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孔学感悟集:论语力   》 第60节:里村先生访谈于丹(2)      Yu Dan    Kong Jian

  里村:正是《论语》的能量与于丹心得的能量集合,才产生了中国今天这种"儒学核反应"的聚变,并且影响到日本。有人说,于丹给日本人送来了一剂"汉方汤药"。于丹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当今人们的心灵缺乏某种抚慰,精神上存在着某种饥渴。有人说你是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名中医",可以治好日本人的"心病"和"现代病"。
  于丹:你过奖了。我想这不是我本身有多大能量,是《论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价值。我曾说过:《论语》的温度是不烫手也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定。我喜欢的生命的质感永远是温暖的而不是火热的,因为骤热就意味着骤冷。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热狂。
  说到影响,我要感谢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因为我在电视的平台上去讲《论语》,而电视又是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所有的普通百姓都可用一种最通俗的方式去接受它,所以这种经典的元素就被激活了。文化给我们的就是这种力量,这也是国学在当下兴起的重要理由。
  里村:把中国文化资源挖掘出来,把孔老夫子请出来,使古老经典与现代人文精神巧妙结合,这正是你的成功之处,所以说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你在电视上讲《论语》的时候,不仅讲得生动,还经常配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动画片,那是于丹教授你的创意吗?
  于丹:这就是电视的一种特权。你想电视为什么要称"电视"而不叫"电听"呢?它的特点就是形象非常丰富。老百姓坐在家中,他就看这样一个小盒子(电视),如果给他讲的都是些古典大道理而没有鲜活的视觉形象,他们是不容易被吸引,并且很快就会转移视线而变换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利用电视平台,请学者与老百姓以聊天的形式完成传播,并且讲演中配有生动的卡通,就活起来了。即把经典的东西给稀释了,加上传播的策略,用普通人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接受。
  里村:日本近代有位叫"涩泽荣一"的经济学者,他为了让日本国民能理解《论语》促进日本的发展,写了一本《论语加算盘》的书,认为人们要道德与经济结合,即一手抓《论语》,一手抓算盘,这本书至今还影响着日本国民。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人的精神、道德建设方面,是不是可以说《论语》是唯一的推进力呢?
  于丹:《论语》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活方式。我觉得所有的古典与您所讲的人的精神、道德建设方面都不是简单的功利关系,都不会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借助人文的力量,就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到一定时候,就不是以一种财富数字来表达,而是以人的幸福指数来表达。这时人文数字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所有外在物质的发达最终是为了让人内心有安宁感、幸福感。这时,经典就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从心中被启动、被唤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1)第2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2)
第3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3)第4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4)
第5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第6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第7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1)第8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2)
第9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1)第10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2)
第11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3)第12节:于丹《论语》扶桑行(1)
第13节:于丹《论语》扶桑行(2)第14节:于丹《论语》扶桑行(3)
第15节:于丹《论语》扶桑行(4)第16节:于丹《论语》扶桑行(5)
第17节:于丹日本讲座(1)第18节:于丹日本讲座(2)
第19节:于丹日本讲座(3)第20节:于丹日本讲座(4)
第21节:于丹日本讲座(5)第22节:于丹日本讲座(6)
第23节:于丹日本讲座(7)第24节:于丹日本讲座(8)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