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学 》 22年的幼教感悟: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第61節:二、怎樣提升孩子審美(9)
李躍兒 Li Yueren
孩子眼裏的大雪
評說的辦法有很多,比如用點擊的方式,人人上來打分,就是將自己認為的好畫用教鞭指一下,誰的畫被指的次數多誰就贏了,否則,便是輸了。
這有點像觀雪景,下雪了,孩子非常興奮,這種興奮的心情有點像我們評畫。雪花滿天飛揚,灑得到處都是。孩子的眼睛,有的盯着天空,有的盯着地上,有的看的是滿山遍野的景象,有的集中在洋洋灑灑的雪花,甚至衹盯着某一朵小小的雪花……你看,雖然"大雪"衹有一個,但在孩子的眼睛裏,卻有"無數"。每個孩子眼中的"大雪"都不一樣。
這就涉及現代藝術理論,一幅作品,在每個人心中産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個人,每一次欣賞,結果都不一樣。這樣纔算正常。不像以前,要求必須一致。但這樣也會帶來一個負面結果,孩子的品味往往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有時候,一幅畫本來很好,但是認識不到……
比如馬容畫的那幅《被火山衝起的驢糞蛋》,是很大氣很高級的一幅畫,但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認為他的畫最不行了。萬一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就要用大師的畫來說服他們。
野獸不是野獸
比如我拿出蒙剋的畫,我說:大傢看,馬容畫得很像蒙剋。為什麽蒙剋被稱作大師?他的畫大傢都很欣賞?而馬容,畫得與蒙剋非常接近,你們反倒不喜歡了。這是為什麽?原因是你們還不會欣賞,認識不到馬容畫裏的美。這幅畫美在哪裏?美在大膽、大氣、不顧一切的勁兒,美在它想象的不一般,美在它所有的顔色都是那樣奇特而又那樣的和諧……就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纔會一步步地走進畫面、走進藝術、走進心靈直到提高欣賞水準。
你看,我們欣賞了大師的畫,每天又在欣賞孩子自己的畫。兩相對照,大師的畫也就變成了孩子的畫,孩子的畫反過來成了大師的畫。大師與同學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驗證,通過這樣的、長時間的熏陶,大師就會走進他們心靈,與他們融為一體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起來的欣賞的能力是具有靈魂性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知識與心靈不致油水分離。這樣獲得的能力是從孩子心裏生長出來的,具有生命力的,活潑的,而不是那種衹能誇誇其談,但沒有一句能夠說到點子上的知識書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是個聰明的辦法。不要忌諱"模仿"這個詞,模仿就是學習。無論任何學科,一開始都是從模仿、從學習起步的。但是現在很奇怪,許多的美術教師不願從這裏入手。
課堂上講了"野獸派"的故事,放了"野獸派"的VCD片子,討論了"野獸派"的內容,然後模仿"野獸派"。孩子們最終明白了:野獸不是野獸,而是激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
|
第1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1) | 第2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2) | 第3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3) | 第4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4) | 第5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5) | 第6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6) | 第7節:二、放下棍棒(1) | 第8節:二、放下棍棒(2) | 第9節:二、放下棍棒(3) | 第10節:二、放下棍棒(4) | 第11節:二、放下棍棒(5) | 第12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 | 第13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2) | 第14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3) | 第15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4) | 第16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5) | 第17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6) | 第18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7) | 第19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8) | 第20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9) | 第21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0) | 第22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1) | 第23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2) | 第24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