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四棵树 》
第60节:你有淡淡的哀愁吗(2)
刘心武 Liu Xinwu
当时我想,他的确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淡淡的哀愁即使算不得什么良好的思绪,也确实不必人人、时时都有,更不必在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里含有,但又有什么“见不得”的呢?后来我进一步深想,他 的一辈子,处在不间断的思想感情的改造中,小资产阶级感情,特别是其中那最 易暴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愁”这只“马脚”,让他吃尽了苦头,也终于让他意识 到那是与革命事业格格不入,必须像战胜病毒一样加以消灭的。 荒煤前辈在上世纪末因病去世。可惜不能与他详细探讨关于“淡淡的哀愁” 这一人类共有的情愫了。 说是人类共有,不用举更多的例子。前些天传来的消息,法国女作家萨冈仙 去。萨冈的成名作就是《别了,哀愁》。哀愁,无论是拥抱它还是告别它,那肯 定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绪。哀愁与人类的总体生存状态有关,更与人性有关。革 命家尽管为了社会公正去进行革命,却大可不必将哀愁,特别是淡淡的哀愁,这 人类的固有情愫,当作革命的对象,大加挞伐,加以杜绝。 我二十年来一直珍藏着一本小书《中国散文44 篇》,是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 会1983 年编的,封底上印着“内部学习资料”,后来不知道是否正式出版了,这 本选集所选的44 篇散文确实都是精品,从上世纪20 年代一直选到80 年代,当然, 前半世纪的所占比例很大,编选者强调,那只是因为那些文章“不好找”,我读 这些篇什,却感觉到,编选者是在有意无意地帮助读者去找回那些被极左,特别 是“文革”所荼毒、抛弃、遮蔽的美文,这些美文题材各异、手法多样,作者的 理念与情趣多元,但是,我一再细读之中,却发现这些不同的作者的不同文章里, 却常常氤氲出一种相通的情愫,比如:1923年宗白华在《我和诗》里说之所以 喜欢泰戈尔的散文诗,是因为“他那声调的苍凉幽咽,一往情深,引起我一股宇 宙的遥远的相思的哀感。”
俞平伯在《清河坊》里写到:“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 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的花花自己去响着。若没有憔悴的女儿, 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夏丐尊的《猫》写家中爱猫失踪 死亡后,“在昏黄中独自徘徊。日来已失了联想媒介的无数往事,都回光返照似 的一时强烈地齐现到心上来。”
沈从文的《箱子岩》写到一群与自然融合生存的 船民,“听到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意识到“一份新的日月, 行将消灭旧的一切。”
卞之琳在《尺八夜》里写自己幼时读了苏蔓殊那“春雨楼 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的诗句,“不 知道小小年纪,有什么了不得的哀愁,想起来心里真是‘软和得很’。”
而经历与 陈荒煤很相近的何其芳以文句艳丽雕琢的少作《秋海棠》入选,更明白地写出“这 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从上述“只取一瓢饮”的小选集,已不难看出,上世纪的许多美文,都含有“淡 淡哀愁”的成分,鲁迅先生的小说有《狂人日记》那样的呐喊调式,有《阿Q 正传》 那样的调侃文体,但《伤逝》这题目和开篇第一句,以及文末“初春的夜,还是 那么长”等抒情句式,不知别人读来是何感觉,我反正是咀嚼出了淡淡哀愁的滋 味,还有他那散文集《野草》里的《风筝》等篇,也都有同样韵味。 淡淡的哀愁,也就是忧郁、惆怅、伤感的情绪。致力革命的革命者和致力扑 灭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处在激昂的亢奋的生死搏斗的情绪中,那的确是容不得 半点哀愁、忧郁、惆怅、伤感的,任何那样的星火情绪,都可能导致心慈手软, 从而一着错、满盘输。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在大决战的 情势下,也会考虑到对付中间势力的策略,一种策略是“凡不公开反对我的都可 视为朋友”,一种策略是“凡不站到我一边的均视为敌人”,也往往两种策略交替 或交融使用。在尘埃落定后,革命者所解放的领域里,革命领袖的情绪一旦软化, 则社会春风融融,而一旦超常坚硬,则会导致席卷全社会的狂风暴雨。反革命势 力盘踞的地盘上呢,也会有因掌权者心硬而放大“格杀勿论”圈,以及心软而解 除大禁的情况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对社会、历史起关键作用的大人物,还是在 其硬心肠里掺合进一些软心肠,忽而忧郁一下、惆怅一点、伤感一点,也就是偶 有点淡淡的哀愁,对芸芸众生较为有利。这种想法是否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理论 上不去探讨,我只知道,大概是1973 年,忽然上面传下急令,要解放上海的“反 革命黑线人物”贺绿汀,负责监管贺的几乎不能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传达是真的, 贺是“文革”一开始就揪出来示众的典型坏蛋,铁案铸定,岂能翻案?但也容不 得监管人员细问,什么想得通想不通,立即放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后来才知道, 就是发动“文革”的领袖忽有一天哼了几句《游击队歌》,这歌子很不错么!作 歌子的人在哪里呢?你看,人性中的软东西起了救人一命的作用,也不仅是一个 人和一家人获救,比他更心软或者说一直是软心肠的重要人物,也就趁势以此为 例,为一大批类似贺绿汀那样的人物落实了政策。人性也在书写历史,这是我想 表达的一个意思。人性里的软和成分,比如体现于虽然鲁迅视其为死敌,但因为 你曾经给过大洋鼓励我们留学,那就即使在“破四旧”的腥风血雨里,也下指示 要给你精印线装本的《柳文指要》,这类的人情味儿;比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的喟叹;比如在睡衣外面套上大衣匆匆赶到八宝山出现于追悼会,并慈蔼地慰励 遗孀;比如忽然忆及当年同案被整,顿生赦免之心而大赞“人才难得”……以至 于还有“我到哪里去离婚啊”的悲叹,凡此种种,即使还算不得淡淡的哀愁,其 实离得也不远了,这样的情绪,因其人具有巨大的辐射力,而由此辐射出后,多 有良性效应,说一句弥足珍贵,不过分吧。 但真正将淡淡哀愁作为自己基本情愫构成的,还是社会上的中间人群,从政 治上说是中间人物,从经济上说是小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从文化上说基本属于 精神贵族。 1988 年,我在当时《文艺报》上开了个“一叶之见”的专栏,大体上每周 发表一篇,其中有篇是《淡淡哀愁今何价》,我那时这样分析:淡淡的哀愁情怀 系由下列因素构成:一,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惶惑,小悲欢中的小失落,使人生出 一种惆怅和悲凉;二,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对变故和冲击无法承受,因而期 望着温情和怜悯;三,个人在群体中的迷失,认同中的窘境,希求以一种自慰来 取得心理平衡。今天看来,这个分析如果只针对特定的人群,也就是小资产阶级 的成员,还是适用的,但缺陷是没有把这种情愫作为人性深处的普遍存在加以揭 橥。从上一段我斗胆对大人物的分析即可知道,我对软性情绪的认知目前已经超 越了十六年前。现在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淡淡哀愁之类的情愫是每一个体生命的 人性深处都有的,只不过在所有的人里面,小资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级人士最容 易将其自觉地释放出来。而既然是人皆有之的情愫,有关它的描述也就需要再加 修正,至少需要在上面三点之外加以补充,比如指出从中可以生发为一种怜悯之 心,或者说是宽恕之心。 在十六年前那篇文章里,我已经指出“淡淡的哀愁”作为一种情愫虽然从政 治上已经不再是罪愆,但在社会上却价位不高,并不怎么招人待见,我还试图解 释其被社会轻视的原因,但我在文末却有这样的猜测:“‘淡淡的哀愁’眼下是行 情自然下跌,但谁又敢于断言,螺旋形上升到新水平的‘淡淡的哀愁’,绝不会 又大为风行呢?” 很遗憾的是,十六年过去,我期待的“螺旋形上升到新水平”的“淡淡的哀愁” 并没怎么冒头更没有大为风行。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已经将“四个一”的生活状 态朝“四个二”提升的白领女士,她的自言“典型”,就说明着这种情愫即使在 最应该具有的新兴小资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级又或者说是小康人士或成功人士或 先富一步的人群里,仍颇稀缺,行情并未看涨,这确实是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 过去在我们社会里,包括“淡淡的哀愁”在内的“小资产阶级感情”或者说“小 资产阶级情调”之所以贬值甚至被判定为负面的毒物,是来自极左的意识形态和 “反右”“文革”那样的政治运动,而现在这方面的压抑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那 么,究竟又是什么因素使得人性深处的这一潜流,不能坦然地涌溢到表层,并在 社会文化情绪的总构成里,获得足够的份额呢? 我想到的因素,首先是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我们在市场经济方面有补课 的情势,而且有点恶补的味道,当然我们是在搞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谁也不 愿意把西方历史上和时下的市场竞争的那些弊端引进,我们都记得马克思和恩格 斯对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评论,他们一方面指出这位作家政治立场 的反动——他是站在没落贵族的立场上反对工业革命所引发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突飞猛进,但同时又激赏这位作家对资本主义积累初期那种乱象的揭露入木三 分——他写出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人际间那些温情脉脉的面纱如何被一一粗暴 地撕破,人性的黑暗面如何汹涌地奔流出来。是否我们虽尽力避免,而且也确实 避免了若干市场经济的弊端,但在维系人际的温情,特别是维系人心的软和度上, 却还是很遗憾地留下了不小的疏漏? 我的调查研究毕竟不够,抽样做个案例分析也难,即如那位能跟我喝下午茶 聊天的白领女士,尽管最近也还跟我通过电话,态度十分友善,甚至表示愿意再 跟我探讨淡淡的哀愁问题,但她和夫君以及他们那个社会群体的人士,可以说是 每天都忙得四脚朝天,睡的是昨天的觉,花的是明天的钱,视生活为明争,视人 际为暗斗,事事讲究的是可量化的“效益”,哪里真能把宝贵时间和论价出让的 精力,来配合我作这种“难以上市”的“高雅研究”? 但无论如何,我心中却总还是有一种企盼,那就是向所有愿意听我提问的人 士提出这个问题:你有淡淡的哀愁吗?并期待着有所反应。对于实在没有工夫跟 我细讨论的人士,那我恳请他们至少能以划勾方式,来简答以下问题,我想我总 有办法回收这些答卷,并把我早已开始的关于“淡淡的哀愁”的研究进行到底。 下面就是我的问题: 你听说过或读到过“淡淡的哀愁”这个提法吗? 听到过 读到过 以前从不知道 你觉得自己曾有过淡淡的哀愁吗? 似乎有过 肯定有过 从未有过 你对淡淡的哀愁的直感是: 感到肉麻、起鸡皮疙瘩 觉得有种诗意在里面 陌生、可疑 是精神 贵族的奢侈品、无病呻吟 没反应 你对淡淡的哀愁的理性判断是: 很可笑 很无聊 很糟糕莫名其妙 能理解 可包容 很美好 不可或缺 以下的哪些文艺作品里,你认为有淡淡的哀愁: 鲁迅的小说《祝福》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 电影《红高粱》 电影《霸王别姬》
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校园歌曲《同桌的你》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昆曲《牡丹亭》 芭蕾舞剧《天鹅湖》 你觉得那些一定程度上能掌握你命运的人士,他们能有淡淡的哀愁(不一定 让你直接感知到),对你而言是: 有好处的 有坏处的 无所谓的 你觉得你的配偶,以及其他最亲近的人,如果一点也没有淡淡的哀愁这一情愫,你会: 失望 庆幸 无所谓 你认为人性深处都会有软和的情愫吗? 不 是的 无法确定 以下这些与淡淡哀愁接近或相联的情绪,哪些你曾产生过: 惆怅 伤感 忧郁 怀旧 喟叹 如果时下的中国淡淡的哀愁这一情愫在中产阶级里面首先风行起来,然后多 少影响、渗透到强势与弱势的两头群体里,你认为是: 有利于促进社会亲合 有害于促进社会亲合 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你认为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该自觉地将淡淡的哀愁一类情绪压抑收敛: 外敌侵入国土 面对贪官污吏 置身激烈的竞争,对竞争对手 想到背叛自己的人时 你认为对淡淡的哀愁作一番探讨是: 必要的 吃饱了撑的 有害的 不可能有害的 可笑的 可耻的 好,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文章,谢谢你耐心地读它。
2004 年10 月12 日完成于北京温榆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营养盒饭 | 第2节:巴厘燕窝(1) | 第3节:巴厘燕窝(2) | 第4节:巴厘燕窝(3) | 第5节:喊山(1) | 第6节:喊山(2) | 第7节:曹葬 | 第8节:变叶木(1) | 第9节:变叶木(2) | 第10节:变叶木(3) | 第11节:科林斯柱 | 第12节:偷父(1) | 第13节:偷父(2) | 第14节:偷父(3) | 第15节:长袖 短袖 | 第16节:陈灰 | 第17节:抽象画 | 第18节:机嫂 | 第19节:借条(1) | 第20节:借条(2) | 第21节:没用的故事 | 第22节:米宝 | 第23节:秋色老梧桐 | 第24节:三室九床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