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五十九回 聲罪緻討檄告中原 構怨興兵禍延鄰省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唐繼堯既正式誓師,復做了一篇討袁的檄文,佈告天下。這檄文中列着十九大罪,把袁世凱的隱情,和盤托出,比那陳琳討曹操,駱賓王討武曌,尤覺淋漓盡致,令人叫絶。
  小子特詳錄如下:
  維中華民國五年元旦,雲南中華民國護國軍軍政府,都督唐繼堯,第一軍司令官蔡鍔,第二軍司令官李烈鈞檄曰:蓋聞輔世之德,篤於忠貞,長民之風,高於仁讓。
  使梟聲雄夫,野心狼子,逞城狐之兇姿,弄僭竊之高位,則我皇王孝孫,並世仁讓,誼承先烈,責護斯民。哀恫鬱紆,成茲憤疾,大義敦敕,誰能任之?國賊袁世凱粗質麯材,賦性姦黠,少年放僻,失養正於童蒙,早歲狂遊,習雞鳴於燕市;積其鳴吠之長,遂入高門之竇。合肥小李,驚其譎智,謂可任使,稍加提擢,遂蒙茸澤,身起為雄。不意其浮夫近能,淺人侈志,昧道懵學,聘馳失軫,遂使顛蹏東國,覆公餗以招虎狼;狡詐興戎,缺金甌以羞諸夏。適清廷昏昧,緻稽刑戮,猶包藏穢毒,不知愧恥,殫其暮夜之勞,妄竊虎符之重,黃金橫帶,賣孱主於權門,黑水滔天,引強敵以自重。雖姦逆著明,清廷知戒,猶潛伏羽勢,隱持朝野。降及辛亥,皇漢之義,如日中天,浩氣颺飛,噴薄宇宙,風雲滂沛,集興武漢之師,士馬精妍,遠響東南之鼓;造黃竜而會飲,納五族於共和,大勢坌集,指日可期。天不佑華,誕興賊子,蠢彼滿室,引狼自庇。袁乃憑藉舊資,攀援時會,偽作忠良,牢籠將卒,脅逼孤寡,奪據朝權,復偽和民聲,迷奪時賢,虛結鬼神,信誓旦旦,懦夫懼戒,過情奬許。維時南軍渠帥,實亦豁達寡防,墮彼姦計,倒持太阿,豢此兇逆。迨大邦既集,勢威益專,遂承資跋扈,肆行兇忒,賄通虺蜮,棋布陰謀,毒害勳良,搖惑衆志,造作威福,淆撼國基,背法畔民,破敗綱紀,癸醜之役,遂有討伐之師。天未悔禍,義聲失震,曾不警省,益復放橫,驕弄權威,脅肩廊廟。是以小人道長,兇德匯徵,私托外援,濫賣國權。弒害民會,私更法製,縱兵市朝,威持衆論,布散金璧,誘導官邪,冀以其積威積惡之餘,乘世風頽靡廉恥滅沒之後,得遂其倒行逆施,僭登九五之欲。故四載以還,天無常經,國無常法,民無定心,官無定製,丹素不終朝,功罪不盈月,遊探驕兵,睚眥路途,貪官污吏,黷亂朝野,以致庶政敗弛,商工凋敝,尤復加抽房畝,朝夕斂徵,假辭公債,比戶勒索,淫刑慘苛,民怨沸騰,兇焰所至,道路以目,此真世道凌夷之秋,天人閉隱之會,四兇所不敢為,湯武所不能宥者矣。
  維皇漢九有,奠安東陸,時流漂蕩,越在迍邅。緬維祖德,孰敢怠荒?復我邦傢,義取自拯。故辛亥之役,化私為公,志在匡時,道維共濟。袁乃睥睨神器,妄欲盜竊,內比姦邪,既多離德,外遂孱隤,甘為犬豚。是以四郊多壘,弗知慚悚,海陸空虛,弗思整訓,財用匱竭,弗事勸徠,健雄失養,弗興學藝,室如懸磬,野無青草,猶復養病外蒙,削國萬裏,失馭東魯,屢墮岩疆,遂使滿、蒙多離散之民,青、徐有包羞之婦,扼我封疆,揕我心腹,皇皇大邦,苟為侮戮,日蹙百裏,媚茲一人。覺我俠士雄夫,所怒目切齒,驚懼憂危,而不可一朝居者也。夫天道健乾,義惟精一,在德則剛,製行為純,故土不貳節,女不貳行,廉恥之失,謚曰賤淫,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自民族國傢,威灼五陸,雄風所扇,政騖其公,國競以群,是以乾德精剛,宜充斥裏閭,洋溢衆庶,旁魄沆瀣,蔚為駿雄,故辛亥之役,黜君崇民,揚公尊國,所以高隆人格,發揚衆志,義至精而理至順,故雖舊德老成,去君不失忠,改官不降節。袁氏身奉先朝,職為臣僕,華山歸放,僅及四紀,載瞻陵闕,猶宜肅恭,故主猶存,天良安在?顧藐然以槽櫪餘生,不自揣量,妄欲以其君之不可者而自為其可,是何異飾馬牛之骨,揚溲勃之灰,以加臭乎吾民,以淫污乎當世,而令我令公先德,皆為其賤淫,白璧黃金,盡渲其瑕穢,此尤我元戎巨帥,良將勁卒,碩士偉人,所同羞共憤,深惡痛絶,而不能麯為之宥者也。匯此種種,袁氏之惡,實上通於天,萬死不赦。軍府奉崇大義,慨念民生,謹托我黃祖威靈,恭行天罰,輒宣茲義辭,告我衆士,招我同德。今將歷數其罪,我國民其悉心以聽!夫國為重器,神嚴尊憚,復載所同。建國之始,義當就職南京,明其所受;袁乃顧影自慚,妄懷畏懼,陰縱部兵,稱變京邑,用以要嚇國人,遷就受職,使國權出於遙授,玩視國傢之尊嚴,其罪一也。活佛稱異,勢等毛羽,新國既成,鼓我朝銳,相機撻伐,舉足可定;袁乃瞻顧私權,妄懷疑忌,全國請討,置不聽從,遷延養敵,廢時失機,授他邦以蹈隙縱刃之間,失主權於外力糾紛之後,遂使巨蜿蜒嶂,棄此南金,萬裏邊城,躍馬可入,貽宗邦後顧之殷憂,損五族雄飛之資望,其罪二也。政體更新,蕩滌瑕穢,私門政習,首宜改選,故內閣部首,須獲議院同意,所以樹公政之基,明衆共之義;袁乃病其嚴責,陰圖放佚,於第一次內閣聯翩去職之後,盡登媕寵,嗾使軍警,圍逼議員,索責同意,用以示威國人,開武力政治之漸,使民意機關,失其自由宣泄之用,其罪三也。國有大維,是曰法紀,信守不立,謚為國難,亂政亟行,於焉作俑,故侵官敗法,為世大詬;袁為元首,尤宜凜遵,乃受事未幾,即不依法定程序,濫用政府威權,誣殺建國勳人張振武,使法律信用,失其效能,國憲隨以動搖,政本因而銷鑠,其罪四也。國憲之立,係以三權,共和之邦,主權在民,立法之府,誼尤尊顯,地方三級,製實虛冗,建國除穢,亦既罷斥。袁乃急欲市恩,妄復舊製,不俟公决,輒以令行,使議院立法,失其尊嚴,國權行使,因以紊亂,其罪五也。財政擔負,直纍民福,外債侵逼,尤傷國權,議案成立,特事嚴謹,衆院贊可,憲尤著明;袁乃私立外約,斷送????稅,換藉外貲二千五百萬鎊,厲民害國,不經衆院,曖昧揮霍,不事報聞,蔑視通憲,為逆已甚,其罪六也。國有元首,政俗式憑,行係國華,止為民範;袁乃知除異己,不自愛重,陰遣死士,狙殺國黨領袖宋教仁,以元首資格,為謀殺兇犯,既辱國體,又詒外譏,國傢威嚴,因以掃地,其罪七也。共和之國,建礎為公,民意所在,亦曰神聖,百爾職司,義宜退聽,國會初立,人民望治;袁恐政製嚴明,不獲罔逞,乃私撥國帑,肥養爪牙,收買議員,籠絡政客,用以陷辱國會,迷奪衆情,使議政要區,化為搗亂之場,法案遷延,藉作獨裁之柄,其罪八也。元首登選,國有常經,揖讓謳歌,盛德固爾,抑共和定疑,國憲崇廢,悉於是覘,世法懍懍,斯為第一;袁於臨時任滿正式更選之際,鄙夫患失,至兵圍國會,囚逼議員,使強選總統,以就己名,緻元首尊官,成於劫奪,共和大憲,根本動搖,國是益以危疑,後進難乎為繼,其罪九也。國民代表,職司立法,非還訴民意,毋得斷閼;袁於總統既獲,復慮旁掣,辜恩反噬,遽為梟獍,乃假托危詞,羅織黨獄,濫用行政權,私削議員資格,用以鴆殺國會,並吞立法部,使建國約法,由是推翻,元首生身,等於孽子,其罪十也。
  國傢組織,法係嚴明,苟非選民,焉能造法?袁於戕殺國會之後,妄以私意召集官僚,開政治會議,約法會議,冒稱民意,更改約法,摹擬君主,獨攬大權,使民國政製,蕩然無存,澔澔新邦,懸為虛器,其罪十一也。民國肇造,本以圖存,時風所遷,民強則興,發揮群能,騰達衆志,公私權利,宜獲敬尊;袁乃倒行逆施,黜民崇吏,既吞立法,復盡滅各級地方議會,密佈遊探,誣扳黨獄,良士俊民,任意捕殺,人民權利,全失保障,緻群生股慄,海內寒心,毒吏得以橫行,民業日以凋敝,民力壯盛,有如捕風,國勢頽隤,益以卑下,其罪十二也。
  國局始奠,海內虛耗,財用竭蹶,義宜根本整理;袁乃專事虛緣,日以藉債政策,利誘他邦為私托外援之計,斷送利權,絶不顧惜,逐鹿爭臭,坌集廟朝,遂妄以北中二部,橫斷鐵道,分許外人,惹起國交之猜疑,增益宗邦之危難,其罪十三也。歐陸戰爭,義以嚴守中立,及時奮進;袁乃內驕外諛,折衝無狀,既反復狼狽,貽羞東魯,復徘徊雌伏,巽立要盟,失滿、蒙礦權,至於九處,承他邦意旨,發佈誓言,辱國辱民,傾海不滌,其罪十四也。民族虎爭,領土強食,外債毒國,既若飲鴆,竭澤厲民,何異自殺?袁於歐戰既發,外貲猝斷,乃專事掊剋,內為惡稅,房畝煙賭,一再搜括,復先後發行內國公債,額逾萬萬,按省配攤,指額求盈,小吏承旨,比戶勒索,等於罰鍰,致富戶驚逃,閭裏嗟怨,國民信愛,斲傷無餘,神州陸瀋,殷憂可畏,其罪十五也。生利致用,民貴有恆,縱博浪遊,謚曰敗子,盜賊充斥,此為厲階,修政明刑,首宜緻謹;袁乃縱容粵吏,復弛賭禁,使南疆富庶之區,負群盜如毛之痛,苛政猛虎,同惡相濟,清鄉剿殺,無時或已,政以福民,今為陷阱,其罪十六也。煙害流離,久痼華族,張皇人道,僅獲禁約,奮厲閼絶,猶懼不亟;袁乃餂其厚獲,倚以箕斂,寵登劣吏,設局專賣,重播官煙,飛揚淫毒,失信害民,辱國貽譏,其罪十七也。民權政治,積流成海,國傢公有,炳若日星,世室舊傢,且凜茲盛誼,汲汲改進,華族後起,方發皇古訓,追蹤世法,斷脰流血,久而後得,大義既伸,迕則不忠,喬木既登,返則不智;袁乃身為豪奴,叛國稱帝,監謗飾非,炰烋求是,狐假虎威,因以反噬,使兇德播流,戾氣橫溢,妖孽喪邦,甘為禍首,其罪十八也。易象係天,筮曰無妄,聖學傳經,誼唯存誠,故忠信篤敬,保為民彝,衍為世德;袁乃機械變詐,崇事怪詭,貌為恭謹,潛藏禍謀,秘電飛詞,轉興衆口,塗芻引鹿,指稱民意,欺世盜名,載鬼盈車,背食誓言,日月舛仵,使道德信義,全為廢詞,民質國華,盡量消失,其罪十九也。維我當世耆德,草野名賢,或手握兵符,風雲在抱;或權領方牧,虎步竜驤;或道係鄉閭,鶴鳴鳳翽,細矚理倫,橫流若此,起矚國傢,悲憫何如?凡屬衣冠之倫,幸及斯文未喪,等是邦傢之主,鬍堪義憤填膺。譙彼昏逆,洵堪發指,修我矛戟,盍賦同仇?書到都府,勳耆便合聚衆興師,都邑子弟,各整戎馬,選爾車徒,同我六師,隨集義麾,共扶社稷。昆侖山上,誰非黃帝子孫?涿鹿中原,合洗蚩尤兵甲。軍府則總攝機宜,折衝內外,張皇國是,為茲要約。曰:凡屬中華民國之國民,其恪遵成憲,翊衛共和,誓除國賊,義一;改造中央政府,由軍府召集正式國會,更選元首以代表中華民國,義二;罷除一切陰謀政治所發生,不經國會違反民意之法律,與國人更始,義三;發揮民權政治之精神,實行代議制度,尊重各級地方議會之權能,期策進民力,求上下一心全力外應之效,義四;采用聯邦制度,省長民選,組織活潑有為之地方政府,以觀摩新治,維護國基,義五。建此五義,奉以綱維,普天率土,罔或貳心。軍府又為軍中之約曰:凡茲官吏,粵若軍民,受事公朝,皆為同德。義師所指,戮在一人,元惡既除,勿有所問。其有黨惡朋姦,甘為逆羽,殺無赦!為間諜,殺無赦!抗義行,殺無赦!故違軍法,殺無赦!如律令。佈告天下,迄於滿、蒙、回、藏、青海、伊犁之域。
  檄語煌煌,鉦鼓闐闐,雲南護國三大軍,次第組成。除唐督留守外,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先嚮四川進發,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嚮廣西進發,分道揚鑣,為國效力去了。寫得有聲有色。袁世凱迭聞警耗,料知非口舌所能平定,乃决計用兵進攻,即於一月四日,再開軍事會議,首畫定戒嚴區域,次規定攻擊方略。戒嚴區域,分為三等,列表如下:
  (一)緊急區 自百色、泗城經興義、威寧及瀘州、寧遠,定為緊急區。
  (二)臨時區 自桂林經貴陽及重慶,定為臨時區。
  (三)預備區 由雷、瓊、經辰、沅、荊、襄及漢中,定為預備區。
  攻擊方略,亦分作三路,照上例表明:
  (一)由湖南進兵 用馬繼增為司令官,帶領第六師,由湖南經貴州嚮滇進攻,以常德為根據地,並發飛機兩架,由秦國鏞統帶,赴軍候用。
  (二)由四川進兵 用張敬堯為司令官,帶領第七師,由川入滇,以重慶為根據地,並飭王鶚統帶飛機四架,贊助軍機。以上兩路,特任第三師長曹錕為總司令,統轄川、湘兩軍,馬、張以下,均歸節制。
  (三)由廣西進兵 用竜覲光為總司令,召集粵、桂軍,由廣西百色縣,嚮滇進擊,以南寧為根據地。
  籌議已定,又下一中令,略說:“唐繼堯、蔡鍔等,權利薫心,造謠煽亂,予以薄德,忝受推戴,惟有速戡反側,聊謝國人”雲雲。越日,再電飭近滇各省,一體嚴防。又越日,令竜濟光、張勳、馮國璋、陸榮廷、段芝貴、趙倜、湯薌銘、李純、倪嗣衝等,簡選精銳,聽候調用。又越日,令曹錕率第三師全部,及第七師一旅,速即入川,馬繼增率本部繼進,所有嶽州防務,另派第二師一部接管。應五十七回。再命湖北將軍王占元,就漢口設立軍事運輸局,督辦軍需,接濟徵滇軍隊。老袁意中,以為着着籌備,非常嚴密,偌大雲南,不值一掃。那知曹錕所率的第三師,就是民國元年,袁避南來,嗾令變亂的軍士,當時焚都市,嬲婦女,幾鬧得不可收拾,老袁反格外優待,不特未加懲處,反且密行超遷。他們驕淫成習,毫無紀律,自奉令入川後,沿途經過湘、鄂諸境,仍是淫殺搶擄,任所欲為,曹錕亦不能禁止,坐視騷擾,肅政廳據實彈劾,總算由老袁特頒軍約,號令軍前,但也衹是官樣文書,掩人耳目罷了。兵不可玩,玩則不震。一月十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復奏請速正大位,藉弭內亂等情。老袁令大典籌備處復議,一面遣農商總長周自齊,出使日本,名目上是慶賀日皇加冕,賫贈高等勳章,暗中卻餽送一份大禮,作為承認帝製的交換品。不意周自齊方銜命登程,那日使館中,竟發出一個照會,遞至外交部,害得老袁色沮神喪,魂散魄銷,正是:
  賣國且難逢受主,比鄰竟爾拒行人。
  畢竟照會中有何說話,請看官接閱下回。
  閱雲南檄文,義正詞嚴,不得目為太過。蓋袁氏之欺民久矣,一經檄告,方令全國人民,洞燭其私,所有種種伎倆,俱表襮無遺。足令後之好欺者,引為炯戒,亦有關世道之文也。袁氏决計興師,種種籌畫,縝密之至,清康熙帝平三藩之策,無以過之。然卒至於撓敗者,由人心之已去,而兵氣之不揚故也。況沿途所經,任情焚掠,以是行軍,安往不敗?要之袁氏成於欺,而亦敗於欺。孟子有言,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德不必問,至若以力假仁,亦且未逮,何王霸之足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