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国的才子佳人:现代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四、“我自信我能得到我所要的,也能拒绝(2)      王鸣剑 Wang Mingjian

  沈从文在1942年创作的自传性散文《水云》里,对自己1933—1942年十年间情感和写作历程进行了形而上的理性回顾,向读者坦率地讲述了他生命中出现的四次“偶然”所给他的印象和影响。
  沈从文生命中的第一个“偶然”,是青年诗人高青子。高青子,原名高韵秀,福建人,天生丽质,虽只有高中文化,却酷爱文学。沈从文与她的相识也纯粹出于“偶然”。1931年,沈从文为一个亲戚带一个小礼物去北平一个“阔大华贵”的人家可能指熊希龄的香山别墅,笔者注。。女主人不在,接待他的是这家的家庭教师高韵秀。两人闲聊甚为投缘,这位“偶然”与沈从文的亲戚和好多朋友都相熟,并且读过他写的很多故事,对他慕名已久,只是未曾谋面罢了。“偶然”给沈从文的印象:“幽雅而脆弱”,“一张白白的小脸,一堆黑而光柔的头发,一点陌生羞怯的笑。”当她发上的压发翠花跌落到地毯上,她躬身下去找时,沈从文“仿佛看到一条素色的虹霓”。分别时,沈从文送给她一本自己写的书。一个月后,他们在“另外一个素朴而美丽的小客厅中”同注①,第225页。再度相逢。高青子身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沈从文发现,她的着装似乎是有意仿效自己小说《第四》里的女主人公。《第四》写“汞砂场的技师”,在汽车站与一个“优美的在浅紫色绸衣包裹下面画出的苗条柔软的曲线”的牧师夫人邂逅相遇,两情相悦,结果却演绎出一段悲情故事。其实,高青子的做法在沈从文的小说《灯》里早就出现过。《灯》叙述“我”给一个青衣女子讲一盏旧式煤油灯的故事,故事里老兵总想成全我和蓝衣女人,结果蓝衣女人到北平结婚去了,而老兵本人到南京后也没了踪影。青衣女子听后非常感动,第二天,她“为凑成那故事”,改穿蓝衣来访拜“我”,从而使“我”梦想成真。
  当沈从文把这点小秘密看破,而高青子又察觉到时,双方有了略微的尴尬和不安,随即有所会心,他们的交往开始了。“偶然”面带微笑、略含羞怯地告诉沈从文,她刚看过他写的那个故事,并问他,故事写的是否真有其事?沈从文说,文学艺术只有美和不美,情真事不真,并不妨事。“偶然”认为他的小说写得美,可未必真。沈从文知道,她的用意是探询自己的人生态度。便用“美应当是善的一种形式”之类的话相搪塞。未料到反而击中她的心脉,她便感叹道:“美的有时也令人不愉快!譬如说,一个人刚好订婚,又凑巧……”沈从文安慰道:“不要难受,美丽总使人忧愁,可是还受用。”《水云》,《沈从文自传》,第226页。沈从文与“偶然”分手后,“似乎遗失了一点什么东西”,想起自己向她说过的那些话,“心似乎有点跳得不大正常”了。当他意识到“偶然”带给他的诱惑时,他用理性抑制住这种情感的发炎,从“偶然”留给自己的印象中去搜寻一些她生活习惯上的缺点,甚至将她“性情上的温雅,和文学爱好”也视为“装饰之一种”,其目的,是保护自己性情上的弱点。当然还有“一种幸福的婚姻,或幸福婚姻的幻影指对张兆和追求的乐观估计,笔者注。,我正准备去接受它,证实它。”同注①,第227页。正因为如此,沈从文婚前的第一个“偶然”在“意志和理性”的作用下,成了某种“写在纸上”“受压抑的梦”。这个“受压抑的梦”就是沈从文在蜜月期间创作的悲情小说《边城》。
  新婚燕尔,却写下了这部具有浓郁悲情色彩的小说,其创作中的潜在心里就值得探究。
  沈从文在《水云》中抱怨:“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情绪下写成这个作品,也不大明白我写它的意义”。沈从文解释说,《边城》是将自己“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是他“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同上书,第228页。这种解释带有浓重的弗洛伊德味道,也符合厨川白村关于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的说法。因此,我们似乎窥见到了他创作《边城》的潜在动机:宣泄他在现实生活无法释放的情感矛盾。《边城》中的人事与心曲,处处透着“不巧”和“偶然”,沈从文的目的,是希望“从一种友谊的回声中证实生命的意义”。“友谊”的追怀,或许也暗示了他婚前遭遇的“偶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苏雪林:“精神贞操之重要,更在肉体之上”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1)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2)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3)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2)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3)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5)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6)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7)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8)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9)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0)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1)
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3)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1)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3)三、“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