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60节:礼仪践行与古礼寻访(3)      Peng Lin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提高学生内在素质放在第一位,而将礼仪技巧放在从属的位置。我国古代礼学的理论体系,礼包括礼法和礼义两大部分,礼法即所谓仪式,是礼的物质形式;礼义是礼仪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礼的灵魂。礼法与礼义互为依存,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没有礼义,礼法就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礼法,礼义就无从体现,成为无处寄寓的游魂。
  礼表现在人身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徒具外表的彬彬有礼,其内心如何不得而知;另一种是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处处中规中矩的礼。两种情况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境界。我国古代的贤哲,旗帜鲜明地反对徒具形式的礼。例如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外,《左传》记载说,鲁昭公到晋国访问,在漫长而复杂的仪式中,鲁昭公应对自如,完全没有错误,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叹。但是,晋国的贤哲却说:鲁昭公昏庸无道,内心完全没有恭敬之心,他所行的不过是徒具形式的“仪”,根本就不是“礼”!失去道德和品性引领的行为,样子做得再好看,也不过是“做秀”,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没有任何益处。没有这样的认识,势必会将教学的重心落在交际的技巧上,学生的兴奋点也会集中在如何揣摩对方的心思、如何通过“做秀”来取悦对方上。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养成学生的双重人格。
  为此,我在教学中处处突出中国礼学的人文精神,将它作为礼的神髓贯穿于每堂课的讲授中,务求学生在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真正做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
  我们讲解古代的乡射礼,标题就是“立德正己之礼”,说明古代的射箭比赛,是被提高到“道”的层次来对待的(射礼传到韩国、日本之后,被称为“弓道”),已经被哲学化,主旨是修身。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注重自身修养,不与人做无聊的恶斗。如果一定要说与人有所争的话,那么就是乡射,因为这是一种体育竞赛,是要决出胜负的。但即便是如此,君子也是恭敬地与对手谦让着上堂,下来后一起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这是君子对待竞争的正确态度。此外,古代射礼十分讲究射手的道德资质,“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得参与。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日寇肆虐。某日,著名学者陈垣先生在辅仁大学的操场上对全校学生讲话时,引用了这段话,说:“古代体育运动,有三种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那就是对敌作战不勇敢的人,对亡国负有责任的官员,以及认贼作父的人!”陈垣先生引用的这段文字,不仅非常切合当时的社会局势,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乡射礼的精神内涵。我们每次讲完之后,教室之内总是一片肃然,学生对于德与礼的关系的认识由此得以提升。
  此外,近些年由于社会上过度地强调法治,忽视德治,从而出现了某些误区。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只要不犯法,就是好公民,犯了法自有公安在管,德行不德行,没有必要去想,何必苦苦地约束自己?”针对这一认识,我们强调法治与德治是社会进步的两轮,是时代飞跃的两翼,缺一不可。法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底线,断然不可抛弃。如果将它当作人生的惟一原则,就降低了人的价值。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不仅体现在不去触犯法律上,而且体现在道德自律上;作为知识精英,还表现在懂得用道德形象来引领社会向上。如果全社会成员都能从涵养自身的内在德性做起,不断增强道德自律的能力,许多社会问题就可以标本兼治,社会风气也就可以不断净化。
  我们还将礼与关注弱势群体相联系。《礼记》说:“礼者,自卑而敬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也就是说,即便是挑着担子做小买卖的“负贩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劳来维持生活,同样有做人的尊严,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对学校的保安、勤杂工等都要有尊重之心,不要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从事简单而繁重的工作为生而鄙视他们,他们的工作同样是文明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帮助他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华书局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