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61节:多难兴邦,霸权转移常在晋(3)      刘绪义 Liu Xuyi

  接到葵丘论剑的英雄贴,晋献公肯定是非常高兴,就好比今天的一些人接到什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函一样,丝毫不敢怠慢,竟然不顾自己重病在身,急忙收拾行装起程出发。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刚从葵丘大会返回的周公宰孔。人们要问,这边晋献公才出发,为什么周公宰孔却已经回来了呢?原来,葵丘论剑,得到了新即位的周襄王的格外重视。本来嘛,这位周天子就是齐桓公一手扶上马的,如今恩公要开会,作为周天子的本来发一个祝贺电就行了,可他为了表示慎重,特意派了周公宰孔前去赏赐齐桓公一些祭祀的肉,还特别称齐桓公为"伯舅",声明他年纪大了,又有功于王室,可以不用行下阶跪拜礼。
  《左传》说,齐桓公本来打算下阶行礼,听到天子要求他免礼时,齐桓公不同意,说,我小白岂敢不下阶跪拜?于是下阶跪拜,复又登上台阶接受祭肉。但《史记》的记载却不一样,《齐太公世家》说,这时的齐桓公霸业正隆,听说天子特别允许他站着受赐,便伸手过去拿。站在旁边的管仲马上拉住桓公,示意他不可。齐桓公这才马上反映了过来,回答说:"天威近在咫尺,我如果不行下拜之礼,那就是侮辱了天子。"于是下拜受赐。
  而且《左传》和《史记》都记载了两次葵丘之会,周天子赐祭肉是在夏天,同年秋,齐桓公复会诸侯于葵丘,这时,周天子派了宰孔与会,桓公"益有骄色"。
  两种记载有这么大的差别,到底是哪一次葵丘论剑引起了宰孔的不满,导致他在回程途中碰到晋献公,就劝晋献公不要去参加葵丘之盟呢?据《左传》的记载,夏天那次的葵丘之会,周公也参加了,但没有晋国,只有齐、宋、卫、郑、许、曹这么几个国家。晋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呢,是不是就是这一次晋献公被宰孔说服不去赴会呢?而《史记》却明确说明是秋天这次会盟,因桓公"益有骄色"而引起了周公的不满。据我分析,太史公的记载很有可能有误,至少如果那年秋天真有第二次葵丘之会的话,晋献公也不可能参加了,因为鲁僖公九年的九月,也就是秋天晋献公就已死了。献公死后,晋国国内随即发生了骊姬之乱。
  那么,晋献公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胆敢忽悠起东方霸主来,不去会盟呢?原因可能就出在周公宰孔对晋献公所说的一番话。
  宰孔与晋献公究竟说了些什么?《史记》、《左传》、《国语》,都有记载。
  《史记》关于宰孔的话记有两种版本,其中《齐太公世家》是这么写的,宰孔说:"齐侯骄矣,弟无行。"而《晋世家》是这么写的,宰孔说:"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君弟毋会,毋如晋何。"后面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齐桓公越发骄横了,不尽力修德而图谋侵略远方,诸侯们都愤愤不。老弟您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他能把晋国怎么样。晋献公就听从了宰孔的话,打道回府了。
  《左传》僖公九年的记载是:"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所记与《史记》大同小异。《国语》的记载就要详细得多,而且其中似乎还话里有话。
  《国语》的记载是,宰孔说:"君可无会也。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三属诸侯,存亡国三,以示之施。是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譬之如室,既镇其甍矣,又何加焉?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怨雠。夫齐侯将施惠如出责,是以不果奉,而暇晋是皇,虽后之会,将在东矣。君无惧矣,其有勤也。"
  翻译过来就是:我看你没必要去参加那个会盟了,齐侯好大喜功,喜欢施些小恩小惠,却好武功而不修德。诸侯到他那里只献一些薄礼却能换来满载而归,其目的就是想让诸侯受到感动,又使那些背叛他的诸侯心怀羡慕。而他每次盟会也就是重申一遍原来那些誓言,多给诸侯些好处,以此拉拢他们。他先后主持过三次盟会保住过三个国家,用以显示他的热心助人。他北伐山戎,南攻楚国,现在为了经略西方又发起了这次盟会。打个比方,一间房子,已经在栋梁上加了屋顶,还能再往上加瓦吗?我听说,施恩的人难以遍施天下,受恩的人又难以报答。施恩不普遍、有恩不报答,最终都会结下怨仇。齐桓公施恩就好比放高利贷,目的就是想要别人报答他,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我看他根本没功夫来和你们晋国打交道,东方已经够他忙活了。你也不用害怕他。而且我看你们晋国的危机应该是在国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