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傢醫事   》 立儲之憂害健康(1)      屈維英 Qu Weiying

  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從清宮醫案可以看出,如果康熙晚年能少一些煩惱,以他先天的稟賦和體魄,壽過古稀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據清宮醫案記載,康熙帝廢太子那年55歲,患了中風,肝火旺盛,頭暈目眩。58歲時,天壇大祭行禮,康熙帝步履艱難,兩旁需人攙扶方能行走站立。60歲時,因為怒氣傷肝,心動過速,命懸一綫。62歲時,手腳麻木,連寫字都發生睏難,但仍堅持工作,他說:“朕以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旨,斷不假手於人。”64歲時,出現心力衰竭現象,頭眩足腫,遍身沉重,步履維艱,心中煩躁,又添加寫字手顫等證狀。65歲時,不能聽政,臥病兩月,容顔憔悴,身體羸瘦,行動睏難。隨後病情逐漸加重,太醫屢治不見明顯效果。到了69歲,人們準備為他慶祝70大壽的時候,他卻一病不起,“竜馭上賓”,結束了他長達61年的皇帝生涯。
  在康熙帝的一生中,最早影響其健康狀況的莫過於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駕崩,祖母的去世使他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
  8歲登基的康熙帝從小父母雙亡,孤獨的他是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支持、撫育下成長起來的,並剋服政治生涯中的一道道艱難險阻,纔一步步走嚮了輝煌的頂點。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孝莊太皇太後一病不起,康熙帝非常憂慮,晝夜守候在慈寧宮,“檢方調藥,親侍飲餚”,“衣不解帶,寢食俱廢”。當祖母病情危篤時,他悲痛難忍,聲淚俱下。他在為祖母而祈禱的祭文中寫道:“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臣斷不能緻有今日。”孝莊太皇太後駕崩後,康熙帝表示為祖母服喪27個月……服喪期間,他於宮中仍穿粗布衣服,白天黑夜衣帶不解,在小室內侍喪。繁復的奉安儀式沒完沒了地在清東陵舉行,康熙帝悲痛的淚水流了十多天才返回北京,終因流淚過多而“目昏”。
  及至晚年,康熙的健康狀況也不夠理想。那麽,一個先天良好而又深諳養生之道的皇帝,為什麽沒有活過“古稀之年”呢?究其原因,這固然與當時的醫療條件和社會環境不無關係,但從內因來看,則主要是“立儲風波”嚴重攪亂了他的身心,使他在肉體和心理上都不堪重負。
  康熙一生妻妾成群,子女衆多。他第一個兒子出生時,自己衹有13周歲半,最後一個兒子出生時,他已經65歲了,其長子和末子之間相差54歲。據史書記載,他的經過册封的後妃共有55人,為其生育過子女的妻妾有40人,共生育皇子35個、皇女20個。但多子卻沒有給康熙帶來多福。
  在康熙的政治生涯中,“立儲”一事始終睏擾着他。
  1676年1月27日,清廷平定三藩的戰事正在緊張進行,年僅22歲的康熙帝就出人意料地宣佈,立皇后赫捨裏氏生的剛剛18個月的皇次子胤礽為皇太子。胤礽前面有皇長子胤祉,已經5歲,按朝廷定製不能立胤礽為太子。但由於皇帝深愛赫捨裏氏,又由於她因難産而死亡,皇帝便把對皇后的一腔深情寄托在胤礽身上,有些時候甚至對其有點嬌慣和放縱。
  康熙在這項建儲詔令中強調說,此乃“以重萬年之統,以係四海之心”。據說,皇太子胤礽20歲剛出頭就已能代替父皇處理朝政了,後來,皇太子隨康熙親徵噶爾丹,表現出色,皇太子的侍臣及朝廷大臣對他都有口皆碑。
  但立太子後所産生的皇帝與皇太子之間、太子與其他皇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以各皇子為核心的利益集團也蠢蠢欲動,與此同時,皇太子胤礽身上的一些弱點也漸漸暴露出來。
  皇太子胤礽本來聰明過人,由於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處處與衆不同,這種特殊的地位,加上周圍人的阿諛奉承,使他漸漸忘乎所以,目空一切,並變得驕奢淫逸、暴虐不仁,這一切使得一直對太子察顔觀色的康熙帝非常痛心和失望。於是,帝黨和太子黨之間的矛盾逐漸産生並逐漸激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皇傢醫事》目錄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帝王也需用猛藥(1)
帝王也需用猛藥(2)醫療護理方法多(1)醫療護理方法多(2)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藥材地道要講究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重視未病控病情(1)
重視未病控病情(2)中醫治西人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臨終救命生脈散(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