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說   》 60、人間佛國(七)      熊逸 Xiong Yi

  在梁武帝的時代裏,北方的侯景無疑是一位數一數二的戰爭高手。
  侯景出身貧寒,毫無背景,從長相上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還跛了一條腿,身邊也不像同時代的其他權貴和帝王那樣有着一位或幾位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高僧,他所依仗的衹有謀略、勇氣和毅力。但是,幾乎所有南朝和北朝的政權都不曾放鬆過對他的警惕。在一場場的戰爭之中,侯景之名讓很多人聞風喪膽。
  而事實上,侯景雖然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卻絶對不是一位像韓信那種代不兩出的天才指揮官,他之所以屢屢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永遠在為自己而戰,而他的對手們卻往往各有心腸、各有顧忌,甚至是為老闆打工的心態。
  侯景在北方變亂、情勢危急的時候投靠了梁武帝,而到了侯景起兵叛變、攻進建康之時,梁武帝纔明白自己一直是在養虎為患。建康,這座被梁武帝多年經營得如同人間佛國一般的城市突然間便遭受了血與火的洗劫。外城在一位皇族內應的配合下很快陷落,梁武帝衹好睏守臺城,負隅頑抗,與侯景的軍隊暫時形成僵持局面。
  侯景的殘暴之名遍及長江南北,在他指揮下的這一場"南京大屠殺"其暴虐程度並不亞於1937年日寇所為。
  在對臺城久攻不剋之後,為了激勵軍心,侯景放縱軍兵在建康城裏燒殺搶掠、姦淫女子,又將太子宮、大府寺等外城建築悉數焚毀。同時,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侯景還把數百名東宮女官賞賜給將士,任其姦淫。不久之後,軍糧短缺,軍兵們又開始瘋狂搶糧,建康一帶的幸存居民無以得活,餓死大半,還發生了不少人吃人的慘劇。
  侯景在真刀真槍的殺戮之外,還對臺城裏面展開着攻心戰,弓箭射進去的勸降書裏直接指斥梁武帝的過失,其中有"今日國傢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薑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在"國傢池苑,王公第宅"之下,羅列的便是"僧尼寺塔",而凡此種種,"不奪百姓,從何得之",說的倒當真一點不差。而侯景的第一謀士王偉還代侯景寫了一篇討伐梁武帝的檄文,觀其辭章器局,實在是一篇足以和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相媲美的文章典範:
  臣方事睽違,所以冒陳讜直。陛下崇飾虛誕,惡聞實錄,以襖怪為嘉禎,以天譴為無咎。敷演六藝,排擯前儒,王莽之法也。以鐵為貨,輕重無常,公孫之製也。爛羊鎸印,朝章鄙雜,更始、趙倫之化也。豫章以所天為血仇,邵陵以父存而冠布,石虎之風也。修建浮圖,百度糜費,使四民饑餒,笮融、姚興之代也。……建康宮室崇侈,陛下唯與主書參斷萬機,政以賄成,諸閹豪盛,衆僧殷實。皇太子珠玉是好,酒色是耽,吐言止於輕薄,賦詠不出《桑中》;邵陵所在殘破;湘東群下貪縱;南康、定襄之屬,皆如沐猴而冠耳。親為孫侄,位則籓屏,臣至百日,誰肯勤王!此而靈長,未之有也。昔鬻拳兵諫,王卒改善,今日之舉,復奚罪乎!伏願陛下小懲大戒,放讒納忠,使臣無再舉之憂,陛下無嬰城之辱,則萬姓幸甚!
  《資治通鑒》裏記載梁武帝看到這篇檄文之後"且慚且怒",看來他自己此時也不得不承認,這篇檄文還真是說在點子上了。其中,"修建浮圖,百度糜費,使四民饑餒"一句指明了梁武帝的崇佛其實是以百姓的饑餒為代價的,而"政以賄成,諸閹豪盛,衆僧殷實"則以簡練精當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個腐敗的政局,更把"衆僧"和"諸閹"並稱,指斥這兩個階層正是梁武帝腐敗統治中的最大受益者。而如此的治國之道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在這個危難的時候,沒有人來為勤王救駕而真正出力。--王偉說的一點不錯,此時此刻,建康城外已經聚集了不少的"勤王"軍隊,論實力足以擊敗侯景,卻一個個觀望的多、出力的少。而此時的臺城裏面,"死者十八九,乘城者不滿四千人,率略羸喘。橫屍滿路,不可瘞埋,爛汁滿溝"。
  勢之使然,臺城終於被攻陷了,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在囚禁中被活活餓死,死前口苦,想吃蜂蜜而不得,用盡最後的力氣發出"嗬!嗬!"兩聲--這就是他一生中所發出的最後的聲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3、河南人惹誰了?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8、聖水、清水和髒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12、孟大俠天下無敵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15、自由主義在齊國16、詠春拳訣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說錯話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20、草民們的瞎激動
21、書生好談兵22、賣國、亡國全有理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