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誰在影響中國政策:中國高層文膽   》 第61節: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8)      西隱 Xi Yin

  中華民族的統一以文化的統一為基礎,中華民族文化的整合是民族國傢整合的重要前提。文化的混亂必導致心靈的混亂,心靈的混亂必造成社會的動蕩。中國歷史上,文化的混亂和衝突,總與國傢的混亂相伴相生。幾千年歷史告訴我們,每次大規模文化衝突之後,中華民族文化總能兼容並蓄,將衝突的各方文化整合為一個更為博大精深的文化體係,形成更為恢宏深厚的民族精神,從而使大中華江山一統、國泰民安。如春秋戰國的混亂導致了恢恢大漢,魏晉南北朝的混亂又塑造了泱泱大唐,近代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百年衝突更誕生了不畏強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數仁人志士為整合東西方文化,為建設中華新文化、為人類新文明的興起而殫精竭慮,死而後已。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與當今世界方興未艾的環境文化驚人的吻合。衆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從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信道法自然,遵循自然法則,追求天人合一,信奉衆生平等,關註生命的安全和文明的延續。以此精神為基礎,中國傳統的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醫學養生、棋藝茶道,無不展現着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無不表現着深刻睿智的生態文明,無不浸潤着天地人文的和諧美感。綜觀世界,俯仰古今,數千年來,世界不少文明古國,都曾有興盛一時的文明,但終因破壞了自然,文明也就到了盡頭。唯有中華民族同根同種同文完整地保留下來,延綿不絶。
  偉大的民族都有偉大的文化風格。中國傳統文化兼具獨立性與融通性,對內聚合社會,對外吸納文明。鬍錦濤同志指出:"歷史充分表明,加強各種文明的交流,有利於激發整個人類的創新活力。"因此,我們談中華文明的復興,不是指機械地恢復到傳統的自然經濟和儒、釋、道、法的文化傳統,不是固步自封,不是排斥外來文化,而是指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生態工業文明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獲得新生。生態文明是人類未來的新文明形態,中華民族的奮發圖強在於超越與創新。《詩經》上說:"周雖舊邦,其命惟新。"繼承傳統,改革維新,是我們的使命。
  中華民族是個處處談文化學文化的民族。環境文化所倡導的生態文明,必須從全社會的各個層面予以推動。古人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大事業的基礎,體現於無數的小事與細作之中:從森林公園到宗教場所,從街頭雕塑到厠所文明,從公益娛樂到社區衛生,從幼兒啓蒙到大學環教,從禁止隨地吐痰到義務植樹,從緑色標簽到緑色技術,從尊重歷史到修復遺産……全社會所有層面都可以成為我們倡導弘揚環境文化的領域。我們要用一係列手段去宣傳、動員、組織環境文化的多種活動,要營造全民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要將全社會環境文化的共識演化成人人皆守的規範準則。
  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千百年來曾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傢,曾是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傢。今天,我們必須抓住人類文明轉型的機遇,發展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循環經濟,轉換資源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將中國再次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國傢,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徹底改變傳統工業文明主導下的不合理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秩序,為緑色的、和平的、自由的、民主的、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社會而努力奮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美軍戰略報告裏的中國將領第2節: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第3節: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第4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1)
第5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2)第6節:暗中斡旋,促成中韓建交
第7節: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第8節: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第9節:大國之策(1)第10節:大國之策(2)
第11節:大國之策(3)第12節:大國之策(4)
第13節: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第14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1)
第15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2)第16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1)
第17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2)第18節: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第19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1)第20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2)
第21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1)第22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2)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第24節:民主是一個陀蠃(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