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四章天教心願與身違(16)      田居儉 Tian Jujian

  更使李煜傷心懊悔的是,趙匡胤竟把他的特使、七弟從善當作人質扣在汴梁,又暗中施展反間計,假手他們兄弟倆除掉南唐名將林仁肇,令親者痛、仇者快。
  那是在南漢滅國之初,李煜懾於北宋連滅長江以南的荊南、後蜀、南漢等國,害怕禍及南唐,特派從善為進奉使北上汴梁朝貢祝捷。趙匡胤趁勢再嚮李煜施加壓力,軟禁了從善。表面上還以從善自幼潛心習武藝、研韜略為由,堂而皇之地封了一個泰寧軍節度使的官銜。如果循名責實,泰寧軍節度使理應出鎮兗州(今山東兗州),但趙匡胤卻將他羈留京師,並在汴河南岸的汴陽坊為他安排了一處豪華的宅第久居。李煜念於手足之情,又恐夜長夢多,惹事生非,幾次上表趙匡胤,乞請從善回歸,均遭拒絶。李煜無可奈何,衹好和淚吞咽這枚苦果,派戶部尚書馮延魯代他前去汴梁為從善受封嚮趙匡胤謝恩。
  時隔不久,有消息從汴梁傳到金陵,繪聲繪色地說什麽從善如何被趙匡胤賞賜的豔姬所迷,終日沉溺酒色,樂不思歸。雖然李煜心中有數,知道從善不是那種薄情負義的人,但是從善妃卻堅信不疑。她為此常闖宮嚮李煜哭訴其日夜獨守空闈的凄苦,埋怨李煜不該派從善出使汴梁,使他身陷虎口。一嚮以手足情為重的李煜,深為弟媳思夫之情所感染。
  一次,李煜送走從善妃之後,心情長久不能平靜。他想極力把她傾訴的春日闌珊,妝殘發亂,黃昏倚闌,獨對夕陽的情景嵌入詞中,遙寄從善,盼他早日回歸。為此,他寫了一首《阮郎歸》: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珮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顔,黃昏獨倚闌。
  在從善滯留汴梁期間,趙匡胤又施離間計,通過從善再通過李煜殺了南唐名將林仁肇,為後來北宋攻取江南排除了一大障礙。
  林仁肇身材魁梧,膂力超群,胸前刺有猛虎圖案,人稱“林虎子”,是南唐屈指可數的一員驍勇善戰的虎將。此人行伍出身,雖為名將,卻能與士卒均食同服,和衷共濟,在軍中頗孚衆望。早年,後周兵馬入侵淮南,他曾率部援壽州,破濠州,又帶領千人敢死隊乘風舉火焚燒正陽浮橋,為保衛南唐立下過汗馬功勞。因其東拼西殺戰功卓著,被李授以潤州節度使,後移鎮長江中遊咽喉之地武昌,肩負隔江禦宋的重任。
  李煜即位後,林仁肇繼續留任。當北宋滅掉南漢尚未班師回朝時,他曾上疏李煜,懇請“獨對”。這次單獨的面奏,既是獻策,又是請命。林仁肇虔誠地嚮李煜提出,趁北宋連年出兵,平荊楚、破後蜀、取南漢,千裏徵戰,淮南防務空虛,他願率領精兵數萬渡江北伐,先立足壽州,發動北宋統治下的南唐民衆徵集糧秣,收復淮南各州,然後擴充兵馬渡淮北上攻取汴梁。為了替李煜開脫“罪責”,他又請李煜待他起兵之日,先將其眷屬佯裝拘捕下獄,然後再嚮趙匡胤上表指控林仁肇竊兵叛亂。如此辦理,李煜則可進可退。事成,君臣傢國均可受益;事敗,林仁肇甘願蒙受殺身滅族之冤,藉以說明李煜對北宋忠心不二。一言以蔽之,他誓用一腔碧血、滿門忠義代李煜受過。奈何李煜不敢冒此風險同北宋較量,生怕林仁肇弄巧成拙,引火燒身,便將林仁肇調往洪州,任南都留守、南昌尹。
  可悲而又可嘆的是,這樣一位披肝瀝膽的忠臣,竟然落了一個“不忠”的下場。起因乃在於趙匡胤暗中作祟。
  一次,趙匡胤召見從善,煞有介事地出示了他派人潛入南唐用重金賄買的林仁肇畫像,詭秘地問:“卿可認識此人?”
  從善半驚半疑地回答:“似曾相識。但一時說不準他的姓氏和身份。”
  趙匡胤笑着說:“卿可謂貴人健忘。這不是江南鼎鼎大名的武將林仁肇嗎?他已經同朕約定了歸服日期,並以此畫作為信物。朕念他對本朝的一片忠忱,擬在汴陽坊特賜美宅一處,以示嘉勉。不知卿以為然否?”
  從善聞聽此言,不知如何回答,但又須極力掩飾與剋製惶恐之態,衹好連說“陛下英明”。回到下榻之處,從善忙將這番讒言寫成密信,第二天派人專程送回金陵。
  李煜接到密信,徘徊苦思,猶豫不决,他不能相信林仁肇真會背叛,又不能懷疑從善平白誣陷林仁肇,最後在妨賢嫉能的樞密副使張洎煽動下,李煜還是以“不忠不義”的罪名,賜林仁肇一壺毒酒,令其自赴黃泉了。紗紝矠
  李煜雖然替趙匡胤除了一塊“心病”,可是他自己的心病卻有增無減,難以消除。因為趙匡胤依然如故,還是不準從善南歸。這對自幼就珍愛手足情誼如命的李煜來說,是異常痛苦的事情。他不時地想起六年前同從善一道為八弟從鎰出鎮宣州送別的情景。當時,他在綺霞閣設宴,邀請諸王、近臣為從鎰餞行,席間即興賦詩一首,傾訴兄弟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