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英若誠傳   》 第61節:英若誠年表      姚傢餘 Yao Guyu

  英若誠年表
  1929年6月21日 出生。
  1940年7月    入輔仁中學。
  1941年7月 被輔仁中學開除。
  1942年 進入天津聖路易中學。
  1943年 英千裏被捕。
  1946年 於聖路易中學畢業,獲得入劍橋大學就讀資格。考入清華大學西語係。
  1950年 於清華大學畢業,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吳世良結婚。
  1951年 長女英小樂出生。
  在《竜須溝》中飾演老掌櫃。
  1952年 在《春華秋實》中飾演工會副主席;在《明朗的天》中飾演細菌係助教。
  1952年 任"北京人藝"資料室主任。
  1955年 完成譯著《〈奧賽羅〉導演計劃》,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6年 在《耶戈爾·布裏喬夫和其他的人們》中飾演巴甫林。
  1957年 在《駱駝祥子》中飾演車廠主劉四爺。
  1958年 在《茶館》中飾演老小劉麻子。
  1960年 7月7日 長子英達出生。
  1964年 在電影《白求恩大夫》中飾演童翻譯。
  1966年 兩次被抄傢。
  1968年4月 被以蘇、美雙重特務罪名逮捕入獄。
  1969年10月8日 父英千裏病逝。
  1971年6月 獲釋,重返"北京人藝"。
  1972年 下放"五七"幹校勞動改造。
  1976年 調外文局工作。
  1978年 重返"北京人藝"。
  1979年 為英國"老維剋劇團"來華演出《哈姆雷特》做同聲傳譯;為美國著名喜劇演員鮑勃·霍普來華 演出幽默喜劇譯演;陪同曹禺出訪英國。
  1980年9月 隨《茶館》劇組赴歐洲演出;會見世界著名作傢阿瑟·米勒。
  1981年 譯《請君入甕》並請英國著名莎劇導演托比·羅伯森來華為"北京人藝"導演。
  1981年 在電影《知音》中飾演袁世凱;在《馬可·波羅》中飾演忽必烈;在電影《茶館》中飾演老小劉麻子。
  1982年 譯莎士比亞劇《推銷員之死》任導演,並飾演推銷員;應邀赴美國密蘇裏大學講學,為美國人排《傢》,被授予堪薩斯市榮譽市民稱號。
  1983年 獲意大利"銀貓奬"。
  1984年 應邀參加全美戲劇傢代表大會,並在密蘇裏大學講學、排戲,為美國人排《十五貫》,親自改編、翻譯劇本。
  1985年 翻譯英國作傢彼得·謝弗的代表作《上帝的寵兒》並擔任導演,組織排演。
  1986年 隨《茶館》劇組赴意大利演出;調任文化部副部長。
  1987年 妻吳世良病逝。
  1988年 譯美國名作傢赫爾曼·沃剋的話劇《嘩變》,並請美國表演藝術傢、奧斯卡奬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來華導演。
  1989年 母蔡葆真病逝。
  1990年 重返"北京人藝",在為亞運會演出的《推銷員之死》中飾演推銷員。
  1991年 在香港演藝學院講學;在《圍城》中飾演高鬆年。
  1992年 翻譯、導演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的名著《芭巴拉少校》;赴美國密蘇裏大學、耶魯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講學。
  2003年12月27日 病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讓洋人敬服的"假洋鬼子"(1)第2節:讓洋人敬服的"假洋鬼子"(2)第3節:"假洋鬼子"出國門(1)
第4節:"假洋鬼子"出國門(2)第5節:自信的"假洋鬼子"(1)第6節:自信的"假洋鬼子"(2)
第7節:自信的"假洋鬼子"(3)第8節:自信的"假洋鬼子"(4)第9節:"假洋鬼子"當教授(1)
第10節:"假洋鬼子"當教授(2)第11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1)第12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2)
第13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3)第14節:"假洋鬼子"與算命先生第15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1)
第16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2)第17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3)第18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4)
第19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1)第20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2)第21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3)
第22節:"毛三爺"被學校開除第23節:"毛三爺"改名第24節:"毛三爺"犯衆怒(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