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麟儿报   》 第五回 世情母劝娇儿改节 贞心女励良婿读书      天花藏主人 Tian Huacangzhuren

  词曰:
  母心何劣,逼女伤名节。不道梅花贞洁,偏要耐冰霜雪。相逢细说,总是同衾共穴。此意皎如日月,谁怕世情冷热。
  右调《少年游》
  话说廉清离了幸府,宁夫人晓得,便满心欢喜,但愿他有去无来,便打点要与小姐商量,却又一时不便。过了些时,正值春光明媚,万物鲜妍,便带了几个丫鬟到万卉园来。到了园中,因着丫头报知小姐。小姐见报,忙出来迎接,到花萼楼上,拜见过,说道:“连日孩儿因贪刺绣,不曾问候母亲。不意母亲忽有兴到此。”夫人笑道:“我原是还不来,因见此春天百花开放,又值偶闲,欲与我儿同到各处去游赏游赏,以作一日之乐,庶不负人生富贵。”小姐道:“母亲偷闲取乐,正宜如此。孩儿愿随。”
  说罢,母女便同下楼来。侍女跟随,到各处去游玩。仆妇闻知,早一处处俱备下茶果食物。夫人同小姐到一处,就有一处的供给。夫人、小姐略坐坐,又往别处去了。
  游了半晌,夫人道:“百花开时,谁人不看,谁人不赏。贵乎留题,方成佳话。我想古人多才,定然如此。我儿久读诗书,可将古人赏鉴事迹,对我说说也好。”小姐道:“孩儿若指花而说,只说孩儿言出成心。请母亲随便指来容孩儿说吧。”夫人听了便走向花阴,指着一枝红梅道:“此花有何出处?”小姐道:“曾记得古诗云:『春半花终发,多应不耐寒。此人初来识,指作杏花看。』”夫人又指着桃花。小姐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夫人又指着兰蕙。小姐道:“幽居种兰蕙,岁寒久当知。”夫人道:“花即有人题诗,这竹亦有诗么?”小姐道:“竹怎么没有?诗云:『开门风竹动,疑是故人来』。”又行到池沼边,夫人指着池中水萍道:“此亦有诗么?”小姐道:“也有。诗云『晚来风约半池萍』。”因同上亭来。
  夫人遣去侍女,因对小姐说道:“我儿论花可谓博古通今,足称才女。只不知可能论人么?”小姐道:“人具阴阳,各秉天地之秀气。男子贤则为忠、为良;愚则为奸、为佞。女子贤为贞、为节;愚为荡、为淫。然则皆在人为,又不可一概而论。”夫人道:“我看这些花草,种植园亭,得人灌溉,方才花发芬香,邀人寓目。设若栽之郊外,置之粪厕之旁,虽有芬芳,亦将弃之、掷之,孰得而赏之。今我儿论人贤愚不同,贤则人钦,愚则人贱,确然是矣。我为母的,许多心事,向来见妳年幼,恐不明大道,故含忍而不言。妳今既如此精明,我只得细细与妳说知。妳今盈盈十三,生长朱门,已非凡品。何况赋此姿容,就如娇花异卉一般,宜乎贮之金屋,配之玉堂,方不辜负。若与腐草同根,飞蓬接叶,岂不令人恨死。我今所恨者,是妳父当初一时不明,收留了廉清来家,又许他结亲。还只说他读书长进,故我向来不言。不期他如今一窍不通,竟成了呆子。若真将妳配他,岂不是以鸾凤配与山鸡了。这苦哪里去说,这冤哪里去申。我如今细细想来,他又不曾遣媒说合,我又不曾受他半丝一线,只不过妳父亲随口之言,怎当得实据。妳一个尚书小姐,又生得千娇百媚,怕没有富贵公子来求,怎肯守此空盟,失身匪类。何不另择卿相豪门,招个风流贵婿,方才遂我心愿。此乃为母的一片苦心,妳万万不可逆我。”
  昭华小姐忽听了这番说话,直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夫人因又说道:“我儿不必沉吟,此事我筹之熟矣。”昭华小姐惊定,方说道:“母亲之言,虽为孩儿深思远虑,但念孩儿虽受胎母腹,无奈生性却与母亲有几分不类。不期又蒙父母教训,自幼我读了许多圣贤之书,一发将性子造成一块铁石。只认得女子从一而终,生死不易。至于爱富嫌贫,这些世情丑态,皆儿所最鄙。母亲所说廉郎,虽无雁币盈门,斧柯奔走,然严严父命,皎皎盟言,岂不重于斧柯雁币。况廉郎又与孩儿久同笔砚,只因婚好,不避嫌疑,屡屡见面相亲。若遵母亲之命,中途改节,不独败坏纲常,而回想从前,日与廉郎一个路人言笑,可谓无耻矣。此言儿实不愿闻,望母亲体谅。”
  夫人听了,拂然道:“孩儿小小年纪,只晓得读几句死书,却不知误了终身大事。妳想,人生在世,图些什么。只不过受享些风花雪月。就是贫家女子,也指望仰攀富贵,何况妳贵为八座之女,娇如三月之花。我做娘的怜妳,风吹尚且肉痛,岂忍将妳嫁到贫贱人家,操井臼,作驽骀之妇,事贫贱之姑。一向还望廉清上进,今廉清不才不肖,众所共知,尚将何望?孩儿万万不可错了主意,贻误终身。”
  昭华小姐道:“黄雀从来不知鸿鹄。廉清肖与不肖,才与不才,父亲未必不识。纵使终身贫贱,孩儿与他既结丝萝,亦是孩儿命该如此,只得安命由天。母亲不必过为忧虑。”夫人见她分辩不从,便闷闷不悦。因暗想道:“我若再说几句,就不妙了。莫若且顺她,使她放心。况且权柄在我,岂得由她做主。”遂转过嘴来说道:“我儿既是心愿,我也不好十分强妳。”于是母女欢然。在园中乐了一日。到晚,昭华小姐方送母亲归房不题。正是:
  谩言一气自相通,母子贤愚大不同。
  凿枘方圆难得入,一番清话又成空。
  却说廉清,自到了西来庵中,无拘无束,不胜快活,何尝坐在房中读书作文。日间只去撮弄几个戏法哄骗乡人。这些乡人见了个个称奇,便你邀我请,要他搬弄,因而留酒备饭请他。廉清习以为常,竟无一日清闲。也有人笑他的,笑他是幸尚书的女婿不长进,赶出来骗人酒食。也有人爱他的,说他是个俊放之才,不拘小节。廉清总不放在心上,只到了夜间回来,鼾乎沉睡。遇了大风大雨不能出门,方将些书史乱揭,颠头播脑一番。略有倦意,便丢开去睡了。
  这密云和尚见他如此行径,心甚疑惑,却又不敢说他。一日偶对廉清说道:“贫僧闻士子读书,埋首青灯,不知寒暑,方能进步。今相公来此半年,在家坐无片刻,只得风雨之夕,方才展看,却又不闻书声朗朗。贫僧不知相公是何读法,乞道其详,莫负了幸老爷之念。”廉清笑道:“这种道理非尔所知也。”密云便不好再问。
  廉清这番举动,虽在庵中,与家隔远,不料幸家家人小厮,早已探知,俱细细报与夫人。夫人听了正中其怀,不胜欢喜。因叫了丫头使女张扬传说,要使小姐闻知,灰心动念。
  不多时果被秋萼窃知,报到小姐耳朵中来。小姐听了,甚是不悦。因暗暗沉吟思想,私对秋萼说道:“我看廉郎怀才饱学,虽如痴似颠,却不是个无心之人。所以为此者,因见人不知他,故此放荡,以混人之耳目,以观人之丑态。此固英雄不得意玩世之所为,然非美德也,未免伤金玉之品。廉清少年,不幸堕此。为今之际,须得一个知己之人,细细规谏他一番,使他感悟方得挽回。若不然,而听其狂为,倘愤怒动心,狂颠不已,渐渐流入于无忌惮,岂不可惜,则将奈何?”秋萼道:“小姐所说实实有理。但廉相公自小便到府中,独往独来,除了老爷、小姐,哪里更有知己。小姐既不放心,何不悄悄着人请了他来,小姐亲自劝他一番,使他改过也好。现今夫人改变,是是非非;若只管如此,一发心肠冷了。”小姐道:“请他来说明此意固好,但家中上下,俱是迎合主母之人,有谁可托?即使廉清请来,嫌疑之际,亦不能见面。只好空作此想罢了。”商量无计,只得丢下。.
  忽一日,秋萼在夫人房中回到楼上,笑嘻嘻对小姐说道:“要见廉相公,今有期矣。”小姐忙问道:“怎么有期?”秋萼道:“小姐想是忘记了,后日是夫人的寿日。廉相公自然要来拜寿。等他来时,待我取个巧,请他到园中来见小姐。小姐细细劝慰他一番,他自然悔悟,也免得终日记挂。”小姐听了欢喜道:“这倒也好。我一时未曾思量及此,亏妳亏妳。”二人暗暗商量不题。
  却说夫人过生日,这一日合家都要拜寿,是往常规矩。幸尚书早已着人治酒,与夫人上寿。因叫了家人请了廉相公来。不一时廉清走到,遂同着公子共拜夫人。夫人忽见了廉清,满心不悦。只因幸尚书同在面前,不便发作。廉清拜完,见丈母颜色不善,便要辞出。
  却被幸公子一把拖住不放,同到书房中了,见了逄寅坐着说话。到了下午,幸公子因厅上有事去了,廉清独在书房中,坐得气闷,便辞了先生走出书房。想道:“人俱冷落待我,我在此无味,欲见小姐,料想不能,倒不如回去寻人做戏法换酒吃吧。”
  刚跨出书房门,只见使女秋萼立在小门将手乱招。廉清看见,不胜惊讶,只得走近门口问道:“妳一家人恨不得逐我,妳为何还肯见招?”秋萼笑道:“贤者贤,愚者愚,焉可一例看人。我奉小姐之命,特请相公到园中相见,快同我去,勿使外人看见。”廉清听见小姐相请,又惊又喜,便随定秋萼逶逶迤迤走入园中。
  早见昭华小姐独自一个立在石上等候。见廉清走到,连忙敛衽相见。两人见罢,遂同坐在石上。小姐便先说道:“小妹自别郎君,深处香闺,谨遵父命,无日不念婚好之盟,无时不念同窗之雅。但因齿发有待,故尔迟迟。又缘两大生嫌,不能亲近,未免此怀不畅。今喜俱各长成,结缡有日,望郎君早占龙头,以谐凤卜。不意郎君一味持才,无人入眼,竟不以小妹为念,功名存心,惟任性不羁,纵情狂放。致使人情籍籍,内外参差。绛帐之萋菲日生,萱帏之慈恩欲变。使郎弃东牀之密迩,坐萧寺之生疏。情已不堪,理宜发奋。郎君奈何随地往还,逢人醉饱。其去墦间,不知有几。良人自污于此,小妹之终身却将谁望。百思不解,午夜踌躇。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妹心已尽剖于斯,望郎勿讳,须直倾肝胆。”
  廉清听了,直喜得眼跃眉扬,满心松快。忙立起身来,向小姐深深一揖道:“原来小姐在我廉清身上,费如此之深心,怀如此之深虑,用如此之深情,设如此之深想。真可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奈何我廉清愚昧,竟坐不知。只道小姐生于富贵,长于繁华,性必傲而心必骄,未必肯死念寒盟而不移于如簧之巧舌。五内彷徨、寸衷搅乱。每一思来,不禁痴去。此愿望之所由了也。再加恶言触耳,恶语攻心,许多世态,时时到眼。欲认为真而漫骂之,则恐伤天地之高厚;欲认为假而忍受之,则满腔愤气又不能平。故不得已借酒消忧,托颠寄傲,聊以嬉笑怒骂为文章,自苦自乐,尚不自知,又何惜乎人言?若早知小姐一片深情,有如潭水,万千深想,不啻蚕丝,坚定深心,过于铁石,相怜深念,何异春风。则虽置我廉清于死,亦含笑受之矣,焉敢自废而逞如狂之故态耶。”
  小姐道:“英雄受屈,不肯低眉,此古今之常也。小妹非不知。但郎君乃少年英物,如锥处囊中,当思脱颖,非驽骀伏枥比也。若因一日之牢骚,便行吟泽畔,效厌世之悲歌,纵不损才,也会废学,岂有志之所为。何不潜心经史,以图一奋。”廉清道:“小姐规箴至此,爱我实深。愚兄岂不自爱。所以为此者,不过韬光敛彩,以示不测。至于经纶之学,不瞒小姐说,愚兄久已蕴之胸中,取功名如拾芥耳。断不辱小姐之命。小姐但须放心。”
  小姐听了暗暗欢喜,因又说道:“郎君若无鲲翅,小妹也不敢劝驾图南。但思郎君既怀至宝,前话不同兄暂游泮水,以露一斑。为何落落迷帮,转资物仪。”廉清道:“小姐有所不知。亦步亦趋,何分骥足?洞穿七丸,方显良弓。一领青衿,人视为荣,愚兄实羞取以为枋榆之诩。秋风不远幸贤妹拭目待之。”小姐听了大喜道:“郎君大志,小妹管窥。幸无见哂。”
  二人表明心迹,彼此欢然。廉清因复坐下,细视小姐说道:“记得同窗时,朝携手,夕并肩,花开共赏,鸟语同听,无一日不相将言笑。只恨彼时。两两孩提,无知无识,习以为常,竟不知为人生至乐之境。谁知一别三秋,堂分内外,墙隔东西,重想片言,再思一笑,便长望明河,不可得矣。思量及此,往往自失,惟痴想婚盟,聊以自慰。此时痴想者,还是闺中荳蔻,早已入梦情深。及昨帘前见面,忽惊天上琼瑶,怎禁相看魂荡。论起来,红丝已定,人尽道我廉清终身之福。今想来,白眼无情,我还怕转是我廉清一旦之忧。不知贤妹何以教我?”
  廉清虽口中慷慨而言,早不绝声色凄然,眼中将落下泪来。小姐看见,忙惊说道:“郎君何多情若此耶。小妹与郎君婚既有盟,则小妹之妍媸好丑,总属于君。有何『昔』,又有何『今』愧非淑女,胡云有福?已牵萝菟,又何所忧?小妹不解也。郎君既与小妹解忧,幸为小妹先道破怀忧之故。”
  廉清道:“怀忧之故,非一言可尽。且请问,小姐之身既曰妍媸好丑总属于我,为何小姐秘之深闺,愚兄又逐之萧寺耶?”小姐道:“秣驹秣马,虽说殷殷。宜室宜家岂容草草。郎君与小妹隔别者,有待耳。”
  廉清听了复又凄然道:“我廉清所忧者,正忧此有待耳。”小姐微笑道:“郎君此言大差矣。若以有待为可忧,终不然转以不有待为可喜耶?”
  廉清复含凄道:“小姐既推求到此,则我之所忧不得不直说了。凡婚姻有待者,富与贵相合,贫与贱相宜。故父母无二心也。若小姐与我廉清,则一贫一富,一贵一贱,原非一体。惟岳父大人具天地之心,悬日月之眼,拔识我廉清于牝牡骊黄之外,故得侥幸而暂称玉润。然而终为鸦凤,是以难安世论。故岳母以廉清为不肖,屡欲寒盟,每加鄙薄。兼之左右生谗,内外交讧,东牀一座,直如危卵矣。今廉清现守东墙,早视萧郎如陌路。设一旦行役功名,日离日远,则谁肯守空盟而始终无间也。今虽得小姐垂怜,缔结之情,尚留一线。但恐奸人生衅,母命难违,柔弱花枝,不能自主,则将奈何。岂不令同窗之相亲相傍、与今之相爱相怜,俱成画饼耶。小姐所云有待,不识此时之际还有待耶,抑无待耶?此我廉清所以忧也。”
  小姐听了愕然不悦,道:“郎君是何言也,小妹与郎君既同此盟,则当同此心。既同此心,则当同此知。何小妹知郎君,而郎君不知小妹耶。小妹虽娇难举箸,弱不胜衣,然赖读诗书,窃闻道义,纵不能全窥女范,而节之一字,亦已讲之有素矣。焉肯失三从之父命。即使母命不卒,别有后言。须知母但能生儿,却不能制儿之不死。何况同窗数载,未免有情。今日相邀一面,又情之所锺。前盟既如彼,今情又如此,设不幸倘威势相加,则虽刀锯在前、鼎镬在后,亦谨守此心,惟郎君自从矣。郎君其无忧之。”
  因解下腰间佩环,赠与廉清道:“此玉环,小妹日夕所弄,乞郎君佩之。郎君佩环,即如小妹之在左右,务使团圆,以征诚信。”廉清见小姐侃侃矢志,又赠玉环,殷殷衷情,不胜大喜。忙双手接了,紧束腰间,又深深一揖:“此情此德,终身不忘。今愧无琼瑶之报,只合异日以凤冠偿恩可也。”小姐听了甚喜,因信口长吟道:
  三年一会面,
  廉清忙接吟道:
  会面尚相思。
  小姐又吟道:
  且喜心无变,
  廉清又接吟道:
  还忧事莫知。
  小姐又吟道:
  失节地不载,
  廉清又接吟道:
  负心天厌之。
  小姐收吟道:
  登山俱不愿,
  廉清因结道:
  愿如同学时。
  二人连吟罢,犹留连不已。秋萼恐有人来,因说道:“你二人心迹,既已讲明,速宜回避。恐被人窥,又添口舌。”再三催促,廉清无奈,只得放了小姐之手,作别而去。正是:
  已绾同心结,翻如钻穴窥。
  匆匆言不尽,哪得不伤悲。
  廉清悄悄出园,走到厅上坐了一会,见没人瞅睬,便出门一径回庵。深喜与小姐面订了终身,因将玉环赏玩,牢守坚藏。又思小姐嘱咐之言,自此足不出门收回放心。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廉清此时十五岁了。这年正值乡试,幸天宠与逄寅借尚书之力俱有了科举,幸尚书便打点要亲送到省,择日起身。
  廉清访知,便来见幸尚书道:“闻得贤舅到省乡试,小婿意欲相陪一往,观观上国之光,望大人携带。”逄寅听了笑道:“乡试考场中并无童生入试之理,又何苦往来跋涉,未免多事。还是不去的为安。”幸尚书道:“童生虽不入试,带他去看看规模,也可鼓励其后。”遂着人到庵,将廉清行李取回。过了数日,便一齐下船,四人同行。不止一日到了省中,寻寓安歇。只因这一番,有分教:
  有无不啻猜枚,得失浑如塞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一回 廉老儿念风雪冷济饥人 葛神仙乘天灾巧指吉地
第二回 荫功获报老蚌生珠 明眼识人野蒹倚玉第三回 六岁儿嘻戏动春卿 八座官丝萝攀野老
第四回 小书生移眉戏老师 蠢丈母变心逐娇婿第五回 世情母劝娇儿改节 贞心女励良婿读书
第六回 美遇毛延敛娥眉而着鬼 骥逢伯乐展骏足以惊人第七回 幸小姐避金夫仓皇歧路 毛御史怜玉人接引同舟
第八回 报捷音行聘礼没兴一齐来 惊失女更盟有祸成双至第九回 小解元才高察出旧仙名 俏媒婆事急充做新人嫁
第十回 宦家爷喜联才美借唱酬诗择偶 穷途女怕露行藏设被窝计辞婚第十一回 幸小姐借温存巧弄机关 廉解元因漫骂暗遭哄骗
第十二回 冷眼惑衣冠不识旧时人 热心得情弊立救当场祸第十三回 幸小姐乔装假病 廉状元钦赐完婚
第十四回 你为我奔我因你走同行不是伴 他把谁呼谁将他唤事急且相随第十五回 苦在心头没奈何庭前讲理 喜从天降有商量闺内调情
第十六回 奇男子被巧瞒误上小巫山 美佳人分说破明结大花烛

评论 (0)