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東漢演義傳   》 第六十一回 忠言觸佞含冤獄 德政清群緻治平      謝詔 Xie Zhao

  六月,帝以光祿勳杜喬忠直,復升為太尉。時朝自李固之廢,內外喪氣,群臣側足而立,莫敢為敵。惟喬正色無所回撓。
  由是,朝野皆倚望焉。九月,京師地震,帝召太尉杜喬至殿,問曰:“此何異也?”對曰:“地震者,蓋為朝廷失政,天怒忿生,以降災異。我主可備香燭,追悔前過,祈降新祥。使百姓鹹安,國傢永固。”帝準奏,令有司整集香花,列於午門之外。自引百官臨壇親祭。帝祝曰:“大漢皇孫劉志,負天重賦,繼嗣皇帝,自新即位以來,未經善治,不知何過所及?致使地震京師,人民懼恐。願天早賜太平,撫安黎庶。”祝罷,北嚮而拜。須臾,南上一陣風過,地震即止。帝曰:“果爾神明不可欺也。”遂罷還宮而去。
  卻說梁冀正在府中,自嘆身名顯貴,勢壓朝綱,文武公卿,莫敢與抗。惟杜喬、李固二人輒責其過,思欲誣害,以絶身尤。
  次日入朝,見粱皇太後奏曰:“國傢雖正,二害尚在。若不早除,恐後悔無及。”太後問:“何二害也?”冀曰:“議郎李固,太尉杜喬,今與妖賊劉鮪交通,暗藏兵器於庫,欲叛朝廷,奪謀社稷,乞陛下聖鑒。”太後素知喬、固之忠,不從非諛之謗,遂面叱梁冀,拂袖還宮。冀見太後忽拒,大慚而退。回府悶坐,妻問不答。乃自思曰:“是吾錯矣!國傢權柄俱係吾掌,又且帝庸弱,群臣英敢聲言。生死由於我手,何待詔乎?”遂傳令收固下獄,逼係而死。後人讀史嘆曰:
  讀罷遺編恨未伸,姦臣自古害忠臣。
  九重日月朝昏霧,萬裏江山晝掩塵。
  黃葉空祠棲息鳥,青山高塚臥麒麟。
  夕陽西下猿啼處,花落寒塘野寺春。
  次日,冀使人脅逼杜喬,曰:“早從自死,妻、子可全。
  若有拒辭,誅夷九族。”喬聞,大駡:“欺天逆賊,不思食漢重爵,貴顯朝廷,返毒弒君,而擅專權柄。今尚貪未足,欲侵劉氏江山,誣害忠良,欲專行事。恨不能斬除此賊,以絶漢世之患。雖泉下,亦矚目矣。”冀聞大怒,急令猛將擒喬下獄,逼係而死。後人有詩感嘆:
  報國捐軀分所當,中興社稷漸銷亡。
  精靈充塞乾坤老,名姓傳留翰簡香。
  冤獄含愁春草碧,荒碑無字雨苔蒼。
  至今遺像丹青在,古木寒鴉送夕陽。
  帝知梁冀殘害喬、固二賢,情懷不忍,以其太後貴戚,勢滿朝廷,不敢聲言,悶坐宮中,籲嗟不已。十一月,桓帝登殿,文武拜畢,帝下詔百官,令舉獨行之才,輔參國政。尚書李膺被詔,遂將黃榜張挂各州,招納天下賢士。
  時涿郡太守舉薦本府一人,姓崔名實,有安邦濟世之才,扶危治亂之策。及合郡舉者,悉赴京師應對。惟實知君庸弱,信任權臣,犯者不誅,有罪者不坐,故欲避名遠辱,稱病不對。退居閑暇,嘆論世情,乃作衰世之論一篇,名曰《正論》,辭曰: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漸敞而不悟,政治衰而不知。為天下者,自非上德,嚴之則治,寬之則亂,何以見其然也?近孝宣呈帝,簡於君人之道,審於為政之理。
  故嚴刑峻法,破姦軌之膽,天下晏如,海內清肅。算計見效,優於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寬政,卒以墮損,威權始奪,遂為漢室基墜之主。政道得失,於斯可鑒。
  昔孔子作《春秋》,褒齊桓、管仲之功。夫豈不美文武之道哉?誡達權救敝之理也。故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世苦不知變。以結繩之約,復可治亂秦之緒。幹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夫熊經鳥伸,雖延歷之術,非傷寒之理。呼吸吐納,雖度紀之道,非續骨之膏。蓋為國之法,有似治身。平則緻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梁肉也。
  夫以德教除殘,是以梁肉治疾也。以刑罰治平,是以藥石供養也。
  方今承百正之敝,值屈道之會。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馭委其轡。馬駘其禦,四牡橫奔。皇路險傾,方將鉗勒鞬輈以救之。豈暇鳴和鸞,清節奏哉!昔文帝雖除肉刑,常斬右趾棄市,笞者往往致死。是文帝以嚴緻平,非以寬緻平也。
  論罷,遂歸隱逸,教授生徒。
  時山陽申長統嘗見其書,嘆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是日,帝納群臣所舉者,凡三十餘人,各授爵位。
  各皆謝恩而退。
  忽尚書李膺趨殿奏曰:“臣聞泰山琅玡郡賊公孫舉等作叛,聚衆三萬餘人,侵州擾縣,劫庫劃財。郡守軍兵連年討之不剋,願陛下早發大兵,救萬民之塗炭,解士卒之倒懸。”帝準奏,詔下令李膺選擇能治劇者,監軍出伐。膺領旨,即召司徒韓韶至府。交拜禮畢,韶曰:“大人有何事見召?”膺曰:“琅玡賊叛,騷動邊城。郡守討之數年,未能剋服。聖上詔吾選舉雄纔捷見者,往收滅之。吾以君韜略閑熟,智識超人,故托往羸鎮撫,君幸無拒。”韶曰:“為人臣子,當竭死忠。雖銳鋒之刺,熱鼎烹之,而不知身之有也。況小敵何可懼哉!愚但庸弱無纔,今蒙聖上之命,大人之舉,敢效寸節,以表微誠,韶之願也。”膺大喜,遂與精兵三萬,出為羸縣之長。送出郭外,分別而去。
  卻說叛賊公孫舉知韶兵至,乃謂衆曰:“吾聞韓韶素行賢德,今漢為贏縣之長,撫恤良民。若再加兵攻劫,是吾不識人也。”遂戒衆軍,不許妄入贏境。
  韶至,乃令開倉以賑濟之。鬥級跪進告曰:“倉中積粟,以待本縣饑者。此乃郡流民,大人何賑之乎?”韶曰:“長活溝壑之人,而以此獲罪,使其含笑入地矣,何為不可?”衆皆稱服而退。時泰山太守素知韶名,竟無所坐。韶與同郡荀淑、鐘皓、誠實,皆嘗為縣長,所至以德政服人,時謂之穎川四長。
  贏縣自韶至後,純用德政教化。所以民歌樂業,獄無訟聲。韶之令德著聞於天下矣。後人詩贊曰:
  銅章墨綬映朱輪,百裏花村政化明。
  民俗安和無外事,一簾香霧韻琴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姦計圖王侵寶位 忠言駡賊死金鑾第二回 仗劍金階扶寇主 提兵入禁斬嬌娥
第三回 假帝沽名圖社稷 全忠硬節老風塵第四回 乘威據賊侵英主 假製施仁斂小民
第五回 三諫不從應至敗 千金和議可為癡第六回 肆兇王莽人民怨 叛國蘇成將卒驚
第七回 鄧辰薦傑扶新主 光武求賢會故人第八回 嚴光卦卜知真主 王莽科場選俊英
第九回 王莽選纔嗔武醜 崔亭揭榜報蘇獻第十回 蘇獻百端讒烈士 竇融屢奏拯明君
第十一回 古廟潛逢擎國柱 平坡暫別棟梁材第十二回 別逢共訴情難已 配合應知分所為
第十三回 少翁預卜聖君臨 訪推命運何時泰第十四回 故假威名即日興 光武中興恢漢業
第十五回 堅譚一戰復劉基 聚兵白水屯營寨第十六回 遇將長安脫睏籠 勢危馬死罹兵睏
第十七回 運泰牛生出敵圍 歌聲來已明君至第十八回 話國纔終義母亡 李君陣上擒王將
第十九回 韓宰城中卻漢兵 無計脫姦全叔命第二十回 施謀殺賊解君愁 新野兩軍開僕偃
第二十一回 棘陽二將顯威名 岑彭設計偷營寨第二十二回 鄧禹圖謀進棘陽 軍排巨鹿戰蛟竜
第二十三回 為國捨生全大義 興邦求士復深仇第二十四回 碎膽姦雄歸馬武 畏名賊子立劉玄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