安家落户的。但是在这位电影人眼里,好莱坞可是座象牙和富庶、沙漠和愚蠢之地。他始终习惯不了洛杉矶的黑夜一下子就降临到白天头上,没有傍晚作为过渡;他也不习惯剪辑电影时剪断的时间,以及用事物和动作来替代思维和幻想的表现形式。使他们两人紧密接近的是弗洛伊德。在曼凯维奇指导的所有二十部影片里,人们差不多都能找到一个半身像或一个雕像,处在阴影之中,没有声息地谴责、损害着主角的命运和成就。在他的生活中或作品中,这个无法补救的缺点的见证人就是弗洛伊德的半身像。他本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在放弃了精神病学的学业之后,成了编剧,然后又成了导演。
  他把电影更看做是话语的艺术,而不是图像的艺术。他的名言是"PICTURES WILL TALK(电影由话语组成)"。他不喜欢外景,不喜欢动作片,也不喜欢导演把主要的位置给予喜剧表演。他把电影人分作两类:表现形象的和表现意义的,并把自己归为第二类。这一类尽管也使用图像,但是对他们的电影首先考虑的是对白的措辞,考虑的是从演员的对话里而不是在演员的躯体中寻找真实。电影一部一部地拍,他是在和图像密切交往之中寻找话语的,他不喜欢场景,他对自己说:图像和人物,我都毫无兴趣。
  他的导演技术直接受心理分析课程的启发。为了让演员准备得更好,他在拍摄之前,会鼓励演员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几个月,让他们讲述幼时的情景,回忆过去,以便割断心理压抑。大战以后,他和拉尔夫·格林逊拥有同一个心理分析师,那就是奥托·费尼切,最早一代的弗洛伊德传人,可惜费尼切于1946年四十八岁时英年早逝。
  1962年之后的几年,曼凯维奇要求和格林逊会晤。此前,他们在一些晚会上曾有过两三次的照面,但他们之间并不熟,以后也没有变得更加熟识。电影人在电话里说,自从被他称为"忧伤的金发女"死去之后,他有必要会晤过去照顾过她的人,以便了解"有关玛丽莲的一切"。前些时候他不敢打电话给他,如今距离玛丽莲死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很想和她的心理分析师谈谈。于是他们在日落大道一家无名的餐厅见面了。
  格林逊首先开口:"这很简单。这个伊芙·哈林顿,几乎变成一个玛戈·强宁了。"他这话是暗指影片《彗星美人》中的女人。
  "你错了。"电影人回答道,"她并非那种野心勃勃,为了出头露面而要吞掉一切的人,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明星,不肯松开扶手。她依旧是卡丝维尔小姐,那个天真的新秀。她懂得游戏规则,但并不出招去战胜别人。当我起用玛丽莲演梦想成为明星的小姑娘这一角色时,她是我平生遇到的第一个总是独来独往的人。我们在旧金山拍外景,在两到三个星期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看到她独自一人在某个餐厅吃饭或喝饮料。我们总是邀请她加入我们的圈子,她每次都乐于接受,但是她从不认同--或者说不懂得--我们已把她当做我们中间的一分子。她并不是个离群索居的人,她只是独来独往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第2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第3节:梦露的最后岁月(3)
第4节:梦露的最后岁月(4)第5节:梦露的最后岁月(5)第6节:梦露的最后岁月(6)
第7节:梦露的最后岁月(7)第8节:梦露的最后岁月(8)第9节:梦露的最后岁月(9)
第10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0)第11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1)第12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2)
第13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3)第14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4)第15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5)
第16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6)第17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7)第18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8)
第19节:梦露的最后岁月(19)第20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0)第21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1)
第22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2)第23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3)第24节:梦露的最后岁月(2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