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古代社會 》
(五)豪富傢族的財富積纍和土地兼併
何茲全 He Ciquan
兩漢之際,雖然出現十來年的戰亂,但豪族強宗的財産所受損失不大;相反他們的財産還有所擴大。前面已經說過,王莽末年有兩種勢力起來造反。一是農民勢力,為饑餓所迫起而暴動,一是豪族強宗勢力,他們在戰亂中起而自保,他們中的一部懷抱野心起來爭天下或割地稱雄。這些豪族強宗,一般達到了他們起而自保的目的,他們抗住了農民暴動的襲擊,保住了他們的塢堡和財産。當然,豪族強宗中的一部分,一般是勢力小的豪族或他們勢力雖強大但敵對勢力更強大,在戰亂中失敗了,營堡被擊破,財産流散。但他們的失敗,財産的流散,更好了另外一部分勢力大的豪族強宗。對整個豪族強宗來說,兩漢之際是他們的發展時期。
東漢統一後,社會安定下來,豪族強宗又瘋狂的進行財富擴大和土地兼併。戰亂中一些豪族強宗失敗,傢破人亡,一些農民流亡死傷,這情況正好為那些得勢的豪族強宗提供掠奪和兼併的條件。光武初年的檢覈墾田戶口推行不下去的情況就是很好的說明。
豪族強宗積纍財富中表現比較瘋狂的是皇帝的宗室和外戚。他們權勢大,通過賞賜取得大量國傢財富,因之有錢有勢來進行強迫性掠奪。
劉秀的兒子康,封為濟南王。“康在國不據法度,交通賓客”,(《後漢書·濟南王康傳》),明帝時為人告發,受到削地處分。章帝時,他少年時的豪氣沒落了,轉而置産業生活侈恣。“康遂多殖財貨,大修宮室,奴婢至千四百人,廄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頃。奢侈恣欲,遊觀無節。”(同上)。劉康的財富或土地兼併是突出的,但不是唯一的。東漢諸侯王都會如此。
東漢是外戚勢力強大的時代,外戚傢族的財富積纍和土地掠奪也是瘋狂的。劉秀的母舅樊傢有田土三百餘頃,在西漢後期就是一傢世傢豪族。劉秀陰皇后傢,自西漢宣帝時傢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明帝外戚馬皇后傢,“(馬)防兄弟貴盛,奴婢各千人以上,資産巨億。皆買京師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觀,連閣臨道,彌亙街路。”(《後漢書·馬援傳》附子防傳)。鄧禹是知道仗勢力增殖財産沒有好處,常常教育子弟“資用國邑,不修産利”(《後漢書·鄧禹傳》)。但到他兒子鄧騭得罪遣就國時,“沒入騭等貲財田宅”(同上)。可證鄧騭已有田土。
最恃勢豪奪別人財産土地的是竇、梁兩傢外戚。竇憲強奪土地,奪到公主頭上。《後漢書·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公主,明帝女),主逼畏不敢計。後肅宗駕出過園,指以問憲,憲陰唱不得對。後發覺,帝大怒,召憲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詔書切切,猶以舅氏田宅為言。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傢棄憲,如孤雛腐鼠耳1
但章帝長者,並沒有治竇憲的罪,僅“使以田還主”而已。和帝時,竇憲一傢更為不法。他們傢“奴客緹騎,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商賈閉門,如避寇讎。”(同上)。時“竇氏專政,外戚奢侈,賞賜過製,倉帑為虛”(同上)。浩大的賞賜,加速了東漢皇朝的財政破産,也擴大了外戚豪族的財富積纍,使他們更加有力去兼併農民土地。
外戚中最不法的是梁冀和他老婆孫壽。《後漢書·梁冀傳》:“冀用壽言,多斥奪諸梁在位者,外以謙讓,而實崇孫氏宗親。冒名而為侍中、卿、校尉、郡守、長吏者十餘人,皆貪叨兇淫,各遣私客籍屬縣富人,被以它罪,閉獄掠拷,使出錢自贖,貲物少者至於死徙。扶風人士孫奮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馬乘遺之,從貸五千萬,奮以三千萬與之,冀大怒,乃告郡縣,認奮母為其守臧婢,雲盜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奮兄弟,死於獄中,悉沒貲財億七千餘萬。”
他還封閉洛陽周圍地近千裏作為他的林苑,強取自由人作他的奴隸。傳云:
“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傢,西至弘農,東界滎陽,南極魯陽,北達河淇,包含山藪,遠帶丘荒,周旋封域,殆將千裏。又起免苑於河南城西,經亙數十裏,發屬縣卒徒,繕修樓觀,數年乃成。……或取良人,悉為奴婢,至數千人,名曰自賣人。”
順帝誅梁冀,“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稅租之半。散其苑圍,以業窮民。”(同上)。《史記》、《漢書》所載西漢豪族富商的財産,一般是千萬,幾千萬,最多的是巨萬、萬萬,而梁冀的財産竟多到三十萬萬,是西漢豪富最高財産的數十倍了。
官到封侯的有俸祿還有租稅收入,沒有取得封侯的就衹有俸祿收入。但衹要作官,土地財産就會跟着而來。他們的土地財産,形式上可能來自購買,而“購買”之中也必然隱藏着一些“侵枉”的內容。《後漢書·陳龜傳》,順帝時,“拜京兆尹,時三輔強豪之族,多侵枉小民。龜到,厲威嚴,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內大悅。”權勢大到像外戚竇憲,連公主的田園,“尚見怪奪,何況小人哉1侵奪小民的土地,是很平常的。
東漢的豪族強宗,多數是世傢。一部分大世傢豪族,政治鬥爭失敗,自然傢破人亡失掉産業。一般世傢豪族,都能世代為官,世代保其産業。如鄭興,更始時曾任涼州刺史,東漢初大儒,子鄭衆亦名儒,章帝時任大司農。(《後漢書·鄭興及子衆傳》)。到靈帝末他的曾孫鄭太時還是“傢富於財,有田四百頃”(《後漢書·鄭太傳》)。鄭傢的産業和東漢一代同始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傢和弘農楊傢,膏腴田土,一定會保持不墮。
東漢富商大賈手裏也積纍了大量財富。我們已經引述過,仲長統有兩段很好的描述商人的財富和土地兼併。說:“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𠔌不能受。”(《昌言·理亂篇》,見《後漢書·仲長統傳》)。又說:“井田之變,豪人貨殖。館捨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昌言·損益篇》)。
宦官在東漢時是一個政治上有勢力的階層。他們有了勢力,也侵占人財産,奪人土地。大宦官侯覽,“前後請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後漢書·宦者·侯覽傳》)。“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董卓表語,見《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註引《典略》)。桓帝延熹九年,劉瑜上書說宦官“第捨增多,窮極奇巧。……民無罪而復入之,民有田而復奪之”(《後漢書·劉瑜傳》)。
財富積纍,特別是土地占有,是豪富傢族的經濟基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 | 壹 由部落到國傢 一、早期國傢的出現 (一)殷商社會和經濟 | (二)周人的早期生活 | (三)滅商後商周兩族的關係 | 二、階級分化和演變 (一)貴族 | (二)國人 | (三)衆、庶、民 | (四)私徒屬 | (五)隸臣妾 | (六)《詩經》中所見各階級的生活 | 三、井田和土地制度 (一)土地公有製的史影 | (二)周王、諸侯、貴族土地所有製 | (三)公田和私田 | (四)國與野的不同田製 | (五)農業生産工具和技術 | 四、早期國傢形式 (一)王廷和群僚 | (二)城邦國傢 | (三)國(地緣)與傢(血緣)兩係的合一 | (四)禮、刑、兵、稅、役 | 貳 古代社會 一、春秋戰國之際的經濟社會變化 引言 | (一)農業生産力的飛躍發展 | (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1.交換和商人的活躍 | (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2.貨幣和城市興起 | (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3.交換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