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法律與影像的結合:影像中的司法   》 第60節:專論一:偷情與法律(1)(圖)      徐昕 Xu Xin

  第三部分 專 論
  專論一
  偷情與法律
  ——法律與電影的視角
  許自寶
  問題的提出
  我對“偷情”現象的關註,源於兩個直接因素的激勵。第一個因素是,據德國女性雜志《女人》(Wo
  man)2003年6月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年來西方女性在外“偷腥”的比例增加,幾乎與男性持平。《女人》
  雜志委托漢堡GEWIS社會研究機構針對1?427名25~35歲的男女網友進行的綫上調查發現,53%的女性受訪者
  表示曾經對伴侶不忠,男性的比例則為59%。而女性出軌的次數增加,急起直追甚至不輸給男性。17%的受
  訪女性表示曾出軌兩到三次,比男性的22%略少,但曾出軌四到五次的女性則有8%,更甚於男性的4%。調
  查指出,女性出軌主要是需要安全感和諒解,而非欲火焚身。另外,性觀念的開放、更豐富的避孕知識、
  女性主義擡頭,也都是女性敢於偷情的促進因素。
  
  【海報來源】:http://vod.klmy.net/tu/20、30、40.jpg
  第二個因素,來自《20 30 40》這樣一部幽默詼諧又感人肺腑、探討女性愛情與夢想的電影。20—40
  是女人一生當中最光輝的20年,但或許同時也是最艱難的20年。張艾嘉在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力作裏,用
  生動輕鬆的筆調,深刻地呈現出不同年齡女性的心境、對愛情的不同渴望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誠然,
  這是一部描繪現代都市復雜人際關係的電影,三個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從愛情的得失去面對變動的人生。
  小潔正值敏感的青春期,涉世未深,天真無邪,她夢想成為一名歌手而離傢出走,深入到復雜的社會中追
  尋自己的明星夢。她敢做敢愛,不讓自己留有遺憾。已邁入30大關的想想愈發成熟嫵媚,穿着小洋裝、充
  滿女人味的她任職空姐,她原本衹想找個依靠,卻周旋在有婦之夫與遊戲人生的男友之間,她開始覺得疲
  憊。40歲的莉莉則是三人中際遇起伏最大的,老公有外遇,她不假思索地離婚,重新展開自己的單身生活
  。
  不管德國人調查的數據是否權威,我們身邊能夠看到的以偷情為主題的電影就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
  的《20 30 40》之外,還比如《手機》、《一聲嘆息》、《不忠》、《菊豆》、《醜聞》、《畢業生》、
  《偷情俏冤傢》、《庭院裏的女人》、《獵愛的人》、《不準掉頭》、《快樂到死》、《性、謊言和錄像
  帶》、《雲上的日子》、《金瓶雙豔》、《大丈夫》、《偷情傢族》、《紅與黑》、《偷心人》、《密愛
  》等。為什麽如此衆多的電影會涉及偷情,或者以偷情為題材呢?僅僅因為偷情是影片的一個賣點?還是
  因為偷情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多,甚至幾近泛濫?偷情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或是一個電影題材,如何從法
  律的角度來加以評判?在此,筆者想通過電影這個廣角鏡,對偷情與法律的關係作一初步思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1)(圖)第3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2)(圖)
第4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3)第5節:評《暴劫梨花》(1)(圖)第6節:評《暴劫梨花》(2)
第7節:評《因父之名》(1)(圖)第8節:評《因父之名》(2)第9節:評《失控的陪審團》(1)(圖)
第10節:評《失控的陪審團》(2)第11節:評《完美世界》(1)(圖)第12節:評《完美世界》(2)
第13節:評《少數派報告》(1)(圖)第14節:評《少數派報告》(2)第15節:評《少數派報告》(3)
第16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1)第17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2)第18節:評《律政俏佳人》(圖)
第19節:評《亞當的肋骨》(圖)第20節:評《永不妥協》(1)(圖)第21節:評《永不妥協》(2)
第22節:評《陌路人》(1)(圖)第23節:評《陌路人》(2)第24節:評《魔鬼代言人》(1)(圖)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