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书评论 》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王利锁:感悟人生(8)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座的有60岁以上的老先生,也有二十来岁、十几岁的小孩。我给你们提个问题,尤其是对老先生来讲——现在在座的年轻人,他们对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死亡”这个事——老先生们,你们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头脑当中,在毛泽东没有去世以前,你想过没有想过毛泽东会死亡这个问题?应该说40岁以上的人,在那特殊的时代,你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过“毛泽东会死亡”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因为你从小是在“毛主席万岁”这样一种时空熏陶当中长大的。可突然毛泽东去世了,于是许多人就感觉天塌地陷了。为何如此?时代也。今天我们对此已经不会再那样了,任何伟人都会死亡已经不需要深思。毛泽东会逝世,邓小平会逝世,其他再伟大的人也要逝世,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现在给年轻人讲这个问题,他们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对60岁的人来讲,这个问题就是一种观念,这就是“时命”的问题。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在观念当中,在认识上会形成一个盲区,就是这个盲区限制了我们的自由,限制了我们的精神,而形成这个盲区的客观性合力就是“时命”。
第三,个人的情欲。应该说每一个人,“声色”、“滋味”、“权力”、“名利”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的欲望越高,我们的贪欲性就越大。庄子说,我们人类最不能摆脱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欲。我们为什么不能自由,我们每个人为什么不能潇洒走一回,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情欲在作祟。我们生活当中好多称为“人之常情”的东西,在庄子看来却是限制我们自由的东西。
比如说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我们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错不错?不错。但是有时候我们往往被一种东西左右了,比如小孩考大学,大人差点把脊骨给累断了。你仔细想一想,小孩考大学和你有什么关系?他学习好不好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不学习,你累死也解决不了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观念当中形成了一个东西,这个小孩跟你的一切都有关系,所以我必须负责。我们有一种渴求,我们为这渴求忙忙碌碌。
庄子说,人内心的这种情欲的膨胀,使我们不能够达到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就像我们说挣钱一样,挣钱的方式有两种:一个人说我今天出摊,摆个摊子,我想挣10块钱。可是我刚刚挣了6块钱,那4块钱我不愿意挣了,我觉得累了,我要回家睡觉去,明天再来。但是另外一个人就不一样了,他规定自己赚10块钱。已经晚上12点了,只赚了9块9,那不行,他一定要达到这个目标,结果熬到3点也没有得到。前者的超然和后者的执着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可能会说后者有毅力,有拼搏精神,在生活中敢于积极进取,但在庄子看来,这是他的情欲、贪欲的表现,他为“物”所役了,他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而把自己异化为金钱的奴隶了。有的贪官一贪就是几百万、上千万,他的一生生活需要那么多的钱吗?他考虑的不是生活而是金钱,他的自我已经异化了。庄子说:“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情欲限制了我们的人生。庄子说,情欲这个东西对我们人生有限制,是我们不能够超越的。
第四,庄子叫“成心”,指的是我们固有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观念形成的思维定式。这样一种“成心”,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是个精神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不要忘了,这个东西对人的限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们好多人不能超越自己,不能走到逍遥的境界,其中很重要的和这个固有的文化观念,即“成心”有关。
比如子女的培养问题。在美国,把子女养到18岁,孩子就已经成人了,以后他的学费、生活费他自己要自理去,父母可以不管那么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人都具有一种拼搏生活的勇气。但是我们国家不行,子女到40岁了,父母还要把他包起来。干什么?“那是我儿子,我不管谁管?”许多“啃老族”的出现与此观念有甚深关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