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一個字的力量:現代人必須具備的28種素質與修養 》
二十 正:剛正不阿品自高3.公私分明
鄭國明 Zheng Guoming
文泉傑 Wen Quanjie
古人講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今人講主持正義,古往今來正義是維持社會公正的必要法則。歷史煙雲變幻,人世滄桑莫測,唯正義正氣長留人間,正義是人心所嚮,衆望所歸。正義的心在善良的土壤中生長,嚮來公私分明,不因公廢私,也不因私廢公。
公私義利是人們社會經濟生活中兩個重要的方面,也是傳統道德理想人格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公私關係上,要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在義利關係上,要重義輕利,捨利取義,為了道德修養而犧牲物質利益。朱熹曾認為人們如何擺正公私義利的位置是儒傢修身養性的第一要義。
要做到公私分明,首先須具備獨立的人格意識。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獨立的人格意識,就不會按照理想狀態下的道德規範要求自己,縱使要求也很難做到。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着重強調了集體主義的人格意識,教育人要把全局的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樣一來形成了中華文化典型的天下為公的傳統氛圍,抹煞和遏製了個人對於自己私利的追求。
隨着社會科學和哲學的進步,人們漸漸意識到對於私利的追求也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不應該得到遏製,而是應該正當的發展。沒有私利,哪有公義?私利是公義的根本,但這並不是強調人應該先滿足私利後滿足公義,正確的途徑是在保障公義的前提下,正當而有限度的滿足私利。
大公無私是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也是人們普遍憧憬的大同盛世的基準。但要清楚,幾個人的大公無私不是好事,相反是一種不好的兆頭,一個國傢和民族的命運不掌握在幾個人的大公無私上,而在於整個民族的公私分明。
宋仁宗朝,有個清官叫包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仁宗讓他坐鎮開封府,負責京畿的治安和百姓訴訟。
有一年,陳州荒旱,老天爺數月滴雨未下,地裏的禾苗全都枯死,當地百姓困苦不堪,民不聊生。皇帝知道後便讓包拯去陳州放糧賑災。
包拯的侄兒包勉在陳州做官,卻不像他叔叔那樣清正為民,相反貪贓枉法,徇私舞弊,把國庫中的糧食囤積居奇,眼看着陳州百姓餓殍遍野,卻不開倉放糧,百姓們怨聲載道。
包拯到了陳州以後,便把皇糧發放到災民手中,並組織災民開鑿引水的渠道,灌溉田地以拯救禾苗。百姓們如逢甘霖,紛紛稱道包拯是包青天。
但是包勉的行為給包拯帶來了負面影響。百姓們想狀告包勉的惡跡,但知道包拯是包勉的親叔叔,他們會不會徇私情呢?
包拯成功地完成了賑災任務,準備回歸開封。臨行的時候,陳州地方官員和百姓紛紛來到長亭,為包青天送行。當場,百姓們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激憤,攔住包拯狀告包勉。
包拯一聽包勉在百姓心中劣跡昭彰,心中一凜,自己的侄兒竟然枉法貪贓,殘害百姓,包拯便停下來調查包勉的罪行,最後證據確鑿,包拯鐵面無私將包勉鍘於長亭之下,為百姓伸張了正義。
包拯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清官,古往今來受到人們不衰的傳唱。包勉是包拯的親侄子,但親侄子犯了國法也不能夠饒恕,而是依法論罪鍘於長亭。這出戲叫《包公賠情》,戲中包公主張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私情而縱容罪犯。徇私枉法是包拯最痛恨的,也是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社會的弊病。
做人要做正義之人,做官要做包拯那樣的官。如果人人公私分明,官官執法如山,世間哪還會有不公道的事情,哪還有黑暗的角落。
主持正義是人應負的社會責任。社會是大傢的,而不是某個當權者一個人的,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和每一個體的人息息相關,因而純化社會也是人人有責。一個人主持正義,說明正義已經被埋沒了,大傢都主持正義,黑暗的勢力就不敢肆無忌憚的鬍作非為。社會上之所以有醜惡的現象出現,就是因為大傢在采取姑息的態度,正義得不到弘揚,邪惡纔占據了上風。如果人人負起責任,公私分明的主持社會的正義,那樣的社會是光明而前途無量的。
文化局局長張某,坐鎮文化局多年,根係龐大。教育局李某,剛剛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
張某的兒子今年考高中,但分數差幾分沒達到省重點高中的分數綫,張某就去找李某說情,還帶了不少的禮物。
李某一看,心中不住的鄙夷,張某人做這麽多年的文化局局長了,有事情還不是求我?於是李某沾沾自喜。
不久,李某的女兒中專畢業沒找到工作,想讓李某托人找進文化局工作。文化局清閑,工資還高。李某一思量,得,前些日子還笑話張某,今天輪到自己了。
李某就去找張某說情,還帶了不少禮物。
張某一看,心中不住的鄙夷,李某人做了教育局局長多威風啊,有事情還不是求我?於是張某沾沾自喜。
後來,組織上來了新領導,以“利用職務之便,徇私廢公”的罪名免去了文化局和教育局局長的職務,並將他們的子女驅逐出機關。
張某和李某紛紛自嘲:私公私公,因私廢公;公私不明,法不容情。
笑後思量,如果當官就徇私,有權就舞弊,社會將變成什麽樣子?一個清水潭,幾個泥鰍翻來扭去攪亂了清淨,別的魚蝦還能安定的生活嗎?局裏用人就要公開招聘選賢舉能,而不應該收受賄賂,安排那些不是正大光明的參與競爭而是依靠特殊關係的“裙帶人員”。
公私分明,讓你遠離災禍。你也許懷疑這是危言聳聽,但决不是。人一旦徇私,就會昧着良心做事情,一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問心有愧。如果你鐵石心腸不在乎,那麽等待你的終將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公道自在人心,旁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揉沙子,徇私者不在意自己的良心的疚責,難道也無懼大衆的譴責嗎?豈不知多行不義必自斃,公私不明,自種惡果。
藉力而行——幾句人生忠告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春秋•孔子
【公與私不並行,恩與法不兩立。以公滅私,以法奪私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擾法者亂。此古今不易之道也】 ——————宋•汪藻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牢】 ——————戰國•韓非子
【善惡生於公私】 ——————唐•獨孤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
|
|
第一章 情:讓情滿人間 1、在愛情的花園裏漫步 | 第一章 情:讓情滿人間 2.蕩舟於親情的港灣 | 第一章 情:讓情滿人間 3.端起盛滿友情的酒杯 | 第二章 信:人無信不立1.誠信從守時開始 | 第二章 信:人無信不立2.好信譽受益一生 | 第二章 信:人無信不立3.樹立你的自信心 | 第三章 特: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1.個性為王,活出自我 | 第三章 特: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2.學會適當的表現自己 | 第三章 特: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3.掌握一門你的特長 | 第四章 達:戚戚者早夭,達觀者壽1.笑着面對人生 | 第四章 達:戚戚者早夭,達觀者壽2.別為小事抓狂 | 第四章 達:戚戚者早夭,達觀者壽3.凡事看開一點 | 第五章 仁:仁為立根之本1.慈悲為懷,與人為善 | 第五章 仁:仁為立根之本2.做人要厚道 | 第五章 仁:仁為立根之本3.買賣不成仁義在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1.知識就是力量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2.智慧戰勝力量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3、聰明反被聰明誤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1.勤能補拙是良訓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3.一張一弛,人生之道 | 第八章 容:海納百川1.忍字頭上一把刀 | 第八章 容:海納百川2.寬容是一種美德 | 第八章 容:海納百川3.別太苛刻自己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