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传 》
第60节:第三十四章 笔系香江 前途问题纵横谈(1)
冷夏 Leng Xia
辛磊 Xin Lei
第三十四章 笔系香江 前途问题纵横谈
查良镛对香港问题的真知灼见,对香港问题的高瞻远瞩,环顾整个香港,也是数一数二的。
1984年9月,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从此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而查良镛的一段不寻常的、掀起不少惊涛骇浪的历史也行将开始。自1967年的“暴动”被平息以后,香港人都忙于赚钱,而将香港的前途问题搁之脑后。但是,历史一踏进80年代,几百万香港市民突然间发现,原来香港前途问题已经近在眉睫,因为新界的租约期行将届满,香港的存在和发展正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
在此之前的1979年,港英政府就已经开始向中方试探这个问题。那一年,港督查理浩到北京进行亲善访问,邓小平会见他时曾说:“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
当时,双方没有提及新界租约问题,也就是说并没有触及香港前途问题的实质,所以香港仍然风平浪静。
到1981年,邓小平又对前来北京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卡灵顿表示:
在16年内或16年后,即使香港的地位有变,投资者的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害。到了1982年4月,前英国首相希思到北京进一步试探这个问题,邓小平明确地对他说:无论将来香港政治地位如何,香港经济现状会保持不变,请投资者放心。
希思听出了邓小平的弦外之音:香港主权必须归回中国。
消息传到香港,投资者恐慌,市民焦虑不安,不少人都认为阴影开始笼罩着香港市民,像“六七暴动”期间一样,移民潮、移资潮又开始弥漫着香港。香港前途问题,已不再是一些知识分子和政要清谈的专利,而是全港几百万市民都迫切面对的现实政治问题。
查良镛也一样,对香港前途问题非常关注。那一两年,每月伦敦来的政要到香港,查良镛都和他们见面会谈,交换对香港前途的看法。
但查良镛又和普通的香港市民不同,他关注香港前途问题,但他冷静、理智,一开始就以现实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1981年2月19日,在中英双方官员就香港前途问题试探性接触时,查良镛就通过《明报》的社评,对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表明自己的看法。这篇社评最后指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是中英双方有必要在这一两年内设想出一种妥善的方式,保障香港的长期安定。这种方式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中国政府决不签署任何丧失领土主权的协定,一切安排不能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体面,不能稍有损害中国的荣誉和民族尊严。签署这项协议的中国领导人,在将来任何情况下,都不致被政敌、评论家、后世的历史家指责为丧失国家民族的利益。这种安排能使中国政府和群众普遍视为是胜利和光荣,同时实际上的确对中国有利。
二、这项安排不能违反英国重视法治、自由、人权的原则,不致成为英国的负担。英国政府及领导人不会因签署这项协定,而在国会中受到强烈反对,英国公众与报刊的舆论,不会认为不符合英国的民主传统与人道主义精神。在政治、外交、战略、经济的考虑中,这项安排对英国有利。
三、新的安排不改变香港政治、社会与经济现状。香港居民普遍安心,外国的投资人得到保障,工商业的经营可以有较长期的计划。香港经济繁荣,科技发展。香港各界人民的生活有长期性的健康发展。
要满足这三个条件,似乎不大容易,……总之有办法的。
这篇社评,是香港报章最早专论香港前途问题的文章之一。在这之前,查良镛已有不少社评论及这个问题,但对香港前途问题提出比较具体和实质性的看法、建议的,可能这是第一篇。
查良镛在这篇社评中的观点,可谓真知灼见——因为后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基本上是在社评中提出的三个条件这个范围中进行的。
查良镛不愧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评家。第二天,他又在《明报》的社论《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中提出一个大胆的、很有远见的建议。社评一开头就触及香港前途问题的实质——
关于香港的未来,中英双方的想法是相当一致的,维持香港的现状,对各方面都有利益。但采取怎样一种安排方式,使中英港三方面都感到满意,却颇不容易。相信在今后一两年中,北京、伦敦、香港的领导人都会郑重考虑这个问题,也会有各种方案提出来。我们试提一个建议,以供参考。
方式是由中英两国外交人员经过磋商和研究后,订立一个有关香港的条约或协议,或由两国外交部长发表一个联合公报。我们把这个协议暂称“香港新约”。协定在北京、伦敦或香港签字都可以,那只是形式。内容主要为三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1) | 第3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2) | 第4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3) | 第5节: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 第6节:第三章 文章惹祸 被联合高中开除 | 第7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1) | 第8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2) | 第9节: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 | 第10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1) | 第11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2) | 第12节:第七章 新晚报里 常与梁羽生对弈 | 第13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1) | 第14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2) | 第15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1) | 第16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2) | 第17节:第十章 雪山惊天 射雕奠宗师地位 | 第18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 第19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 | 第20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1) | 第21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2) | 第22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1) | 第23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2) | 第24节:第十四章 倾力报道 逃亡潮带旺《明报》(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