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
3基隆、台北沦陷
郑彭年 Zheng Pengnian
台湾人民坚决抗拒割台,日本则作武装占领准备,组织了两支侵略部队。一支是台湾总督府直属部队,由总督桦山资纪率领,它包括臼炮中队、要塞炮中队、后备步兵第四联队、临时台湾铁道队等,计有将校228人,士兵6494人,马1872匹。另一是近卫师团,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为师团长,包括步兵第一旅团、第二旅团、骑兵大队、炮兵联队、工兵大队等,计有将校360人,士兵14209人,马3452匹。近卫师团原驻金州,5月15日奉命开拔至营城子,后转旅顺。22日师团长北白川率部分乘14艘运输船从旅顺出发,26日傍晚驶抵冲绳的
中城湾。桦山资纪的直属部队则于24日由广岛宇品乘船出发,27日上午抵达冲绳,两军在中城湾会师。
会师后,桦山命近卫师团进兵台湾。5月29日,日本29艘舰船开抵基隆海面,分泊于基隆口外的澳底、金包里、沿八里坌、大姑坎一带。桦山本人则乘坐“横滨丸”于29日至基隆海面侦察。桦山深知基隆炮台坚固,便决定在三貂角的澳底登陆。由“姬路”、“佐仓”、“丰桥”号3船所运送的近卫步兵第一旅团第二联队先行登陆。是日下午3时30分,日军先头部队上岸。澳底原驻有福建提督杨岐珍的防营,杨率营内渡后,这里由曾喜照新募的土勇两营驻守,因成军只有三天,没有上过战场,遇敌不战即溃。日军轻易占领了澳底,当夜在澳底宿营。
5月30日黎明,日军近卫第一旅团向西进犯。澳底距基隆25多公里,沿途崇山峻岭,崎岖难行,只有一条小路可通;中隔三貂岭,过岭始有歧路,一通瑞芳,一通朱埕。日军携带辎重,行军十分吃力。沿途人民都拒绝与日军合作。日军只有强拉土人做民夫,用绳系于他们腰间,由士兵监督,鞭打使役。好不容易到了三貂岭,因驻该岭清军内渡,无兵把过,日军不战而占领了三貂岭。该岭标高700米,上下坡路各有4000米。是日半夜,唐景崧闻警,即于31日早晨命吴国华带领700人去守三貂岭,但它已被日军所占。
唐景崧又陆续命胡连胜、陈国柱、陈波、包干臣等各募数百广勇开赴基隆前线。6月2日黎明前,唐景崧命前刑部主事、督办全台营务处俞明震亲赴前线督战,兼料理饷银、电报等事宜。并拨黄翼德部亲兵60人,派委员3人、武弁6人随行。俞明震等乘火车到基隆,驻于提督张兆连大营。此时探马来报,昨晚日军前锋已过三貂岭。俞明震急命各军择山头要隘扎稳,切勿浪战,等候援兵。下午2时,日军前锋探骑至小楚坑,骤遇吴国华军,一个日本军官被打死,余敌越岭逃走。吴国华追至岭巅,观战百姓均拍手欢呼。
此时,俞明震派包干臣带领300人前来助战,进至小楚坑,敌人已遁,见倭军官毙于路旁,便割取其首级赴大营献功。吴国华闻讯大怒,撤队下岭。包干臣立在桥上,望见吴军折返,便把敌首级藏在竹笼中,拔队而回,吴军也随尾回到基拢包干臣先遣人来营报捷,俞明震出营门相迎。包说:“我军大获全胜,各军均撤回。”俞大惊问道:“谁下令撤兵?为何弃三貂岭不守?”包干臣瞠目不能回答。俞便电告台北唐景崧说:“如今夜瑞芳失守,非斩包、吴两人,无以谢百姓。”并密电:“基隆四面皆广勇,统领六七人各不相干,无所系属,必偾事。公宜亲驻狮球岭调度。”
且说由川村景明率领的日军前锋第一旅团第二联队,于6月2日拂晓自三貂岭宿营地出发,向瑞芳进军。上午7时50分,日军向瑞芳发动进攻。俞明震即责成吴国华、李文忠、杨岐珍等将领防守,下令各营对退者斩;又命刘燕的格林快炮队择高地安置。瑞芳北距三貂岭2公里,四面皆山,形如锅底。日兵排列东面高山上,每队8人,极为严整。日军约1000余人,下岭扼于九芎桥。刘燕炮队列于西南土山上,稍得地势。守军枪声不绝,敌伏不动。双方相持约一小时,忽闻桥上呼声震天,敌已冲过桥。兵勇见势凶猛,有人逃走,俞明震手刃一人,指挥亲兵斩二人,阵势稍定。入夜,俞明震飞书告吴国华:“逃勇已斩三人,今日之战有关全台存亡,诸公后退一步,弟必开枪轰击;若弟先回大营,不与诸公同死,愿斩首以谢诸公。”吴接书后,立即进夺九芎桥,被日军击败,日军乘势攻守军的炮兵阵地,刘燕督战抵抗,俞明震率亲兵助战,被炮弹击伤,由部下抬至狮球岭,不久瑞芳失陷。此次战斗中,日军死伤19名,台军有30余名战死,30余名被俘。
6月30日早晨,日本近卫师团在北白川能久的指挥下,从瑞芳向基隆进犯。上午10时,日军前锋与200多名台兵遭遇,台军稍事抵抗后退走。接着日本兵舰从海上炮击基拢中午,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第二联队的川村景明指挥8个中队,向基隆市区猛攻。下午1时左右,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日军浑身湿透,不得不推迟战斗。双方相持5个小时,直至下午5时,日军方始进入基隆市街。台军与日军进行巷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进犯基隆的日军伤亡31人。
日军近卫师团又向狮球岭发动进攻。狮球岭在基隆市街西北,为去台北的要地,拒守狮球岭实为保卫台北之关键。狮球岭原为抗法名将林朝栋十营驻守,因他与张兆连不和,被唐景崧调往台中。后来唐虽然采纳台中绅士的建议,将林朝栋调回,但远水不能救近火。为救燃眉之急,唐景崧派副将黄翼德率护卫营去守八堵(在狮球岭之后)。不料黄翼德为人狡诈,至八堵后即回台北,扯谎道:“狮球岭已失,大雨不能扎营,且敌人悬赏60万金购总统头,故乘火车急驰回城防内乱。”因此,防守狮球岭的兵力仅有知县胡友胜的粤勇四营。日军攻下基隆后,四面包围狮球岭。胡友胜孤军苦战,至下午6时,狮球岭被日军攻占。
6月4日黎明,大雨稍歇,台北府街市寂然。俞明震偕方越亭、熊瑞图去见唐景崧,力劝退守新竹,依靠林朝栋、刘永福,再图东山再起。唐景崧默不作答,其左右侍从皆怒目相视。唐心腹王觐庭手持六发手枪对准熊瑞图说:“大人五天不睡,诸君也宜歇息,谁多言,吃我一枪!”唐景崧令各人暂且退去。俞明震便回卧室,见行李被抢掠一空,知事不可为,把电奏草本藏入衣带中,各处往来密电均烧毁。密电刚烧毁,电报房学生闯入说:“昨夜电报可通,半夜时王觐庭将电线割断,局里的人都已散尽了。”俞明震无计可施,急书密函呈唐景崧:“天不佑中国,无可奈何,公心迹可告无罪。唯既不退守新竹,公宜自为计,不可贻笑天下。电奏本,震已带出,心酸不忍多写,负公知遇,此恨千古。”
俞明震写毕,时已中午,抚署中厨役已散尽,只得至藩署饱餐一顿。食毕,心想电线已断,不知前敌消息,创口又时时作痛,自知必死。晚上8时,俞明震闻林朝栋、吴光亮均从台中带兵来援,明日必到,觉得尚有一线生机。急至抚署,见狮球岭溃兵已入城。城中大乱,黄翼德守仪门,放枪禁人出入,各局所不见一人。时已昏黑,城中积尸遍地(广勇、土勇互相残杀),哭声震耳。俞明震焦急无策,绕至抚署后墙,见署中忽然起火。支应局委员周一佩腰刀从后墙出来,俞急问唐景崧下落,周说:“维帅(指唐景崧)刚刚出城。”俞追出西门,遇乱兵放枪劫旅客,侍从早已走散,仅杨贵、蓝玉两人相从,至四更到海口,登“驾时”轮去厦门。是日半夜,林朝栋的救兵到,知狮球岭失,唐景崧已去,仍率兵回台中。
且说抚署起火之后,唐景崧从后门逃出,匿于德国洋行。6月5日,微服行至沪尾。次日乘德国船“鸭打”号内渡厦门。唐景崧走后,城市散勇游匪沿途抢劫,闻藩库尚存银24万两,劫夺互斗,库中积尸400余具。
6月6日,台北艋舟甲的几个绅士议迎日军,拟就请日军进兵台北的文书,但无人敢去递送。结果瑞昌成商号老板辜显荣(后任日本统治时期的保良局长)前往基隆送信,由水野遵接见。日方将信将疑,不敢贸然行动。当天台北、基隆间的电话修复,台北电信局洋员汉森打来电话说:“台北极其混乱,文武官员皆已逃走,未留一兵一卒,深盼总督阁下迅急来此。”此时美国《纽约先驱报》记者达菲德逊、英商汤姆逊及德商奥利也来基隆日本军营,自称代表台北外侨请日军从速开赴台北。
至此,日方才相信台北已经撤防。6日晚上7时,日军前锋向台北急进。7日拂晓至台北北门,越城墙而入,占领台北。9日,日军占领沪尾要塞。11日,北白川能久亲王率近卫师团司令部进驻台北。15日,桦山资纪率总督府幕僚从淡水乘火车抵达台北。此时驻守台北后路的总兵余清胜率所部五营投城,守军仅存丘逢甲一支义军。丘逢甲闻日军开到,伏于途中袭击,不幸大败,全军丧失。丘逢甲只身逃走,藏于乡间。因日军搜索甚严,便辗转离台内渡。临行前写下悲壮的《离台诗》六首,其中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和“卷土重来未可知,海上谁来建义旗”两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录 | 1野心初露 | 2侵略台湾吞并琉球 | 3《江华条约》与朝鲜新旧党之争 | 4火烧日本公使馆 | 5《济物浦条约》签订 | 6壬午兵变平息与大院君被掳 | 7开化党发动政变 | 8甲申政变失败 | 9再烧日本使馆与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军检阅与朝鲜东学党起义 | 3中日出兵朝鲜 | 4起义平息与李鸿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谈判破裂 | 6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开战 | 7演出“逼宫”丑剧 | 8李鸿章的幻想 | 1丰岛海战 | 2屈辱与光荣 | 3成欢之战与中日正式宣战 | 4“避战保船”与“主动出击” | 5平壤大会战 | 6黄海海战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