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61節:莊稼會報復種田人(3)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在之後關於宇宙觀的言論裏,莊子對"社會契約"的形成進行了分析。少知嚮大公調求教,問:"什麽是丘裏之言?"大公調說:"所謂丘裏,就是當你聚合十個姓上百個人而逐漸形成的共同習俗,結合差異形成混同的整體,離散整體而又劃為不同的個體。如今指稱馬的上百個部位都不能獲得馬的整體,而把馬拴縛在眼前,大傢就一目瞭然。所以說,山丘要積聚卑小的土石才能成就其高,江河彙聚細小的流水才能成就其大,偉大的人物並合了衆多的意見才能成就其公。所以,從外界反映到內心的東西,自己雖有定見而不執著;由內心嚮外表達的東西,即使是正確的也不故意跟他人擡杠。四季具有不同的氣候,大自然並沒有對某一節令給予特別的恩賜,這樣年歲的序列得以形成。各種官吏有不同的職能,國君沒有偏私,這樣國傢得以治理;文臣武將具有各不相同的本事,國君沒有偏愛,因而他們各自德行完備。萬物具有各不相同的規律,大道對它們也都沒有偏愛,不去授予名稱以示區別;沒有稱謂因而也就沒有特定強求的作為,沒有作為因而也就無所不為。時間順序有終有始,世代有變化。禍福在不停地流轉,出現違逆的一面,同時也就存在相宜的一面;各自追逐其不同的,有所端正的同時也就有所偏差的。就拿山澤來說,生長出的各種材質都有用途;再看大山,樹木與石塊處在同一塊地方。"
  莊子藉丘裏之言說道,我們在此卻看到了他對社會契約的定義:一定數量的人群,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形成的為所有成員都接受的一些準則。例如馬的形象、馬的特性,其實都在大傢腦海裏有印象,衹有被大傢共同認識才能互相交流。
  接下來,莊子將道的概念延續,探討了世界,這和《齊物論》裏有關物種起源的一些觀點很接近。
  少知聽完對丘裏之言的解釋,問:"既然如此,我把丘裏之言直接當成道,可以嗎?"大公調說:"不可以的。倘若我們現在計算物的種數,肯定不止一萬,而我們衹有把它稱作萬物,用數目字最多的詞語來稱述它。天和地是形體中最大的,陰與陽是元氣中最大的,而大道卻能把天地與陰陽相貫通。因為它大就用'道'來稱述它,已經有了'道'的名稱,還能夠用什麽來與它相提並論呢?假如用這樣的觀點來尋求區別,就好比狗與馬,其間的差別也就太大了!所以說道不能衹用丘裏之言的概念去解釋。"
  少知又問:"四境之內,宇宙之間,萬物的産生是從哪裏開始的呢?"大公調說:"陰陽相應、相消相長,四季更替,相生相衰。欲念、憎惡、離棄、靠攏,接連興起,雌雄性交合亦是常有。安全與危難相互變易,災禍與幸福相互産生,生死聚散因此形成。從這些現象的名稱與實際都能理出端緒和其精細微妙之處。隨物變化的次序總是遵循着一定的軌跡,有了終結就有開始,這是萬物所共有的規律。言語所能致意的,智巧所能達到的,衹限於人們所熟悉的少數事物罷了,這樣的描述還超脫不了人的局限。而體察大道的人,不追逐事物的消亡,不探究事物的源起,因為這是語言沒有辦法歸納和修飾的。"
  少知又問:"季真所說的'莫為',接子所說的'或使',這兩傢的議論哪一個最合乎事物的真情,哪一個又是偏離了客觀規律?"大公調說:"雞鳴狗叫,這是大傢都能看到的現象;可即使具有超人的才智,也不能用言語來解釋它們為什麽會叫,同樣也不能臆斷它們以後將會怎樣。我們用這樣的道理來加以推論和分析,其精妙無以倫比,浩大不可圍量,無論是'或使'--事物的産生有所支持,還是'莫為'--事物出生於虛無,兩種看法各持一端,均不能避免為物所拘滯,因而最終都衹是過而不當。'或使'的主張過於執滯,'莫為'的觀點過於虛空。有名有實,這就構成物的具體形象;無名無實,事物的存在也就不可靠。可以言談也可以測度,越是言談距離事物的真實也就越疏遠。沒有産生的不能禁止其産生,已經死亡的不能阻擋其死亡。死與生相距並不遠,其中的規律卻是常人所不易察見的。事物的産生有所支使,還是事物的産生全都出於虛無?兩者都是因為疑惑而藉生出的偏執之見。我觀察事物的原本,事物的過去沒有窮盡;我尋找事物的末緒,事物的將來不可限止。沒有窮盡又沒有限止,言語的表達不能做到,許多物象具有同一的規律。而'或使'、'莫為'的主張用言談各持一端,又跟物象一樣終始。道不可以用有形來表達,也不可以用無形來描述。大道之所以稱為'道',衹不過是藉用了'道'的名稱。'或使'和'莫為'的主張,各自偏執於事物的一端,怎麽能稱述於大道呢?言語圓滿周全,那麽整天說話也能符合於道;言語不能圓滿周全,那麽整天說話也都滯礙於物。道是闡釋萬物的最高原理,言語和緘默都不足以稱述;既不說話也不緘默,評議有極限而大道卻是沒有極限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