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60節:讀《紅樓夢》札記(6)      啓功 Qi Gong

  又全書中絶不露滿語詞彙,衹有後邊寫鶯兒端了一盤給賈母上供之後撒下來的供品瓜果,說"這是老太太的剋什"。按"剋什"是滿語"恩賜"的意思,也指"餕餘",所以祭神、祭祖所撒下的供物,叫做"剋什",甚至皇帝撤賜的"御膳"也稱"剋什"。這在全書中幾乎是唯一的孤例,也是在後邊第一百十八回中出現的。
  書中所寫的許多事物使人迷離,例如又有大樹梅花,又"籠地炕"(第四十九回),地方南北,使人莫辨,這是讀者常常感到的。但不着痕跡的地方,還有許多。例如,書中兩次寫賈母坐了"八人大轎"(第二十九回、五十三回)。按清代民間嫁娶可用八人轎外,在京官員最大衹許四人轎,小則二人小轎,外省官員可用八人轎。不但後期如此,即雍乾時代也是這樣(可參看清福格《聽雨叢談》)。那麽賈母的坐八人大轎,又是在什麽地方呢?
  讀者看到太虛幻境、十二釵册、秦氏之死、真假寶玉等等地方,都極容易感到作者手法的迷離惝恍,其實作者這種手法,並不止於這些地方,而是隨處俱有,屢見不鮮的。當然,以上所談的各部各條裏,也不見得沒有作者出於信手拈來的地方,不能條條字字都認為是有多大的"深文奧義";但作者這種用心的傾嚮,在書中實是極其明顯的。
  作者為什麽必須要這樣費盡苦心來運真實於虛構呢?我初步推測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自古的統治者都不肯讓人知道他們的真實生活,所以漢代孔光口不言溫室樹,宮庭院中的樹都不敢說出,那麽皇帝的其它生活之保密可知。至於和皇帝最親近的皇族貴爵們,某些生活也和皇帝有共同之處,如果有人無意寫出,也會引起誤會,何況其中原本具有諷刺意味的呢?所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分明是寫唐明皇,但開頭必須寫"漢皇重色思傾國",道理是一樣的。
  二、作者生存在清代康熙後斯到乾隆初期,這時正是清朝政權盛衰的關鍵階段。歷史告訴我們,封建統治者們愈到衰弱的時期,忌諱愈多。官僚貴族的生活,完全寫出,已經要遭忌,何況本書又有若幹揭露、批判和譴責,那麽禍患必然是會招致的。在當時所謂"文網嚴竣"的時期,作者何至於那麽必要自投羅網呢?
  三、作者既以他自己的傢族、親戚的生活為主要模型來創作這部小說,作者在狠狠地揭露、批判和譴責的背後,實在還有一定程度的惋惜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甚至作者似乎有意站在榮府一邊,提出"禍首"是寧府,而處處加重譴責他們。因此在"吐之為快"的同時,又不願十分露出模型中的真人真事。
  四、在封建社會裏,撰寫通俗的小說、戲麯已然被認為是"背禮傷教",至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再說小說、戲麯如果涉及婦女生活,更要被駡為"議人閨閫"、"應下拔舌地獄",何況又是以自己傢人親戚作模型呢?
  作者在這種種的封建壓力之下,所以不得不屢次聲明是茜假語村言"(第一回),又鄭重提出茜將真事隱去"(第一回),都是這個原因。現在所舉各例,正是作者"隱去" "真事"中最巧妙不易察覺的地方,探索出來,對於曹雪芹藝術手法的研究上,或者可以增加一些資料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