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從狼性到羊性: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
第61節:臺灣的N個細節(3)
張宏傑 Zhang Hongjie
六、和氣生財
因為被摩托車吵醒,我去找招待所的管理員,一個五十多歲的很瘦的女人。
她檢查了一下我的房間,發現上面有一個小窗沒有關嚴。她奮勇地踩着桌子椅子上去關好,然後不停地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
第二天早上,她特意跑到我的房間來問昨晚休息得怎麽樣,我說很好,她冷不防地給我鞠了個九十度的躬,連聲說,謝謝您!昨天實在對不起了!
以後每天遇到我,她都會問我休息得怎麽樣,然後給我鞠上一躬,弄得我十分地不適應。
臺北的大部分商傢,從商場到小吃攤,在接到付款後都會嚮你道聲謝謝。找你零錢時,許多人都是用雙手奉還。
在臺灣賓館住宿,退房的時候,是沒有"查房"這一環節的。
七、傳統節日
這次去臺灣,我留心的一個重點是觀察"傳統文化"在臺灣的留存情況。
三月四日是元宵節,這一天,臺北街頭非常熱鬧。臺北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燈會,許多文藝團體上街表演。鑼鼓喧天,人來人往,人山人海。看當天的電視,高雄也舉行了燈會,陳水扁出席開幕儀式。南部的一個城市還燃放長達十三公裏的鞭炮,創造了一個吉尼斯紀錄。
當天中午,我們在野柳。正好遇到野柳舉行"迎神轎"活動。十幾個穿着傳統中式服裝的男子,擡着一座打扮着花花緑緑的轎子,上面坐着一個金面的神像,一路吹吹打打,嚮海邊進發。同行的臺灣學者說,這是"迎神賽會",與其他地方的迎神賽會不同的是,這個神轎,要由四個人擡着,在海裏遊上一圈。
在地質公園參觀時,恰好遇上當地漁民舉行"開漁儀式"。十數艘漁船在海面上兜着圈子,並且不停燃放煙花爆竹,以祈禱今年漁業豐收。
在臺灣,清明、端午、中秋,都會放假一天。雖然沒有趕上其他節日,但僅據元宵節的觀感來看,臺灣的傳統節日味道確實很濃。
臺灣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溫良恭儉讓"應該是我們傳統的一部分。在大陸,我到訪過一些原本文化發達,因交通形勢改變而衰落的小鄉鎮。比如以前的西塘,烏鎮,福建的永定,山西的幾個小縣城。這些地方的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待人和氣,溫文有禮,客套十足。到了臺灣,感覺也是如此。和臺灣人說話,是是是,對對對,對不起,謝謝不離口。臺灣人的文明素質較高,不僅是現代化的結果,也是"民族傳統"傳承的結果:其實,我們的祖先們從來沒有像我們這代人這樣鄙俗、冷漠、無知、"一切嚮錢看"。
保護傳統文化,是臺灣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
做為一個政黨,國民黨是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為已任的。
孫中山在與第三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的談話時強調,"中國有一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絶。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而發揚光大"。
1952年,從大陸潰退臺島後的國民黨,把"保衛中國文化","實行民主憲政","平均社會財富"作為所謂"復興基地"建設的工作重點。其中,"保衛中國文化",又因為掃除臺灣島上日式教育文化遺存的需要和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刺激而愈為臺當局所重視。當然,這一切者是在"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專製政體下實施。蔣介石的手段不外乎新生活運動的那老一套。蔣介石時代,自小學至大專院校,均講授《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民思想》等課程,冀使中國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闡揚"。
雖然民進黨執政後,學校教育中"中華文化"的內容有所減少,但還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我住的地方旁邊,就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圖書館。我曾經專程去查閱過臺灣的中小學教材。在高中階段,臺灣的學生課本裏有六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書前的編輯大意說,此教材的目的,"在於陶鑄高中學生優雅之氣質,高尚之品德,並啓導人生意義,宏揚中華文化。"一、二、三册是倫語選讀,四、五册是孟子選讀,第六册則是大學、中庸講讀。這一套書,基本上涵蓋了"四書"的所有主要內容。這次開會,與會臺灣學者中,也以研究探討中國傳統"心性之學"的居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一言難盡的日本(1) | 第2節:一言難盡的日本(2) | 第3節:一言難盡的日本(3) | 第4節:一言難盡的日本(4) | 第5節:一言難盡的日本(5) | 第6節:一言難盡的日本(6) | 第7節:一言難盡的日本(7) | 第8節:一言難盡的日本(8) |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 | 第1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 | 第1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2) | 第1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3) | 第1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4) | 第1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5) | 第15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6) | 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 第17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8) | 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 第19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0) | 第2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1) | 第2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2) | 第2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3) | 第2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4) | 第2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