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四、“我自信我能得到我所要的,也能拒絶(2)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瀋從文在1942年創作的自傳性散文《水雲》裏,對自己1933—1942年十年間情感和寫作歷程進行了形而上的理性回顧,嚮讀者坦率地講述了他生命中出現的四次“偶然”所給他的印象和影響。
  瀋從文生命中的第一個“偶然”,是青年詩人高青子。高青子,原名高韻秀,福建人,天生麗質,雖衹有高中文化,卻酷愛文學。瀋從文與她的相識也純粹出於“偶然”。1931年,瀋從文為一個親戚帶一個小禮物去北平一個“闊大華貴”的人傢可能指熊希齡的香山別墅,筆者註。。女主人不在,接待他的是這傢的家庭教師高韻秀。兩人閑聊甚為投緣,這位“偶然”與瀋從文的親戚和好多朋友都相熟,並且讀過他寫的很多故事,對他慕名已久,衹是未曾謀面罷了。“偶然”給瀋從文的印象:“幽雅而脆弱”,“一張白白的小臉,一堆黑而光柔的頭髮,一點陌生羞怯的笑。”當她發上的壓發翠花跌落到地毯上,她躬身下去找時,瀋從文“仿佛看到一條素色的虹霓”。分別時,瀋從文送給她一本自己寫的書。一個月後,他們在“另外一個素樸而美麗的小客廳中”同註①,第225頁。再度相逢。高青子身着“緑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瀋從文發現,她的着裝似乎是有意仿效自己小說《第四》裏的女主人公。《第四》寫“汞砂場的技師”,在汽車站與一個“優美的在淺紫色綢衣包裹下面畫出的苗條柔軟的麯綫”的牧師夫人邂逅相遇,兩情相悅,結果卻演繹出一段悲情故事。其實,高青子的做法在瀋從文的小說《燈》裏早就出現過。《燈》敘述“我”給一個青衣女子講一盞舊式煤油燈的故事,故事裏老兵總想成全我和藍衣女人,結果藍衣女人到北平結婚去了,而老兵本人到南京後也沒了蹤影。青衣女子聽後非常感動,第二天,她“為湊成那故事”,改穿藍衣來訪拜“我”,從而使“我”夢想成真。
  當瀋從文把這點小秘密看破,而高青子又察覺到時,雙方有了略微的尷尬和不安,隨即有所會心,他們的交往開始了。“偶然”面帶微笑、略含羞怯地告訴瀋從文,她剛看過他寫的那個故事,並問他,故事寫的是否真有其事?瀋從文說,文學藝術衹有美和不美,情真事不真,並不妨事。“偶然”認為他的小說寫得美,可未必真。瀋從文知道,她的用意是探詢自己的人生態度。便用“美應當是善的一種形式”之類的話相搪塞。未料到反而擊中她的心脈,她便感嘆道:“美的有時也令人不愉快!譬如說,一個人剛好訂婚,又湊巧……”瀋從文安慰道:“不要難受,美麗總使人憂愁,可是還受用。”《水雲》,《瀋從文自傳》,第226頁。瀋從文與“偶然”分手後,“似乎遺失了一點什麽東西”,想起自己嚮她說過的那些話,“心似乎有點跳得不大正常”了。當他意識到“偶然”帶給他的誘惑時,他用理性抑製住這種情感的發炎,從“偶然”留給自己的印象中去搜尋一些她生活習慣上的缺點,甚至將她“性情上的溫雅,和文學愛好”也視為“裝飾之一種”,其目的,是保護自己性情上的弱點。當然還有“一種幸福的婚姻,或幸福婚姻的幻影指對張兆和追求的樂觀估計,筆者註。,我正準備去接受它,證實它。”同註①,第227頁。正因為如此,瀋從文婚前的第一個“偶然”在“意志和理性”的作用下,成了某種“寫在紙上”“受壓抑的夢”。這個“受壓抑的夢”就是瀋從文在蜜月期間創作的悲情小說《邊城》。
  新婚燕爾,卻寫下了這部具有濃郁悲情色彩的小說,其創作中的潛在心裏就值得探究。
  瀋從文在《水雲》中抱怨:“沒有一個人知道我是在什麽情緒下寫成這個作品,也不大明白我寫它的意義”。瀋從文解釋說,《邊城》是將自己“某種受壓抑的夢寫在紙上”。是他“情感上積壓下來的一點東西,家庭生活並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點傳奇,一種出於不巧的痛苦經驗,一分從我‘過去’負責所必然發生的悲劇。換言之,即完美愛情生活並不能調整我的生命,還要用一種溫柔的筆調來寫愛情,寫那種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與我過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同上書,第228頁。這種解釋帶有濃重的弗洛伊德味道,也符合廚川白村關於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的說法。因此,我們似乎窺見到了他創作《邊城》的潛在動機:宣泄他在現實生活無法釋放的情感矛盾。《邊城》中的人事與心麯,處處透着“不巧”和“偶然”,瀋從文的目的,是希望“從一種友誼的回聲中證實生命的意義”。“友誼”的追懷,或許也暗示了他婚前遭遇的“偶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