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在臺灣-國學大師的1949 》
第60節:徐復觀擎起這把香火的猛士(17)
周為筠 Zhou Weijun
史書上有"依日月之末光"之說,也就是說依附和沾染名人之餘澤的,大多會成就一番功名事業。徐復觀在他自述體《末光碎影》的回憶中,在國共合作的抗戰期間,他曾以少將軍銜、軍令部聯絡參謀的名義派駐延安,歷時半年。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辭世,延安的中共召開追悼大會,大會由吳玉章主持。徐復觀說吳玉章並不報告林森的生平,而是粗言穢語,對蔣介石加以詆毀,他一時氣起,要求登臺發言,結果被"今天沒有安排徐參謀發言的節目"為由加以拒絶。徐復觀要退席,門衛不予放行,他後來又以絶食來抗議。
結果第二天周恩來寫來長信道歉,葉劍英親來招待所安慰。當時徐復觀已看出國民黨的弱點和敗相,其癥結是在民主和農民問題上面,並認為中共志在奪取全面政權,而且其勢難擋。至於以後國民黨偏安海島後的所謂"光復大業",他認為這亦是難以想象的黃粱美夢。
徐復觀不認同國民黨偏安後的"光復大業",對"臺獨"勢力更是深惡痛絶。1972年寫作《"臺獨"是什麽東西!》一文,對當時一些否認自己是中國人,而自稱"否莫沙人"的"臺獨分子"予以嚴厲的抨擊。
1981年3月底,徐復觀在美國休斯敦的小兒子徐帥軍處住了兩個多月,他一面在美國得剋薩斯大學安德遜癌癥中心接受診治,一面躺在病床上堅持每天寫作《中國經學史基礎》。他拼了生命最後一點力量完成了這本書,但結果仍讓他不是很滿意,衹能感嘆自己是無法完成一部完整的經學史了。
徐復觀覺得已經活到這麽大年紀了,死去已經無所留戀,衹可惜他想寫《漢代經學史》,這是一個冷題目,他不寫沒有人會做,現在竟沒有動筆的機會了。老友鬍秋原建議他口述大綱,由學生代為整理內容,但手術後他的身體日漸衰弱,已經無法把話說清楚。他常想忘了年紀和病痛,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中選擇若幹關鍵問題,寫出十餘篇左右深入而具有綱維性的文章,以完成這方面的心願,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夢想。
徐復觀臨終之前,自覺壯心未酬,時不我待,在臺大醫院病室口述他最後的遺作《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自序》時,不無遺憾地說道:"'程朱異同'一文,以'為己之學'貫通孔孟程朱陸王學派,老莊對知識與人生的態度與儒學異,但其學問方向亦與此相通,此乃餘最後體悟所到,惜得之太遲,出之太驟,今病恐不起,亦未能繼續闡述為恨。"一個"太遲",一個"太驟",藴涵着這一代學者的幾多心血,幾多遺恨!
徐復觀在近50歲時由一個赳赳武夫漸成文化人,一直保持勃發的學術生機,顯示的不純粹是自然生命,而更是一種文化生命、一種精神生命,他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這就是孔子為代表的滲透到他的血脈骨髓裏的中國文化。孔子作為儒傢文化的創始者,是民族幾千年傳承不息的文化根基,自春秋開始的祭孔是國之大典,到麯阜去祭孔成了徐復觀在彌留之際最大的期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1) | 第2節:前言(2) | 第3節:前言(3) | 第4節:前言(4) | 第5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 | 第6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2) | 第7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3) | 第8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4) | 第9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5) | 第10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6) | 第11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7) | 第12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8) | 第13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9) | 第14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0) | 第15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1) | 第16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2) | 第17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3) | 第18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4) | 第19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5) | 第20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6) | 第21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7) | 第22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8) | 第23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9) | 第24節:傅斯年歸骨於田橫之島(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