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60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2)      於丹 Yu Dan

  張越:你講《論語》之後,影響力擴大的同時,駡你的人也多起來,我不知道你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心裏是什麽感覺?
  於丹:這種情況一直都存在。坦率地說,我能理解。我覺得,大傢對一個現象有關註,比沒有關註好。既然我能夠講一心所得,人傢千心萬心皆有所得,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對經典進行闡發。我能說話,人傢也能說話,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東西一定是不同的。
  一部《論語》,從純學術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一種學理性嚴謹的研究;從宗教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一種儒教的研究;從儒術的角度來解讀,就是一種政治化的統治術。解讀《論語》的角度可以不同,而我不屬於這些理解中的任何一個角度,我就是一心所得。
  有一些學者站在純學理的角度,認為我這樣解讀不通,我完全能理解。我讀碩士的時候是學古典文學專業的,我理解這個純學理的角度;但我讀博士的時候是學大衆傳播專業的,我更知道《百傢講壇》讓我站在這裏的意義,給我這個時間段和頻道資源,那就必須要對觀衆負責。我們看,坐在這裏的叔叔阿姨,他們有可能衹是小學畢業,但是他們都知道孔夫子在歷史上是我們民族的一個聖人,他說的話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有關係。這樣的話,我們必須得以一種大傢能懂的方式去聊一聊吧?所以我覺得,那些嚴謹治學的學者不一定是教傳媒的,他們的角度是一種研究的角度,而我的角度是一種普及的角度。我覺得人傢衹要抱着一種真誠的意願,說你哪個地方講得不夠嚴謹,或者你這種提法站在學理角度是不被允許的,其實對我有好處,可以讓我的講解變得更完善一些。而且,不同的聲音越多,越說明更多人關註,這對《論語》的解讀大有好處。
  張越:批評的聲音很大的時候,會擾亂你的心情嗎?
  於丹:我覺得要看怎麽講。所謂的批評,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抱有誠意的探討,另外一種,有一小部分是帶有人身攻擊的色彩。抱有誠意的探討,我都會非常認真地去尊重,我要對人傢說謝謝,因為我確實沒有人傢那麽專業,那麽嚴謹,人傢提出來的問題我都得去看。至於人身攻擊的謾駡,一笑隨風就好,那個東西不會幹擾到我。
  我覺得孔子講的東西是什麽呢?就是一個人管好自己,讓自己在當下把該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我努力去把《〈論語〉心得》講好就行了,何必與人去爭辯呢?我從來不敢說我提供的內容都是正確的,但是我會準確地傳遞出我的一種感覺,就是聖賢之道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貼近人心的,它能活在我們的生活裏,它能給你解憂。所以,有人駡我兩句,說對了我就吸收,說得無聊的我就根本不會聽進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