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61節:新月與市燈的微光
劉心武 Liu Xinwu
圖書館小組的成員,參與新購圖書的登記、貼簽、上架,同時有優先藉閱的便利。記得有次來了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出的翻譯小說,是英國作傢薩剋雷的《亨利·艾斯芒德的歷史》,完成上架程序後,師潔琦和我都想先睹為快,別的組員也不跟我們爭,因為他們連薩剋雷的代表作《名利場》也沒讀過呢。我和師潔琦正爭着藉那新書,旁邊響起了一個藹然的聲音:"先讓師潔琦看吧,她有塑料護書膜。"說話的是圖書館的靳老師,我們圖書館小組的輔導員。那個時代塑料製品算是非常先進稀罕的東西,師潔琦不知怎麽有那樣的物件,我嫉妒,但也無可奈何。
靳老師讓師潔琦先看那書,實際上是嚮全體圖書館小組組員進行愛書的教育,但他的這種教誨從不是端架子的、講大道理的、羅嗦絮叨的。四十六七年過去,我還清楚地記得他的模樣,頎長的身材,皮膚黝黑,薄薄的嘴唇,修長的手指,臉上總浮着淡淡的微笑。他的整個做派透着兩個字:安詳。
有一天他見我和師潔琦又爭着搶先藉閱一本很厚的新書,就走過來,笑吟吟地問:"為什麽你們總喜歡大厚本呢?"我和師潔琦一時都說不出所以然來,我心裏衹是覺得,大厚本裏纔有大學問呀!靳老師就從書架上取下兩册薄薄的小書,分別遞到我們手裏,建議說:"讀吧,如果喜歡,無妨背誦幾段,很潤心的。"遞到我手裏的是印度泰戈爾的《新月集》,給師潔琦的則是同一文豪的《吉檀迦利》。
那《新月集》是鄭振鐸譯的,連同他的短序,全書衹有39000字、64個頁碼。當晚燈下就讀了一遍,衹覺得滿眼滿口滿心全溢出田園花草的芳菲,靈魂裏汲入了若幹莫可名狀的感動、難以言說的感悟。讀了一遍,還想再讀。一周之內,竟溫習了許多遍,並且完全不用費力,就可以背誦出若幹句子,比如:"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夜深了,我的臉埋在手臂裏,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的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裏,帶着滿載着夢的籃子"。後來師潔琦告訴我,《吉檀迦利》仿佛用梔子花熏了她的心。
真的非常感激靳老師。也是他,知道我還喜歡畫畫,就找出豐子愷的人生漫畫給我看。那時候我們的文化政策是抵製西方現代派藝術的,但因為定居巴黎的現代派畫傢畢加索政治上左傾,一度還加入共産黨,為社會主義陣營主辦的世界和平大會繪製了和平鴿會徽,因此,他的一些抽象畫也能在我國得到印行,靳老師也找出來讓我觀摩。馬國馨衹知我受到豐子愷、畢加索的畫風影響,卻不清楚這裏面還有靳老師的一份恩惠。
鄭振鐸在《新月集》譯序裏說,他是在"新月與市燈的微光"中初讀泰戈爾的這些散文詩的,我不想誇大當年65中靳老師對我的啓迪,比如硬說他給予了我華燈與火炬,但靳老師所給予我的新月與市燈的微光,不是至今仍閃動在我心頭嗎?那時的靳老師大約已經有40來歲,現在應該已是耄耋老人了,想問一聲:您在哪裏?您還能聽見我的聲音嗎?我正在給您朗誦:"當雨雷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於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緑草上狂歡的跳着舞……"
[註:所引鄭振鐸譯文中的"的"均照原印,那時還沒有將"的"、"地"、"得"嚴格分開使用的規定。]
荷包蛋
在田野裏畫水彩寫生,畫完時夕陽斜鋪過來,各種植物的綜合氣息氤氳入鼻,身心大暢。攜着畫具,慢慢往我書房所在的村子移步。忽然覺得口渴,帶來的一瓶茶早已喝完,四周全是緑野,一時也買不到飲料。忽見百米外大片藕田一側,有間小磚房,坡頂上的煙囪逸出白煙,便朝那裏拐去。小屋裏是位50來歲的藕農,問他討水喝,他笑道:"別說水,飯也有得你吃哩!"我邊喝他遞來的熱茶,邊跟他聊天。他從南方來,承包了這北京順義區的百畝濕地。他說原沒想到北方也有這樣適合種藕的地塊,他不僅種藕,還種茭白,夏末秋初挖取出來,城裏批發商用大卡車一趟趟運走,經濟效益很好。我把畫夾子裏的畫拿給他看,他說:"荷花荷葉,其實都沒有藕好看!"說着順手舉起一根帶嫩芽的五節肥藕讓我欣賞。我去時他已在竈上燒好飯準備吃,大鉢的白米飯上蓋澆清炒藕丁茭白,聞着好饞!他問我要不要吃一碗?我說買一碗吧。他說賣是不賣的,信得過你就吃,我說想吃,他就給我舀了一碗,又到鍋上去煎荷包蛋。我說飯吃不了那許多,這菜已經很香,何必再煎蛋?他說藕和茭白吃膩了,衹有荷包蛋百吃不厭,你不來我也還是要煎的。他把煎好的蛋往我那碗蓋澆好菜的飯上一擱,真像一隻荷包,熱騰騰,吱吱響,被蛋白裹住的蛋黃微微跳動着,仿佛是他把自己那一顆好客的心,揣在荷包裏,奉獻給我了。
雞蛋是全球性食物,到處都有人煎蛋吃,但是,荷包蛋這個稱謂,似乎衹是我們中國纔有。在出國訪問時,吃過典型的西式早餐,一份煎蛋端上來,蛋白鋪得很開,蛋黃跟沒受過火似的裸露着,完全産生不了荷包的聯想,吃起來感到半生不熟。中國各地飲食上差異很大,但荷包蛋似乎東西南北,都確實從形象上往荷包上靠。記得小時候看母親煎蛋,總要用鍋鏟把邊上已經凝固的蛋白,輕輕往當中捲鋪過來,把蛋黃裹上。後來自己成傢立業,煎蛋時也這樣處理。荷包蛋似乎是最穩定的傢常食品,又似乎在飯館菜單上永難出現。記得我頭一回離傢住校讀書,臨行前母親往我的榨菜肉絲面上,又擱了一個熱乎乎的荷包蛋,咬開那蛋白形成的"荷包",裏面的蛋黃剛好脫生,不過嫩更不老硬,那味道真是妙極了!還記得我頭一回出國訪問歸來,妻子也是煎荷包蛋給我吃,她最後的定型不是母親那種"菱形荷包",而是"半月形荷包"。傳統民俗文化中荷包款式的多樣性,也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了普通中國人煎荷包蛋的定型方式裏,吃着那香噴噴的荷包蛋,回國回傢的感覺,濃釅到眼睛發熱的程度。有一回在外地飯館,我非要點他們菜單上沒有的荷包蛋,人傢服務態度很好,給我端上來了,但一看嚇了一跳,油汪汪的,不像荷包倒像個拳頭。也不能怪人傢,荷包蛋原是傢裏小鍋小竈的産物,它滿溢着太平歲月裏小康生活中的溫馨親情,那是所謂仕宦情、商海情、江湖情以至如今頗時髦的網絡情、露水情都絶對不可與之相比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