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動物趣談   》 第60節:動物趣談(60)      約翰·勞埃德 John Lloyd    約翰·米奇森 约翰米奇森

  但是,生活過得並不總是很平穩,就連白蟻也是如此。內華達古白蟻(Zootermopsis nevadensis)的離婚率達到了50%。有時候雄性白蟻出走後,雌性白蟻通常會請進來一個新的雄性白蟻,可以想象,隨之而來的事情是充滿激情的。令人感動的是,被拒絶的白蟻之間會有互相親密接觸的趨嚮。相對來說,婚姻對雄性白蟻沒有什麽影響,儘管通常它會先死。不管怎樣,當蟻後的卵巢膨脹時,它的身體能夠增長到原來大小的300倍。胖土白蟻(Odontotermes obesus)的蟻後一秒鐘就能産下一粒卵,一天能産80 000多粒卵。如果蟻巢遭到襲擊,工蟻就會把蟻後拖到安全的地方,因為它太過於肥胖了,根本不能自己移動。
  更糟糕的事情是,白蟻在確定自己的分類地位方面遇到了麻煩。2007年的DNA研究顯示,白蟻實際上就是蟑螂。白蟻原來所在的等翅目(Isoptera,意思是擁有"相等的翅")已被擯棄,同時它們被移到了蜚蠊目(Blattodea,源自希臘語"blatta"一詞,意思是蟑螂)。在理論上,它們是由像蟑螂一樣的祖先進化而來的,那時它們就具有了吃木頭的能力。
  衹是視力退化的工蟻纔大量地咀嚼木頭,並且把獲得的食物從它們的嘴和肛門中吐出來喂養白蟻群中的其他成員。它們就像微型的牛,用具有多復室的胃來分解纖維素。它們的腸道裏含有200多種微生物,全部都能幫助它們將木頭轉化為能量。對這些微小有機物的研究得到了生物燃料行業的支持,看看能否從中發現從玉米中提取清潔燃料的關鍵所在。在一些種類的白蟻中,工蟻可以將它們的糞便放在一個蜂窩狀的小室中,從而培養出真菌以保證給白蟻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甚至是在乾燥的季節裏也是如此。
  白蟻巢是除人類的建築之外,在所有動物建造的巢穴中結構最為復雜的。白蟻巢在地面上能形成很高的土堆,能避免巢穴受到曝曬,其功能就如同一個空調係統的輸送管,可以將白蟻和它們的真菌花園所産生的熱氣和二氧化碳排放出去,代之以新鮮的氧氣。臺灣乳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甚至能用衛生球來熏自己的巢穴以趕走螞蟻和綫蟲。這種行為不是它們天生就有的,沒有人知道它們是怎樣學會的,或者從哪裏學會的,但它們的確是這麽做了。
  白蟻是最受歡迎的烹飪昆蟲之一,它們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臀肉要高出75%。在亞馬孫河流域,毛埃部落吃烤白蟻,而卡亞波人則在它們自己配製的汁液中炸白蟻或者把它們碾碎當作調味品。在尼日利亞,你可以買到做成塊狀的白蟻固體湯料。
  蟾蜍
  --當兩棲類動物種群數量大爆發的時候
  很少有動物像蟾蜍一樣令我們害怕。作為巫術中最得力的動物,它們在歷史上一直以醜陋、有毒的夜行動物的形象出現而令人毛骨悚然。觸摸它們可能會使你長疣粒,被它們盯視可能會使你患上癲癇
  在英格蘭東部,成為一個"蟾蜍人"就是與魔鬼訂立一個契約,這是一種英國民間巫術組織最危險的入會儀式:你必須將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隻蟾蜍的骨骼上,而其他的任何人都不允許觀看和接觸。
  佩戴蟾蜍腿能預防皮膚病,攜帶蟾蜍舌頭會使你對女人産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用活蟾蜍在胸部摩擦可以治愈乳腺癌,最好的闢邪方法是把一隻蟾蜍放到一個瓶子裏,然後埋在你的門或壁爐旁邊。宰殺蟾蜍是嚴格禁忌的。
  儘管對蟾蜍有諸多的負面傳聞,但是從分類學上說,蟾蜍與青蛙都屬於同一目--無尾目,這個目中共有350個物種,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皮膚和牙齒。青蛙具有細小的牙齒和光滑的皮膚;而蟾蜍沒有牙齒,皮膚厚實且長有疣粒,通常的移動方式是走而不是跳躍。
  此外,與大多數青蛙不同,蟾蜍具有毒性。蟾蜍能從身體上的疣粒和一對位於眼睛後方的腺體分泌出一種乳白色的液體,即傳說中的"蟾蜍泡沫"。一些種類的蟾蜍毒液中含有引起幻覺的化合物,可以被提取出來用於娛樂活動。不幸的是,它也含有很強的類固醇,能給心髒造成不可輓救的傷害。如果舔或者親吻蟾蜍,則將使你的興奮在達到高潮之前要先惡心很長時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動物趣談(1)第2節:動物趣談(2)第3節:動物趣談(3)第4節:動物趣談(4)
第5節:動物趣談(5)第6節:動物趣談(6)第7節:動物趣談(7)第8節:動物趣談(8)
第9節:動物趣談(9)第10節:動物趣談(10)第11節:動物趣談(11)第12節:動物趣談(12)
第13節:動物趣談(13)第14節:動物趣談(14)第15節:動物趣談(15)第16節:動物趣談(16)
第17節:動物趣談(17)第18節:動物趣談(18)第19節:動物趣談(19)第20節:動物趣談(20)
第21節:動物趣談(21)第22節:動物趣談(22)第23節:動物趣談(23)第24節:動物趣談(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