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七章 周革殷命的歷史轉折(8)      嶽南 Yue Na

  當M1193號大墓發掘到底部時,已是1986年的11月下旬。嚴寒的鼕天來臨了,天空開始飄起雪花。為了趕在封凍前將墓葬清理完畢,考古人員加快了速度,冒雪清理。就在清理即將結束的前一天,負責墓底清理工作的考古人員,意外地從墓坑東南部的泥水中發現了兩件完整的青銅器物——銅罍和銅嶴。墓葬中有銅器出土,其意義和價值就非同一般。由於兩件銅器銹蝕嚴重,加之從墓底取出時滿身被泥水包裹,工作隊長殷瑋璋决定先放入工地庫房,待墓葬清理完畢後,送考古所技術室進行除銹保護。想不到兩個月後,經考古所技術室文物保護專傢的除銹,這兩件器物立即名聲大振,被列為國寶級文物。其原因就是在兩件器物的蓋內和器沿內壁上發現了相同的各為43字的銘文:
  王曰:“太保,隹乃明。乃鬯享
  於乃闢。餘大對乃享,
  令剋(侯)於匽(燕)。□、羌、馬、
  □、□、馭、微、剋、□、
  匽入土□(及)厥辭。”
  用作寶□彝。
  經考古人員對銘文的釋解,認為此文記錄了周王褒揚召公太保明德賢良,對王室忠誠,册封他為燕侯,並把□、羌、馬、□、□、馭、微等氏族,連同燕國一起納入有周的版圖,由他管轄的史實。
  銘文的出土,是繼20世紀50年代在江蘇丹徒發現宜侯矢簋之後又一篇關於周王封邦建國、授民封疆的重要文獻。它的文字雖不如宜侯矢簋長,研究價值卻毫不遜色。
  燕國之封,史書有載。《史記·周本紀》在說到武王滅商以後曾“分封功臣謀士”,其中提到“封召公爽於燕”。在《史記·燕召公世傢》中又一次說到“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把燕國之封,記在召公爽的名下。在這次發現的長篇銘文中,以“王曰太保”開頭,先褒揚了太保其人,又有“令剋侯於匽”的册命。由於周初任太保的是召公奭,所以把封燕之事與召公聯繫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因銘文中多有省文,時間、地點、作器者等都已省去,特別是對於“令剋侯於匽”句中“剋”字,究竟是名詞還是助動詞,學者們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對全銘的釋讀和解釋出現了岐意。專傢們一致認定M1193號大墓是西周燕侯的陵墓,且是燕國第一位君侯之墓。但在第一代燕侯是誰的問題上便産生了分岐。殷瑋璋認為M1193號大墓就是太保召公之陵,召公受武王的册封成為第一代燕侯,並親自到位就封。不過他在成王、康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裏仍在豐鎬供職太保,死後纔歸葬於燕國。
  有的學者根據唐人司馬貞在解釋《史記》“封召公於北燕”時說的一句話,認為當初召公本人並未親自到燕國就封,而是像周公一樣,由自己的長子去燕國就封,召公本人一直在宗周做太保。因此,第一代燕侯應是召公的長子,那麽M1193號大墓也就自然是召公長子之陵了。
  關於墓主是誰的分岐一時無法做出統一的結論,但取得共識的墓主是燕國第一代君侯的結論,無疑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為早期燕國史和西周初年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M1193大墓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北京琉璃河遺址就是西周時期燕國的都城。
  夏商周斷代工程啓動後,琉璃河遺址的發掘與研究於1997年被正式列入“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設置了“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的分期和年代測定”這一專題。專題分別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趙福生、王鑫、田敬東,北京大學考古係雷興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王微柴曉明等考古學家承擔。在“工程”開展後的幾年中,趙福生等考古專傢通過對以往發掘資料的整理,以及對城址、宮殿區附近的祭祀遺址等進行補充發掘,得出了一個可靠的分期結論。關於西周燕都遺址的始建年代,趙福生等研究後認為,琉璃河遺址內應有三種文化共存:“周文化、商文化和土著文化(即張傢園上層文化)。其中商文化係統的陶器有些可能早到殷墟四期,延續到西周初期。但在西周燕都遺址中的居住址發掘的所有遺跡中出土的陶片,一直未見單獨衹出商文化係統陶片的遺跡,基本上是與周文化係統的陶片同出,有些甚至還有土著文化的陶片,這種現象就說明一個問題,即西周燕都城址內所有文化遺跡及文化堆積,都是召公封燕以後形成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千年夢尋(1)序章 千年夢尋(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