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61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3)      於丹 Yu Dan

  張越:我看到一部分觀衆、讀者把你當精神導師了,而且是萬能靈藥,而這在我看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不知道你自己看到這種情形時心裏是什麽感覺,高興嗎?喜歡讓自己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嗎?
  於丹:怎麽說呢?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獨立的。我們的愛,有時候也是很有限的,比如說,我愛我的孩子,孩子真是磕了一個大口子的時候,我可以替她去裹傷,我可以抱着哄哄她,但是我再心疼也不能替她疼啊。也就是說,每個生命的成長都必須穿越你必須經歷的磨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去幫你。我不覺得我真的可以去幫大傢,我發現太多太多的人需要一種生命自救的力量。我會更信任經典,經典也不能救贖一切,但它能讓我們找到心靈的力量。
  這一年中,我接到的信據說有六千多封,我也數不過來了。有很多人說的是孩子得了抑鬱癥,有孩子吸毒的,有老父親臥病在床的,有單親母親的問題,有孩子剛出生要起名的??沒有幾個人跟我探討《論語》或《莊子》,找我說的都是這些事。看到這些,我心情很復雜。我坦率地告訴你,這些信件比那些所謂的爭議給我的壓力大得太多太多,因為這是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我首先必須感激大傢的信任。但是??
  張越:來信你都看嗎?
  於丹:我會看,但是我真的無法一一回信。張越,我要藉你這個平臺跟大傢道一聲歉。我現在接電話也很少。有些人可能問,你的電話怎麽現在老在秘書臺,為什麽接不了?如果我每天接電話,那我一點別的事都不能幹了。我的電話太容易得到了,因為我原來在那麽多電視臺講課,幾乎每個電視臺都有我的電話。我這號碼多少年也沒改過,就怕朋友們找不着我。現在,不要說回信,就連電話我都不敢接了。
  我一直想,大傢之所以這麽信任我,他們一定希望我不要被一種外在的力量異化成一個他們不認識的人。他們喜歡我這種樸素的態度,因為我還是一個真誠的人,我還有我的專業,我在學校還是個老師,我在傢裏還是個母親,我並沒有成天就神神叨叨滿世界在那兒講,變成一個符號,我自己的東西反而沒有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悖論,當我滿足了各方面的需求,最後我變得不再是我自己。
  還是回到我一開始跟你說的那句話,我希望每一個人生命的出發點都是真誠地面對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我也沒有辦法再去說我能讀懂多少經典。我覺得我也有那麽多問題,大傢都有壓力,關鍵就是我們自己都要找到一種調適的方式,都要相信沒有一個外人能替你做出判斷,最終能夠穿越的衹有你自己的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