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盐与文明 》
10.盐之歌(5)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治制铁盘。有《铁盘模样》,《铸造铁栏》,《砌柱承栏》,《排凑盘面》,《炼打草灰》,《装泥缝》六图。煎盐之盘,是用数铁块拼成。
煎盐。有《上卤煎盐》,《捞洒撩盐》,《干起盐》,《出扒生灰》四图。
收盐运盐。有《日收散盐》,《起运散盐》二图。
在《熬波图诗》之前,另有《题熬波图》一诗。陈椿这首诗说的是他作书要旨,诗云:
钱塘江水限吴越,三十四场分两浙。
五十万引课重难,九千六百户优劣。
火伏上中下三则,煎连春夏秋九月。
严赋足课在恤民,盐是土人口下血!
诗中写了元代江南海盐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的季节,最后一句“盐是土人口下血”,是非常经典的感叹,这一点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
朱先生说,这一本《熬波图》有三种价值,一是政治的,二是学术的,三是艺术的。
陈椿创作的本意,“将使后人知煎盐之法,工役之劳。”他希望有意于爱民的官员,看了这些图文能有所启发,必能想出好法子保护民力,对于国家之治政,一定会有些帮助。
本书既是记述制盐方法,以图佐说,尤为可贵。
罗振玉曾赞赏说,本书“图至精细”。朱先生说,本书绘画的工细,确是可爱。工细而能生动,所以才好;若笔下板滞,虽工细也无味了。本书中便是“界画”,也鲜明有致。如《车水耕平》中,一老一少在水车旁石上对坐。老者右胫横加于左股上,以两手抱着;少者右手据石,左手拿着蒲葵扇,向老者指点着,张口似有所语。这每一图里,两人间的神情,均能密合无间。
每幅图的上端,往往有些远景,或写乱山,或写烟水,又以小桥村舍,杂树飞禽,点缀其间。每幅中间,灶丁们工作之外,又往往插入些闲人闲事,如老翁背负小儿,指点工作,少妇门内看闲,儿童画地着棋,或倚阑垂钓;乃至群鸡觅食,两狗相扑等等。所画人物,所布景色,位置和情形,又无一幅有重复处。每幅图都是一个新鲜的境界,使人神往,愿厕身其间。
图咏文字多为五言,也有杂言的。图咏侧重陈说灶户疾苦,如:
《筱灰取匀》云:“一片灰场几经手,状者羸肥者瘠。”《担载运盐》云:“日西比及到团前,牛却长叹人无言。”《砍斫柴》云:“黄茅斫尽盐未足,官司熬熬催火伏;有钱可买邻场柴,无钱之家守盐哭。”《捞洒撩盐》云:“人面如灰汗如血,终朝彻夜不得歇。”
诸语叙事,颇有功力。其他代述灶户内心世界之处,更多精警可叹的语句,几乎每诗都能读到,如:《裹筑灰淋》云:“作劳口舌干,咸水觉有味;早知作农夫,岂不太容易!”《疏浚潮沟》云:“但得朝朝水满沟,一生甘作泥中鳅!”《敲泥拾草》云:“十指尽皲瘃,那复问肩背!”这些都是语婉意长,耐人寻味。
也有的诗全篇都生动精彩,读来味道十足。如《车接海潮》云:
翻翻联联,荦荦确确,东海巨蛇才脱壳。
滔滔车腹水逆行,辊辊车声雷大作,
能消几部旱龙骨,翻得阳侯波欲涸!
谁家少妇急工程?径上车头泥两脚!
此诗写水车的形状,功用,活泼得神。后面两语笔弄余妍,似不经意,却有无限隐恫存于言外。少妇何必“急工程”,“急工程”者自有人在。此二语于本诗之末,也尽有风致。
又如《担灰摊晒》云:
海天无风云色开,相呼上场早晒灰。
满场大堆仍小堆,前担未了后担催。
少妇勤作亦可哀,草间冬日眠婴孩。
正苦饥腹鸣如雷,转头妇从西来。
此诗但写婴孩冬日眠草间,继而又写少女送食,对盐工之劳写得非常细腻传神。
与此相类的作品,还有明代彭韶的《两浙盐场图咏》。明人夏时正有序说,彭韶奉命整理两浙盐法之,完事后仿《诗经》程式,采摭他所见到的两浙盐场景物事情,分为盐场、山场、草荡、淋卤、煎盐、征盐、放盐、追盐八节,绘以为八图。八图分别各有序,又各附以诗。“诗咏其情,序叙其事,图写其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2.穿井取卤(1) | 2.穿井取卤(2) | 2.穿井取卤(3) | 2.穿井取卤(4) | 2.穿井取卤(5) | 2.穿井取卤(6) | 2.穿井取卤(7) | 2.穿井取卤(8) | 2.穿井取卤(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4.阳光产品(1) | 4.阳光产品(2) | 4.阳光产品(3) | 5.造盐者:盐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