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瞻前顧後(1)
李零 Li Ling
8.17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總是瞻前顧後。瞻前,唯恐學不到;顧後,又怕把剛剛學到的東西丟了。(瞻前顧後)
8.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這是贊美舜、禹。“巍巍乎”,是形容其崇高。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舜是虞君,前面已經談到;禹是夏的第一個國王。這裏是說,舜、禹有能臣輔弼,不親臨其政,無為而治。古代傳說,堯、舜是行禪讓,禹始傳子,但他們都是無為而治。這裏沒說堯。堯在下一章。儒傢贊美這樣的統治,墨傢和道傢也贊美,衹不過墨傢贊美的是禹,道傢贊美的是黃帝。
禪讓和無為而治是上古共同的政治理想。(巍巍乎舜、禹)
8.19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是贊美堯。“大哉”是偉大,“巍巍乎”是崇高,“蕩蕩乎”是浩蕩,“煥乎”是光輝燦爛。孔子贊美堯,一連用了四組感嘆詞。
“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堯遵天道,天道最大。《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古代傳說,堯的美德,主要是敬天。
“民無能名焉”,即上8.1的“民無得而稱焉”。
“文章”,指禮樂法度。(巍巍乎堯)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纔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舜有臣五人”,據孔註,即《書?舜典》等書所說舜的五個大臣:禹(司工)、棄(後稷
)、契(司徒)、臯陶(李)、伯益(虞)。
“予有亂臣十人”,“亂”,古訓治,“亂臣”是治世之能臣。“十人”,馬融說,是文母(即文王妻太姒)、周公、召公、太公、畢公、榮公、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舊本無“臣”字,唐石經始於“亂”字下旁註“臣”字,後闌入正文。這十個人,除文母是女性,其他都是男性。古書常以女禍貶低婦女,但各朝的開國之君往往都得益於妻族或母族。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尤其是如此。
“纔難,不其然乎”,人才難得,不是嗎?
“唐虞之際”,是唐虞以下,不是唐虞之間。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三代,夏人起於晉南和豫西,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商人起於其東,核心地區在冀南、豫東,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崛起後,並占有夏的勢力範圍;周人起於其西,核心地區在陝西西部,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周人崛起後,先從陝西西部擴展到陝西中部,再奪取夏的故地,等於以天下的三分之二包圍商的核心地區,這就是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前人說是九州之地先取六州之地(鄭玄),並不正確。
這裏是說,周取天下的三分之二,仍臣事殷王,道德高尚到極點。(舜臣和武王之臣)
8.21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間”,異議。《先進》11.5“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的“間”字同此。
“菲飲食”,指飲食非常簡單。“菲”是薄的意思。
“黼冕”,“黼”音fú,禮服;“冕”,禮帽。
“溝洫”,是田間的水渠。大禹治水,劃分九州,是禹故事的主體,見《書?禹貢》。
禹的美德主要是儉:一是他的吃喝很簡單,好吃好喝都用來孝敬鬼神;二是他的穿戴也很差,但行禮時,衣帽卻很華麗;三是他的房子很矮,但註重興修水利。孔子認為,這樣的作為,真是無可挑剔。墨子尊禹,也是愛其勤苦和節約。(禹的無可挑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